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築底加速深蹲佈局待反彈 把握三條主線

  • 發佈時間:2016-01-06 07:32: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1月份常態減持需求為115億股左右,市值約1858億元。加上由於6個月不得減持規定累計的7月至12月潛在減持壓力,1月份禁令到期後市場面臨657億股,即市值9330億元(假定指數點位和市場環境均與目前變化不大的前提下)的實際減持需求,佔兩市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約為2.23%

  儘管目前市場整體表現較為平和,大股東減持亦有明顯順週期特徵,或許不太會出現大規模減持。但在震蕩行情下,2016年1月,中小創板塊解禁市值規模約佔總規模的46%,減持壓力仍大於主機板,且較多處於高估值區域,價格敏感、彈性大,需注意中小板塊減持需求的集中釋放

  目前市場廣泛討論的風險,諸如大非解禁、註冊制和增發放量等,正逐步體現在現階段的震蕩低迷行情中。另一方面,高管股東對1月的減持潮預期也使出現大規模集中減持的可能性很小,選擇合適時點、點位減持會是更好選擇。而減持前上市公司一般會有資本運作的動力,1月可適當佈局低位優質個股 ,但需回避高位的題材股

  解禁潮夯實春季行情

  去年7月8日,證監會在股災期間為維護市場穩定發佈“從即日起6個月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的禁令,禁令于2016年1月8日到期,市場普遍擔心減持潮隨之而來。

  2016年全年涉及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共有751家(100家公司出現兩次以上解禁),2016年合計解禁股數為1322.12億股,佔合計解禁公司A股股本的12.80%。2016年合計解禁市值為22950.64億元,佔合計解禁公司A股總市值的13.85%,年初、年中、年末,市場解禁規模都較大。去年12月、今年1月、6月預計將是解禁股數最多的三個月,解禁數量分別將達到234.93億股、171.31億股和141.2億股。1月份的四週,A股解禁市值將分別達到973億元、311億元、838億元和702億元。

  禁售期間股東增持增多堆積的減持需求較大

  高管股東繼續增持動力不足。去年7月8日,證監會明確支援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通過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方式穩定股價。7月至12月期間,市場平均每週凈增持91億元,其中7周超過100億元、4周超過300億元,周增持最高的490.78億元得益於12月保險資金舉牌潮。

  1月份已積壓的解禁總規模達1.1萬億。市場普遍擔心高管股東已積壓的解禁規模已相當大,集中減持會對市場造成較大衝擊。去年上半年股市上行時,市場平均每月股東高管凈減持規模達到604億元,減持意願強烈,而禁令後減持幾近絕跡。從去年7月8日至今年1月,高管股東堆積的解禁總規模約1.1萬億,佔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2.6%;一季度高管股東解禁規模約1.5萬億,佔自由流通市值的3.6%,解禁後市場減持壓力較大。

  1月份實際減持規模或較有限

  累積減持需求的估算。一般而言,指數點位越高,高管股東套現意願越強烈。我們通過2015年市場上升通道中減持力度估算市場下行可能減持的最大規模。考察2015年1月至5月間,上證綜指月均價與高管股東相應的減持力度(當月減持量/當月解禁量)這一指標的關係,來估算2015年7月禁令開始至12月堆積的實際減持需求。

  目前,市場正處於震蕩盤整期,假定未來一季度內指數點位與市場環境與目前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一季度各月均點位均與2015年12月的指數點位保持一致,由此估算2016年一季度各月的實際減持需求。

  基於觀察,指數點位越高,邊際減持需求越大,因此考慮構造二次函數預測1月減持情況,結論如下:

  1、1月份常態減持需求為115億股左右,市值約1858億元。加上由於6個月不得減持規定累計的7月至12月潛在減持壓力,1月份禁令到期後市場面臨657億股,即市值9330億元(假定指數點位和市場環境均與目前變化不大的前提下)的實際減持需求,佔兩市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約為2.23%。一季度的實際減持需求為818億股,即市值12264億元,佔兩市自由流通市值比例約為2.93%。

  2、市場堆積的常態減持壓力主要來自於2015年8月及12月,2016年1、2月份市場面臨相對較大的減持壓力需釋放。2015年8月及12月上證指數點位在大部分時間內都低於或接近目前點位,限售減持兌現的可能較大,在這些月份解禁的個股應特別注意。另一方面,3月末和4月末分別是年報及一季報的密集披露期,年報及一季報披露窗口期(季報前30日,預報和快報前10日)不得減持,加之春節前夕企業和股東現金需求的提升,或將進一步加大1、2月份集中減持的壓力。

  3、即便減持需求全部兌現,對市場造成的壓力也並非毀滅性。值得注意的是,市場恐慌情緒下引發的非理性拋售,投資者應保持理性預期,如果市場轉弱,任何利空都會被放大,此時應尤其保持冷靜。此外,市場目前處於橫盤調整期,長期來看,大概率震蕩上行,無重大利空,1、2月份出現超預期更大規模減持的可能性也較小。

  減持預期正消化理性看待風險

  解禁短期的實際影響或低於大多數投資者預期。投資者對市場資訊的反應通常提前和較為充分,近期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部分高位小盤股持續走弱,並未隨市場上揚,也説明一些資金提前撤離。目前市場廣泛討論的風險,諸如大非解禁、註冊制和增發放量等,正逐步體現在現階段的震蕩低迷行情中。

