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雙輪驅動"慣例 網際網路車險需挖利潤"X因素"
- 發佈時間:2015-07-21 09:13:18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車聯網保險總算能名正言順了。”一家車聯網保險研發機構主管感慨道。
在7月18日央行發佈《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保監會負責網際網路保險監督管理職責的第二天,他所在的機構專門舉行了內部討論會,集思廣益車聯網保險的未來發展策略。
此前,他將這套車險網車險定價模型推薦給數家保險公司尋求合作機會,對方總是以“政策不明確”為由婉拒。如今,他感覺自己有了“底氣”,可以與監管部門先行溝通,了解他們對網際網路車險産品創新的態度。
“保險公司之所以謹慎看待車險網保險,是有原因的。”一家財險公司人士直言。去年底保監會出臺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擬規定機動車保險産品不得將經營區域擴展至保險公司未設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但沒有提及針對車聯網保險的扶持措施。
近期在六個省市試點的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車聯網保險産品似乎也沒有被納入車險費率調整的參考因子。
在一家大型財險公司人士看來,網際網路車險業務的發展,需要循序漸進。保險公司目前急需解決的,是如何用網際網路技術提高客戶體驗,扭轉車險與客戶粘性不高的發展瓶頸問題。他直言,“留不住客戶,任何産品創新都會變成一種噱頭。”
網際網路保險“先抓客戶體驗”
要提高客戶體驗,絕非易事。
上述大型財險公司人士坦言,燒錢導流量的做法大家都懂,但如何留住這些流量,又是一門大學問。
目前,車險業務的最大發展瓶頸,就是客戶粘性度不高。除了續保與出險理賠,車主幾乎不與保險公司接觸,倒逼車險公司只能用價格戰作為吸引車主投保的最大籌碼之一;即便保險公司可以採取燒錢模式引入大量流量,只要保險服務體驗不令人滿意,同樣很難留住他們。
近期,太平洋保險做了一項嘗試,即將某些營業網點打造成“智慧門店”。
所謂智慧門店,就是客戶進入營業廳後,太保先根據大數據應用,對客戶進行分級識別,隨後由專人引導他在VIP客戶專享區、普通客戶自助區、傳統櫃面服務區域內享受各類保險服務,其中車險産品的“一鍵出單”。
具體而言,太保員工通過IPAD拍攝客戶的身份證或行駛證,系統就能立即自動識別、記錄下車險保單所需資訊,客戶本人只需確認所需險種,完成電子簽名並線上支付保費,就能很快收到電子保單郵件,整個線上投保流程約花費7分鐘。
太平洋産險副總經理汪立志告訴記者,太保財險圍繞網際網路車險業務的發展,打算先練好內功,只有用良好服務體驗留住現有客戶,才有機會爭取更多新客戶。
目前,“一鍵出單”已在太平洋産險深圳、廈門、北京、江西、福建等分公司上線,太保財險打算在今年將這項服務實現全國落地。
持類似的觀點,還有平安産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吳軍。
他在近日舉辦的一場“網際網路+保險高峰論壇”間隙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基於網際網路的保險服務升級,應該被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完善車險産品的基礎服務,通過網際網路令保單資訊透明化、理賠無紙高效化、産品推介精準化等,其次是拓展增值服務,通過分析定位客戶,提供車險周邊的額外服務資源,包括代駕、體檢、救援等;最後才是基於跨界共創的服務創新,為客戶帶來其他領域的服務空間,比如積分兌換等。
“每個階段都有共同的考核標準,就是能否讓車主得到滿意的服務體驗。”他説。未來平安産險的“網際網路保險”戰略,將主要圍繞改善客戶體驗展開,即建立“一圈、一中心、兩個平臺”。其中,“一圈”即車主生態圈,“一中心”即保險雲平臺,“兩個平臺”則是在雲平臺之上,分別設立一個針對車主服務的平臺,一個針對非車主的服務平臺。
在他看來,多數車險公司的網際網路佈局會採取循序漸進的策略,但它無形間會改變車險業務的商業遊戲規則——以往,車險行業的利潤主要來自兩方面,即承保利潤和投資利潤。但網際網路保險會給車險業務利潤帶來一個“X因素”。
所謂“X因素”,可以理解為來自保險價值鏈或生態圈的利潤。比如在汽車價值鏈裏,保險公司既可以與整車廠/4S店合作為客戶提供車險産品,也可以為承保客戶提供維修、保養、洗車、代駕等相關增值服務,甚至由保險公司投資某些基於網際網路的汽車後市場服務企業股權,實現收益的多元化。
車聯網保險
發展空間依然受限?
對上述車聯網保險研發機構主管而言,他更關心財險公司在借助網際網路技術提高客戶體驗同時,有多大意願推動網際網路車險産品創新。
在他看來,車險費率改革試點給車聯網保險産品帶來不小的發展空間。
目前,車聯網保險的定價依據,主要來自UBI (Usage Based Insurance),即保費定價主要取決於車主的實際駕駛時間、里程數、地點與具體駕駛方式,因此它被稱為“開車時才付保費”;和OBD(On-Board Diagnostic),即一種車載診斷系統,通過傳送汽車各類行駛數據,供保險公司評估車主駕駛風格。通常駕駛風格良好的車主往往能得到更低的車險費用。
根據上述定價模型,一個擁有良好駕駛風格的車主,可能只需支付現有車險保費的20-30%;反之一個駕車風格極具攻擊性、容易引發事故的車主也許要繳納現有保費3-4倍的車險費用。
在上述保險公司人士看來,財險公司要引入這些車聯網保險産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相關部門擬定車險費率改革條款初期,有人曾提過是否將UBI、OBD等網際網路保險定價模式納入車險費改因子,但後來不了了之。”他説。原因是相關部門對此次車險費率改革有著明確的目標,即修正以往車險定價領域的不合理地方。
以往車險定價的不合理,主要是按車價進行定價,但事實是很多汽車所有零部件疊加起來的價格,遠遠高於整車價格,導致車險理賠費用定價不合理,此次車險費率改革的初衷,就是將車險定價模式轉變成車型定價,按照不同車型的不同出險概率進行風險定價。
之所以沒有引入車聯網保險的定價模式,相關部門認為其中可能存在兩個棘手的操作難題,首先,車聯網保險強調不出險的車主大幅降低保費標準,出險多的車主則承擔更高保費開支,可能違背了保險共濟的原則,即每個車主支付的車險保費,一部分是基於自己遭遇出險事故的理賠保障,另一部分則是為其他車主提供風險補償,但車聯網保險更多強調車險保費為己所用,令車險可能丟失自己的社會保障功能。
其次,在國內二、三線城市,往往是一家人駕駛一輛車,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能隨時隨地駕車出行,令保險公司無法知道誰駕車時間長,誰駕車時間短,就很難對這輛車按照UBI車險提供風險定價。
“其實,保險公司也知道,車險網有助於提高現有車險産品風險定價的準確性。”他坦言,目前他所在的財險公司正與第三方機構在積極研究UBI車險産品,但在公司內部,這僅僅被視為車險業務創新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