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暫停車險及出讓股權 外資演繹投“保”新路徑

  • 發佈時間:2015-09-22 09:04:02  來源:千龍新聞網  作者:黃蕾  責任編輯:郭偉瑩

  近日發生在外資保險圈的兩件事情,值得圈內人關注與思考。一是因無法産生利潤,在華外資産險代表性公司史帶、美亞相繼關停車險業務;二是國泰産險拱手將在華全資子公司控股權讓予螞蟻金服,屈身戰略股東。

  表面上看,兩個動態性新聞並無實質性聯繫,但背後道出的卻是外資産險本地化戰略遇阻的同一個難題。以上兩家外資産險“壯士斷腕”舉動,折射出外商投資中國保險市場戰略的微妙轉變。

  “大而全”不敵“小而精”?

  繼史帶後,美亞是第二家宣佈暫停中國車險業務的外資産險公司。在歷經多年醞釀及市場培育之後,美亞此時“壯士斷腕”所需之勇氣不言而喻。

  規模上不去、成本下不來,導致車險業務不賺錢反而還連續虧錢,這是圈中資深人士對美亞暫停中國車險業務背後原因的詮釋。其實從目前來看,不止是美亞,在華經營車險業務的外資産險公司中,實現車險承保盈利的並不多。

  在多位外資産險業人士看來,外資之所以陷入車險虧損的僵局,內外因素皆有。

  一方面與大環境不無相關。外資保險較中資同業的優勢在於以服務取勝,但是一直以來國內車險市場價格同質化嚴重,在分支機構布點較少的情況下,在華外資産險難以通過提升服務來一舉扭轉困局。

  根據外資産險業人士所述,目前,外資産險在華銷售車險主要通過電話、網路等渠道,仲介代理渠道由於業務規模較小而遭4S店等嫌棄。“由於新車銷量下滑,4S店等都把車險代銷佣金間接返還給了購車者,4S店在代銷車險上基本上賺不到多少錢,他們更看重的是從保險公司那裏帶來的"送修量",即在汽車後市場獲利。由於業務規模有限,4S店更願意和中資産險公司合作。”

  另一方面,外資産險本地化戰略缺失亦是車險業務遇阻的關鍵所在。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車險屬於本地化色彩較濃的業務,然而部分外資産險公司車險業務部門的管理層卻多是沒有中國市場管理經驗的外籍人士,與此同時在外資産險內部組織架構中,中國子公司管理層許可權被一步步上收至總部,影響到了在華子公司的運營效率和靈活性。

  正是在這些內部外因素下,不少在華外資産險公司開始調整經營策略,不再通過涉足車險業務而謀求“大而全”,轉而裁撤車險、定調“小而精”。他們痛定思痛,決定揚長避短、專攻細分市場,發展意外健康險、特殊風險保險等股東優勢業務。

  自設不如參股?

  外資産險“壯士斷腕”舉動,除表現為關閉車險業務這點外,也開始在股權架構上有所體現。

  除中意等個案之外,目前外資産險在國內多以獨資身份經營。在産險業人士看來,外資謀求獨資的主要原因是,簡單的股權關係更利於業務的拓展及經營權的掌控。

  不過就在最近,國泰産險拱手將在華子公司控股權讓予螞蟻金服的舉動,震驚了外資保險圈。業內人士較多的解讀是:國泰産險此舉,折射出外商投資中國保險市場戰略的轉變,即自設不如參股。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外資産險公司擬與中資有實力背景公司聯手經營的意願日漸強烈。轉變的原因,一方面是獨資經營之路道阻且長,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背靠中資“大佬”所帶來的規模與利潤或許能立竿見影,而獨資模式中投入的資本與回報往往不成比例。

  事實上,開始讓外資産險巨頭轉變投資想法的另一驅動因素,則是不少先行同行嘗到的“甜頭”。匯豐、蘇黎世當年以較低價格參股中國平安、新華人壽,他們在參股保險公司上賺得盆滿缽滿。據記者了解,也有外資産險公司在繼續堅守經營獨資子公司的同時,也在尋覓參股中資同業的機會,以謀求更多的財務收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