  另一方面,高管股東對1月的減持潮預期也使出現大規模集中減持的可能性很小,選擇合適時點、點位減持會是更好選擇。而減持前上市公司一般會有資本運作的動力,1月可適當佈局低位優質個股,但需回避高位的題材股。

  不排除相應限制、對衝政策出臺。儘管禁令最末亦説明,“在6個月後減持公司股份的具體辦法,另行規定”,在救市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限制減持政策延期的可能性低。但如果臨近減持期,市場出現較大規模動蕩,集中減持的預期將會加重市場的悲觀情緒,對二級市場短期資金造成更大衝擊,此種情況下,不排除監管層將出臺相應政策來減緩或對衝集中減持的壓力,如通過制定規則限制減持的規模和速度、安排預備資金對衝減持壓力等。

  從行業板塊減持角度看,銀行、證券、機械行業或面臨較大的減持壓力。2015年做過減持的1175家公司中屬於機械裝備行業在所有行業中佔比最高,達128家,銀行、證券的比例也相對較高。2016年1月,銀行、證券、機械行業解禁規模佔A股市值比例最大,均為10%左右,存在較大調整的風險。

  註冊制短期影響複雜中長期重大利好

  註冊制的授權,短期內影響複雜,中長期利好市場。自註冊制提請審議後,去年12月下旬券商板塊幾度拉升,助力大盤重回3600點以上。但若推行註冊制,上市公司的“殼價值”將貶值,垃圾股或將遭到拋售,短期內股價有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形成一系列市場反應。

  長期來看,註冊制有利於通過降低企業上市門檻、上市成本並提高市場效率,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為那些現階段無法盈利但卻擁有較高成長性的企業創造公平的融資環境。註冊制實施將改變上市公司結構,提高代表經濟轉型創新方向的上市公司比重,奠定股市長期繁榮之基礎,會促進我國證券市場良性發展。註冊制改革僅僅是第一步,伴隨未來一系列制度的優化,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必將逐步提升,對市場中長期的發展而言,是重大利好。

  險資入市步伐加快勢在必然

  去年12月以來,A股接連被舉牌概念帶動了上升行情。險資舉牌被視為增量資金入市,激發市場熱情,市場擔心的風險主要來自於監管。12月29日,保監會召開“保險資産負債管理風險防範工作會議”,提示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可能存在風險,部分保險公司存在公司治理缺陷和內控不足風險,則被視為是監管政策收緊的又一表現。但因並未出臺實質的限制措施,對市場的負面衝擊有限,市場的擔憂情緒有所緩解。長期來看,在年後貨幣寬鬆、國內低利率的大背景下,非標資産和債券投資收益率下行且風險走高,大類資産配置轉向股市的趨勢未變。保險公司加大權益類投資幾乎成為行業內共識,資金會通過各種創新方式進入股票市場,監管層只能影響進場的節奏和方式,不能改變大勢。

  保監會數據顯示,去年11月保險資金運用餘額10.85萬億元,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53萬億元,佔比14.07%。這一額度距離股票投資的監管上限還可增加1.94萬億,距離藍籌股投資的監管上限可以增加3.1萬億,險資加倉空間巨大。此外,去年的監管規定將保險公司投資單只藍籌股票比例上限提高到佔保險公司總資産比例的10%。此舉增加了保險公司持有單只股票的空間,為險企舉牌上市公司提供了條件。預計險資概念仍可持續,但其引領的市場風格會趨於沉穩,利好藍籌及優質中小企業。

  深蹲期把握底部佈局良機

  目前市場疲軟,缺乏足夠的增量資金提振行情,亦無足夠強的邏輯吸引持續資金進場支援向上反彈,制約大盤上行空間。去年12月28日受B股影響的短期急跌雖如期出現反彈,但後續交易日因假日交投清淡,觀望氛圍濃重,除非有預期之外的黑天鵝事件出現導致市場情緒變化,市場繼續下行空間亦有限。另一方面,今年1月8日開啟的限售解禁或將拖累指數震蕩下行進一步築底,但不太可能衝破有較強壓力的3600點。解禁短期的實際影響或低於大多數投資者預期,待減持預期逐步兌現後,疑慮開始消散,行情較為明朗,將支援市場開始蓄力反彈,正式構築“頭肩底”的右肩,逐步收復2015年11月以來的箱體均線,至3800點以上。

  品種配置把握三條主線

  一是關注是中小創為首的題材股。限售減持將會給中小板帶來較為劇烈的調整風險,可選擇強勢個股逢低佈局,等待探底回升,但不可追高。

  二是關注大盤藍籌股,主要是險資概念的優質藍籌及二線藍籌和稀缺消費。業績增速平穩與當前相對合理的估值使其有足夠的理由支撐強勢反彈,可關注非銀金融、房地産等高彈性板塊及食品飲料、醫藥、家電等品種。

  三是流通盤小、大股東佔比高、存在高送轉預期的個股。財政部股市巨幅震蕩期間出臺持股1年以上股東暫免股息紅利所得稅的規定,利好持股穩定的大股東,將使得去年高送轉機會增多,可適當佈局銀行、家用電器、交通運輸等高送轉預期板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