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佔有率不足5% 27家合資壽險公司股權變更過半

  • 發佈時間:2015-10-13 09:14:53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艾琳  責任編輯:郭偉瑩

  導讀

  其他50:50的壽險公司,通過股權轉讓,大部分打破了最初的比例設定,即一定要有一方股東處於控股地位,如銀行係進駐,再如部分民資係進駐。截至目前,打破原有50:50比例限制的公司已經有10家左右。

  10月1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27家合資壽險公司股權變化情況,27家中有14家公司發生過股權變化(最多有三度轉讓,兩度更名)、2家正在尋找著意向投資方。

  換句話説,僅有11家合資壽險公司從開業至今沒有變更過股東,而這11家中,有5家為近五年才設立的公司。

  外資壽險在中國市場發展已接近20年,最早設立的一批如1996年的中宏人壽,最新設立的一家如2013年的徳華安顧。截至目前,共計28家外資壽險公司在國內開業,除友邦壽險外,其他均為合資公司。

  但合資壽險公司在國內市場發展仍有難度,根據保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看,28家外資壽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僅為4.7%。合資壽險公司發展緩慢,中外股東頻繁變更、戰略搖擺不定是關鍵因素之一。

  從合資公司剛成立時的股東屬性來看,多為石油、航空、礦業等國企、央企與發達國家的成熟保險公司以50:50的比例進行合資,如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中油財務公司與義大利忠利保險、中糧集團與英國英傑華保險等。

  而從變更之後的股東屬性來看,中方部分國企退出,轉由大型銀行和民資接棒者較多,如工行、交行、招行、同方股份、鴻商集團等。有七家合資公司的外資股東股權受到稀釋甚至全部轉讓,包括美國紐約人壽全部退出,法國人壽、新加坡大東方分別讓出一半股權等。

  “50:50”股權比例漸破

  合資壽險發起設立時,基本都按照中外資“50:50”的持股比例設定。但正是因為這樣“勢均力敵”的持股比例,加上國內與成熟保險市場完全迥異的環境,使得合資公司經營思路往往搖擺不定。

  從股權變化表中可以看出,一些經營較穩定的合資壽險,儘管規模尚小但已經實現盈利,例如信誠人壽、中意人壽、中英人壽、中宏人壽等。

  其他50:50的壽險公司,通過股權轉讓,大部分打破了最初的比例設定,即一定要有一方股東處於控股地位,例如銀行係進駐,工行收購金盛人壽60%股權,原股東法國安盛和中國五礦集團,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股權讓步;交通銀行收購中保康聯時,起初只是整體受讓中國人壽持有的51%股權,不久後又從澳大利亞康聯集團處受讓了11.5%股權,即外資由原來的49%降到了37.5%。

  再如民資係進駐,中法人壽原股東中國國家郵政局和法國人壽,都有退出意願,長達數年談判和競價之後,由上海鴻商集團受讓50%股權,九鼎資産受讓25%,法國人壽則最終保留了25%。

  截至目前,打破原有50:50比例限制的公司已經有10家左右。

  “因為想要大比例持股,只有合資公司可以選,但50:50持股模式之下,有股權轉讓意願的公司,大部分是雙方經營理念不合,僵持不下的。”一位正在尋找壽險股權投資機會的機構人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説。

  實際上50:50的比例很難突破,要麼是極具渠道優勢的銀行資本,要麼就是出價極具競爭力的民間資本,其他很難打破原有股權比例。

  例如海康人壽,原股東中海油將50%股權轉給同方股份,更名後的同方全球人壽,股權比例仍為50:50。

  再如中荷人壽和瑞泰人壽,這兩家公司中外雙方股東都分別轉讓過所持股權,除名稱外,股東和管理團隊也頻有變動。2002年成立的中荷人壽前身為首創安泰。2009年其大股東首創集團將股權轉讓給北京銀行,2014年其另一家發起股東ING集團的股權轉讓給巴黎銀行。

  瑞泰人壽成立於2004年,2010年中方股東北京市國有資産經營公司將50%的股權轉給國電資本控股,2013年,外方股東斯堪的亞公共保險又將50%股權轉給耆衛人壽保險(南非)有限公司。

  七家外資股權稀釋或退出

  合資壽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在不斷下降。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最者梳理,除光大永明人壽、建信人壽(原太平洋安泰人壽)已經改制為中資公司外,股權曾有變化的14家公司中,有7家的外資股權被稀釋或主動退出。

  其中包括法國安盛持有工銀安盛的比例下滑到27.5%;澳大利亞康聯集團持股交銀康聯的比例下降至37.5%;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持股北大方正人壽的比例下降至29%,而在日本明治安田保險之前,美國紐約人壽已經完全轉讓出50%的北大方正人壽的股權(當時為海爾紐約人壽50%股權);新加坡大東方人壽持股中新大東方的比例下降至25%,日本生命保險持股長生人壽的比例下降至30%,法國人壽持股中法人壽的比例下降至25%。

  從現有股權變動情況來看,外資壽險也逐漸分為三類:

  其一,銀行係。其借助銀行股東的客戶資源和渠道規模得以迅速擴張。工銀安盛今年前8個月規模保費達到166億,排名合資壽險之首,所有壽險公司中排名21;隸屬銀行係的還有招商信諾、中荷人壽、交銀康聯,加上改制的光大永明和建信人壽,都迅速實現了盈利。

  股權一直穩定並與外方理念融合較好的,是21世紀伊始成立的合資公司。中宏、大都會和信誠人壽等為代表,重視並堅持培養代理人渠道,新成立的徳華安顧亦重點耕耘個險渠道。匯豐人壽在2013年停止了代理人渠道,專注于通過匯豐和恒生銀行開發高端人群的保障業務。

  新興出現的是民資控股的合資壽險公司,這類主要集中在2008年之後成立的合資壽險公司,以及通過受讓股權實現民資控股的公司。主要有復星保德信、北大方正人壽、中法人壽等。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民資的參與,有利於增加合資公司的投資渠道和資源,中方股東具有穩定現金流的融資項目,以及基礎設施能源項目來擴大投資範圍的優勢,分散風險,提升收益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