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大資金“按兵不動” 險資小規模試探性建倉

  • 發佈時間:2015-10-16 09:23: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潔雪  責任編輯:郭偉瑩

  10月15日,大盤再續強勢。自開盤後指數一路震蕩上揚,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上漲2.32%報3338.07點,創業板指飆漲4.32%報2404.53點。

  伴隨著大盤走出一波強勢反彈行情,各路資金的動向成為市場密切留意的重點,一向被認為是股市風向標之一的保險資金更是備受關注。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與包括保險投資經理、公募基金經理、私募投資總監、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等多位業內人士交流發現,與此前市場少數聲音宣稱“險資正快速加倉”的觀點相比,情況存在一定差異。

  據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事實上,除部分倉位較輕的保險機構近期有一定試探性建倉的動作外,許多險資仍選擇“按兵不動”的狀態。

  少數險資試探性建倉

  自節後以來,市場便進入了短期強勢反彈之中。

  除14日大盤下挫0.93%以外,10月以來的6個交易日中,其餘5日均呈上漲之勢。據Wind測算,這6日內上證綜指的區間漲幅已達到9.35%,較之前近一個半月的低迷盤整有顯著突破。

  而市場反彈的背後,各路資金的活躍度亦明顯上升。那麼,在這波反彈之中,險資加倉是否是背後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

  “近期確實陸續有保險公司申購我們公司旗下的産品,”華南一家公募的渠道部人士林旭(化名)向記者透露,“10月8日當天,有家保險機構申購了我們旗下兩隻成長風格的偏股混合基金,其中一隻基金申購了2億元。10月10日,另一家保險機構又申購了我們旗下一隻股票型基金1億元,我們發現,市場若是連漲幾天,場外資金進來的意願便強烈一些。”

  林旭告訴記者,早在9月市場徘徊期間,便有險資陸續申購其所在公司旗下的公募産品,“之前市場雖然沒有像這周這樣明顯反彈,但此前很多人都預期市場處在一個相對底部狀態,所以險資在前段時間就有試著逐步買入。”

  與林旭所言相符,近期確實有部分保險機構有加倉的舉動。北京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彭明(化名)告訴記者,“最近我與一些險資投資經理溝通,他們中確實有部分人最近有加倉的舉動,不過這些險資都是倉位特別低的,即使加倉也只是試探性加一些而已。”

  梁波(化名)正是從9月中下旬起開始考慮小幅加倉的一位險資投資經理。

  其透露,“在今年6月市場開始大幅調整之前,我便把所管理資金的倉位大幅度降了下來,只保留了三隻股票。不過9月中旬的時候,我覺得有不少股票,尤其是一些業績不錯估值也不算特別高的成長股,已經到了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區間,因此當時就考慮要不要稍微買入一些。”

  大量險資候場

  按過往經驗,指數基金通常是保險機構熱衷借道的渠道之一。而從10月至今ETF基金的申贖情況來看,呈大幅度凈申購狀態的ETF基金並不多見。

  其中,創業板ETF表現較為出眾。據Wind數據顯示,10月8日至10月15日期間,該基金份額連續增加,從18.37億份額上升至21.25億份額,規模增長明顯。不過,放至全部ETF基金而言,並不存在大幅凈申購的現象。

  顯然,儘管近期確實有少數險資選擇申購公募基金産品或是入場掃貨,但動作並不太明顯。

  陳俊(化名)是北京一家中型保險機構的投資經理。其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公司都沒有動,我們資金量大,一般都不怎麼動。最近有加倉動作的險資,我估計基本屬於之前倉位都特別低的。”

  “少數險資最近確實有一些動作,但近期主要還是公私募的資金在充當主力,尤其是私募資金。據我了解,這段時間很多私募都已加倉到四至五成的倉位,而之前很多私募還是空倉的狀態。”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吳京(化名)談到。

  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總經理李銘(化名)也認為,“對險資而言,試探性建倉的倉位其實是很低的,有可能都不到5%,大部分資金都尚未入場。此外,如果進來的資金量較小,險資投資經理也可以隨時進行贖回。不能以部分險資加倉就認為險資對目前的市場十分看好,這都是需要自己判斷的事情。”

  對於包括大部分險資等大量資金仍在候場的狀態,前述北京基金經理彭明認為並非壞事。

  “目前市場的利空因素基本都出清了,接下來市場會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恐慌性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如果能選到優質個股,是不需要太擔憂的。大量資金可能預期市場還會有震蕩調整,因此仍保持場外觀望的狀態,這是一個合理市場的正常現狀。像上半年那種人人談股市,個個要入場的狀態才可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