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上海小區電梯多為“保險裸奔” 非強制投保引爭議

  • 發佈時間:2015-08-07 09:07:57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據《勞動報》報道,全國各地頻發的電梯“咬人”事故,使得電梯責任險受到關注。作為特大城市,上海使用的電梯數量明顯更多,一旦發生事故誰會為我們的安全買單?記者近日獲悉,目前,不少小區電梯仍處於“保險裸奔”狀態,電梯責任險遭遇“無人投保”的尷尬。

  上海市場電梯投保率低

  電梯保險並不是一個新險種,大多數財産保險公司都提供類似風險保障。

  記者從人保財險上海分公司了解到,在其所有在售的財産保險産品中,有3種産品涉及電梯故障引發的風險:電梯責任險、特種設備責任險、公眾責任險。其中,電梯責任險的風險針對性最強。

  來自上海市電梯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上海目前電梯量已經達到20萬台,但購買電梯險的比例一直很小。

  “總的來説,上海市場總體納入保險機制的電梯並不多。”人保財險上海市分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市場投保相對較多的是公眾責任險項下附加電梯責任險,一般針對商場、酒店等,費率是根據場所的風險評估來確定的。

  他説,相對來講,客流人員多、安全隱患較大的場所費率偏高;人流少、管理規範的單位費率低,“譬如,百貨商場的費率就要大大高於辦公場所的費率。”

  而對於居民小區的電梯投保情況,一位保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它們大多處於“保險裸奔”的狀態之下。

  從保費來看,其實並不高。據記者了解,一部電梯“電梯險”的年保費為100元左右,而保額甚至能達到100萬元。網上有數據顯示,一旦出險,保險公司的出險金額或多達數十萬元,居民樓每台電梯年總賠付為300萬元、公共場所為500萬元。

  僥倖心理導致保險缺位

  那麼,電梯險為何備受輕視呢?據悉,“電梯險”並非強制,這也是一直備受爭議之處。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明確鼓勵為包括電梯在內的特種設備購買保險。在多地相繼實施的“電梯安全監督辦法”中,亦將電梯安全責任險納入。

  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對“電梯險”鮮有“強制購買”的規定,多是用“鼓勵”和“推廣”的字眼。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電梯險”確實不屬於強制險,再加上電梯出事概率較低,很多單位存在僥倖心理,以至於電梯險的投保率一直較低。

  另一方面,由於寫字樓和居民樓的電梯所有權歸開發商所有,而使用權歸小區物業公司,雙方容易造成踢皮球的情況。所以目前選擇投保電梯保險居民樓和寫字樓的並不多,相對還是一些大型的商場超市選擇投保的較多。

  生産及保養方應提前投保

  對於老百姓個人來説,規避此類風險最好的方式是購買意外險。

  但蘇黎世保險中國區責任險部負責人柴軼波表示,包括電梯生産廠家、維護公司等企業方,其實有多種方式可以在事故前就給予使用者保障。

  他舉例了包括僱主責任險、事故過失和疏忽責任險、職業責任險和産品責任險等在內的投保選擇,“比如上海近期發生的這一案例,就是非常典型的僱主責任。”

  同時,由於電梯屬於日常大量使用,但是存在一定人身傷害風險的産品,因此,生産廠商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應該購買産品責任險。

  柴軼波還提到,當下,很多電梯並不是由廠商直接提供維護保養服務,而是採用了大量的服務外包,讓電梯生産廠家得以分攤自己的日常維護責任的同時,也將電梯的部分責任轉嫁給了保養公司。

  “保養公司的應對之策則是在購買公眾責任險的同時,為企業員工,特別是直接負責電梯維護人員購買職業責任險。”他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