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相互保險”借網際網路平臺升溫 投保者憂“騙保”

  • 發佈時間:2015-07-30 02:30: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目前,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相互保險熱”,在各類機構紛紛籌建互助保險公司的同時,部分互助保險機構也被業界所質疑。近期,有某互助保險平臺會員因為沒有多次繳費被“清退”,之前所交保費也“打水漂”了,據記者了解,如此被清退的會員不止一個。

  近日,隨著安平責任相互保險公司籌建,互助保險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目前已有多家機構正在籌建互助保險公司,其中有4家機構已申請相互保險牌照。

  值得注意的,部分互助保險平臺在籌建之初就借道網際網路快速吸收會員,記者了解,目前有“抗癌公社”、“E 互助”和“壁虎”等互助平臺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得以迅速發展。

  多機構籌建相互保險公司

  自2015年1月保監會發佈《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後,相互保險機構的籌建呈現井噴態勢。

  本報近日獨家獲悉,中國保險仲介行業協會(籌)給各保險仲介機構下發了“關於徵集‘安平責任相互保險公司(擬設)’一般發起會員的通知(供參考)”,向保險仲介行業公開徵集一般發起會員。

  6 月10 日,新國都湯臣倍健騰邦國際博暉創新四家上市公司各出借自有資金5000萬元、5000萬元、5000萬元、4500萬元,發起設立信美相互人壽保險公司(籌),初始運營資金10億元,出借資金後公司擬佔初始運營資金的5%、5%、5%、4.5%。

  4月份,南開大學天津校友會宣佈,該組織正籌備成立另一家專業相互保險公司“天津公能相互健康保險公司”(暫定),主要針對健康養老方面。

  而除上述三家機構外,截至發稿,今年以來在國家工商總局披露的預核準名稱裏面,已出現至少5家“疑似”相互保險的公司,分別是匯友建工相互保險有限公司、國民互助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中海達財産相互保險有限公司、眾康互助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和萬誠相互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等。

  所謂相互保險公司,實際是投保人基於相互保障的原則設立並共同擁有,為投保人自己經營保險業務的法人組織。因此,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相比,相互保險實現了“股東”和“客戶”的身份統一,這有利於避免一般股份制保險公司中存在的保險人股東與被保險人之間的利益衝突,即保險人有衝動賺取更多的利潤,從而忽略甚至侵害被保險人的利益,出現“理賠難”等眾多問題。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籌建中的相互保險機構中,有四家機構正在申請相互保險牌照,這四家機構分別為信美相互人壽保險公司(籌)、天津公能相互健康保險公司(籌)、“壁虎”互助平臺、“E互助”互助平臺。

  此前也有媒體報道“抗癌公社”也在申請相互保險牌照,昨日 “抗癌公社”內部人士向記者確認,“抗癌公社”暫無申請相互保險牌照的打算。

  中金公司分析員毛軍華表示,“相互保險熱”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一是互保險公司設立門檻低,進入較容易;二是參與設立的機構可樹立良好的企業公益形象和獲得大量優質客戶;三是在後期,通過相互保險轉制為股份制保險,享有前期相互保險發展的成果。

  值得一説是,相互保險組織有利於帶來大量且優質的客源。毛軍華認為相互保險公司的競爭優勢將為相關機構帶來大量的長期優質客戶,降低獲客成本和難度,通過交叉銷售等途徑實現強大的協同效應。隨著相互保險公司的積累,大量的客戶行為數據、賠付數據等將形成寶貴的數據資産,為合作機構提供了開發相關業務的數據基礎。同時,相互保險公司也將聚集一大筆資金,這些資金成本低廉,且多為長期資金,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將為合作機構開展其他相關業務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援。

  “抗癌公社”的創始人張馬丁亦表示:“公社中大量的具有同樣屬性的人,就必然會對企業商家産生吸引力,從而産生形式各異的廣告和增值服務機會,同時也可以借此為社員提供醫療服務”。

  相互保險“借道”網際網路

  不少相互保險平臺在籌建之初,就開始借道網際網路大力發展會員。其中,有數據顯示“壁虎”在不到4個小時徵集到相互保險的創始會員1000名;“E互助”更是借助網際網路渠道迅速吸收會員,曾在兩個月內吸收會員20萬人左右,單月吸收會員超10萬人。

  中金公司7月28日發佈的研報表示,網際網路極大地縮減了人們的地理距離和溝通成本,這為相互保險在更大範圍內聚集有相同需求的人提供了可能。同時網際網路在運營上也將改變傳統保險的做法,構建了一種自組織、自管理的互助模式,摒棄中間環節和中間費用,從而提高互助的運作效率,獲得最高的性價比。

  另外,國內互助平臺借助網際網路與從關係緊密的群體切入相比,此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在於快速擴展用戶,節省成本,更符合年輕一代的習慣,但由於成員來自陌生的不同終端,道德約束力相對較差,而且這種模式更適合比較簡單的互助計劃。目前,國外的相互保險公司也紛紛通過網際網路改善運營效率,但拓展客戶基本還是通過代理和其他仲介的渠道。

  然而,部分相互保險機構在借助網際網路渠道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也有部分互助保險機構被會員質疑“騙保”。

  近日,有相互保險平臺會員表示,由於自己去年在網上交了錢之後加入該平臺成為會員,今年該平臺不斷通知有會員得了癌症,每次所有會員從會費裏湊齊50萬元支付給得癌症的會員,我的會費被扣完就取消會員資格了。

  記者了解,該互助保險平臺與國內籌建的多數互助保險公司模式類似,平臺通過微信等網際網路渠道吸收會員,一年所交會費/保費較低,10元左右,但若有會員被確認癌症後,平臺從其他會員會費中提取50萬元並支付給得病會員,會員會費被扣光之後得另外繳費,否則將會被取消會員資格,前期所交會費也將不被退回。

  對此,有保險監管人士表示,該平臺貌似省去精算環節,用多少扣多少,不夠再收,可是如果理賠規則或者財務不透明,就可能轉變為騙保。另外,第一次收錢容易,然後一次次扣,再收錢就不那麼容易了。所以這種模式造成前期新用戶不斷增長,然後老用戶慢慢退出,之後新增用戶金額小于退出用戶金額,問題就來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