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防控風險 保險業規範高現價産品

  • 發佈時間:2016-01-22 01:56: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近日,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引起監管層的注意。保監會在發佈高現金價值(簡稱“高現價”)産品監管政策的徵求意見稿之後,召開會議提示行業相關風險。分析人士表示,利差損等風險對保險機構的資産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行業也在考慮避免這些風險向其他領域,特別是向保險資産端蔓延。相關政策意在降低潛在流動性風險與償付風險,預計此舉對部分大量發行短期限高現價産品的中小保險公司及其集中持有的權益標構成影響。監管層對高現價業務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將有利於保險業健康發展和資本市場的穩定,不會改變保費擴容的趨勢。

  負債端風險引關注

  1月21日,保監會網站發佈消息稱,近日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相關工作會議上表示,當前保險業滿期給付與退保面臨多方面風險形勢,業務總量高位運作的總體趨勢、風險分佈較為集中的基本特徵、風險事件發生的客觀必然性三方面不變,而由新業務、新渠道、資産端、政策調整和外部風險傳遞等引發的風險發生變化。保險業應堅持防範化解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實現人身保險行業長期穩定發展。

  據媒體報道,保監會已召集多家保險公司開會,討論規範高現價産品事宜。高現價産品是指第二保單年度末保單現金價值與累計生存保險金之和超過累計所繳保費,且預期該産品60%以上的保單存續時間不滿三年的産品。2014年2月,保監會曾下發通知對其進行規範。

  保險業內人士表示,依靠銀保等渠道銷售高現金價值産品,特別是以短期分紅型産品的“一年末現金價值高於所繳保費”為賣點,以求在短期內衝保費規模的情況並不鮮見。目前,相比于其他類型的理財産品,具有理財功能的保險産品承諾的收益處於相對高位,但負債端的高利率會推高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連帶對資産端配置構成一定壓力,利差損、資産負債匹配等風險出現的幾率升高,現金流風險可能産生。

  結構調整有利市場穩定

  作為保險資金組成部分的壽險資金,目前部分來源於保險公司銷售高現價産品的保費所得。而從購買上市公司股份的情況來看,多家壽險公司都使用分紅險、萬能險産品賬戶資金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對於近年來高現價産品的快速擴張的現象,業內人士認為,其在負債端潛在的多方面風險已經逐漸暴露。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對保險機構的資産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行業也在考慮避免這些風險向其他領域,特別是向保險資産端蔓延。而監管層對高現價業務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將有利於保險業健康發展和資本市場的穩定。

  東方證券分析師唐子佩認為,監管層相關政策的目標明確,意在降低行業高現價産品大量銷售所蘊含的潛在流動性風險與償付風險。從“短債長配”的極端情況來看,如果大量配置的權益倉位出現股價急劇下跌,並觸發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關口,保險公司則需要提請股東注資,否則會形成償付能力風險,發生大面積保險責任違約。通過短期高現價産品形成負債,並以此投入權益資産的模式預計將難以為繼。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認為,高現價監管核心是明確監管對象、界定監管方向,正式意見稿出臺之前分歧和爭議較大。目前,大部分萬能險、部分傳統險産品符合高現價特徵,從規模分佈來看,中小險企萬能高現價銷售較多,傳統高現價大公司銷售較多;從銷售佔比來看,預期中小險企萬能險佔規模收入比重超50%,保戶儲金及投資款佔負債比例在50%以上,高現價佔大公司保費收入比例不高於20%。若監管政策兌現,中小險企面臨的風險可控,但對於資本市場短期或有間接影響。

  中金公司分析師毛軍華表示,在實施新的監管措施的預期下,保險公司可考慮借鑒其他地區保險市場經營,嘗試由以量取勝向價值取勝轉型,以及重新設計並推廣“變額年金”保險作為替代品以抵消保費下行的負面影響。

  追求保費有效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保險資金不應僅關注短期內的股票投資賬面損益,在資産負債匹配等方面,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積極的防範。

  銀河國際證券分析師劉一鳴認為,A股回調可能對保險公司的短期投資收益産生負面影響。根據推算,目前的估值反映市場對壽險公司的長遠投資收益表現過分悲觀。

  毛軍華認為,對於高現價産品,新的徵求意見稿對於此類産品銷售有所限制,與以往的徵求意見稿相比,更加直接且具有懲罰性。這可能對激進的中小型保險公司産生較大影響,而對上市保險公司影響有限。“部分中小型保險公司依賴高現金價值産品提高市場份額,其中有些公司該類産品保費佔比高達99%。”

  劉俊表示,在資産端,各類金融機構接受的監管有所不同,風險收益差異必然會導致資金在不同收益率金融産品之間遷徙。高現價産品擴容的實質反映了利率下行背景下,居民積極調整資産配置追求較高收益率資産,高現價産品承接了存款搬家和理財搬家的資金流。監管政策方向如何,仍有待進一步明確,但對於高現價産品的監管不會改變保費擴容的趨勢。保險公司應當加大産品供給創新和改革,追求保費有效增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