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5銀行係壽險公司擴張最快 中小險企面臨六困境

  • 發佈時間:2015-12-10 08: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財險公司富德與中華聯合新設分公司最多

  七大壽險公司規模保費下滑11.2個百分點,原保費下滑6個百分點;3大財險公司原保費下滑0.3個百分點

  各路資本紛紛介入保險的同時,原有保險公司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證券日報》記者最近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中小壽險公司新設分公司62家,中小財險公司新設分公司52家。壽險公司中,銀行係險企新設分公司數量最多;財險公司中,富德財險與中華聯合財險新設分公司最多。

  從市場份額來看,今年前10月的數據顯示,較去年年底,7大壽險公司規模保費下滑11.2個百分點,原保費下滑6個百分點;3大財險公司原保費下滑0.3個百分點。

  中小險企蠶食“巨頭”

  目前,儘管整個中國保險市場依然延續寡頭主導的格局,但隨著市場內中小保險公司近年來在産品發展戰略,資産規模、投資收益、管理效率、非傳統渠道等方面的進步,原有保險“巨頭”的市場份額也遭到中小保險公司的一步步蠶食。

  從壽險公司來看,保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七大保險公司( 中國人壽 、平安人壽、太保壽險、 新華保險 、太平人壽、泰康人壽、人保壽險),規模保費佔國內壽險公司的62.9%,原保險保費佔72.9%。

  而今年前10個月的數據則顯示,上述七大壽險公司規模保費佔壽險公司的51.7%,較去年下滑11.2個百分點;原保險保費收入佔壽險公司66.9%,較去年下滑6個百分點。

  引人注意的是,今年前10個月,按照原保費排名,富德生命人壽擠進前七大壽險公司之列;若按規模保費排名,前七大壽險公司依次分別為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富德生命人壽、華夏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壽險、泰康人壽。

  從中小壽險公司新設分公司的速度來看(各公司新增機構圖詳見微信公眾號“證券日報微保險”),年內利安人壽增設分公司4家,為今年起來增設分公司最多的壽險公司;農銀人壽、建信人壽、東吳人壽、招商信諾等銀行係險企也加速擴張,年內均新增3家分公司;東吳人壽、前海人壽、華泰人壽、吉祥人壽、德華安顧、大都會人壽、弘康人壽等險企均增設2家分公司。

  從區位來看,“北上廣”依然是中小壽險公司優先佈局的重點城市。其中,有6家險企選擇佈局上海,有5家險企選擇佈局北京,3家險企選擇佈局廣東。另外,在江蘇、湖北、四川佈局的險企各3家,其他省市佈局的險企1-2家不等。

  從財險公司來看,去年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原保費收入佔所有財險公司保費收入的64.7%,而今年前10個月老三家的原保費收入佔所有財險公司的64.4%,較去年下滑0.3個百分點,下滑幅度雖小于壽險公司,但也呈下滑態勢。

  在中小財險公司方面,富德財險增設5家分公司,新增數量位列財險公司之首,中華聯合財險新增4家分公司次之。另外,眾誠財險、中意財險、中煤財險、長安責任、永誠財險、華泰財險、安誠財險等險企均增設2家分公司。

  中國保險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來中小保險公司資産規模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在行業中佔比不斷提升。盈利能力持續改善,整體進入盈利週期,部分中小險企開始扭虧為盈。中小險企的業務規模持續增長,行業地位持續攀升,並積極與網際網路對接,拓展銷售渠道。管理也逐漸規範化,綜合成本持續下降,接近行業平均水準。

  16家新險企籌建、開業

  在原有中小保險公司迅速擴張業務版圖的同時,各路資本也在覬覦保險牌照,今年以來新進入者更是絡繹不絕。

  根據《證券日報》記者的統計,今年以來保監會批准了16家新保險公司的開業、籌建,其中壽險公司3家,財險公司13家。

  獲得保監會開業許可的3家壽險公司,分別為上海人壽、國聯人壽、中華聯合人壽。至此,國內壽險公司達到家76家。

  財險市場,今年新進入13家保險公司, 其中6家已經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准,7家獲得籌建批准。至此,國內財險公司共有73家。

  獲得開業批准的分別為合眾財險、泰康線上、中原農業保險、中國鐵路自保、恒邦財險、中路財險;獲得籌建批准的分別為東海航運保險、久隆財險、易安財險、安心財險、珠峰財險、海峽金橋財險、新疆前海聯合財險。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進入保險業的意願也比較強烈,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有27家上市公司擬設立保險公司,這些上市公司包括房地産、醫療制藥等行業。比如 奧馬電器 12月7日發佈公告稱,公司擬與 建新礦業 等共同投資設立巨安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擬定為10億元。

  中小險企的六大困境

  儘管中小險企近年來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如2004年與2014年相比,中小壽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從3.4%上升到了24%。但就整體而言,中小險企的發展依然步履艱難,中國保險協會前不久發佈的《中國保險人力白皮書》顯示,目前國內的中小保險公司主要面臨六大困境。

  一是品牌認知度不高,專業人才匱乏。中小保險公司進入市場上時間短、規模小,處於業務拓展期,且公司競爭優勢尚未確立,對優秀管理人才與績優銷售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二是業務發展受限,抗風險能力不強。中小保險公司業務來源單一,業務區域集中,機構覆蓋率低。險種結構較為單一,選擇話語權較弱,缺乏保費的增長點,經營中存在明顯的系統性風險。

  三是投資渠道窄,投資盈利水準不高。在投資渠道方面,監管尚未向中小保險公司放開一級市場配售、基礎建設投資、産業基金投資等渠道,在投資範圍和投資工具的選擇上限制較多,難以提升投資效益。

  四是迫於生存壓力,在保費規模與公司效益之間往往先增量,再考慮效益。中小公司規模擴展迅速,但由於成本控制,盈利能力,綜合競爭力不足等因素,綜合成本率較高。

  五是融資渠道單一,償付能力改善任重道遠。與大公司上市公司相比,中小保險公司基本依靠股東注資,過多注重股東短期收益導向,忽視資金回收期較長的特點,企業戰略制定缺乏前瞻性。

  六是治理結構不合理,基礎管理相對滯後。近年來,一些中小保險公司存在股東行為不規範,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濫用權力,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部分高管獨斷專行,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矛盾重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