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停險”引監管層關注 是創新還是噱頭?
- 發佈時間:2015-04-21 07:35:36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跌停險風波
“為了1.2億被跌停困擾的你,雪球新品,即將發佈。”4月1日,投資社交平臺雪球網宣佈正與國內某保險公司進行合作聯手開發股市跌停險,不久將正式推出産品。儘管選擇在愚人節這天發佈消息可看出雪球網小心試探的態度,但顯然它是在玩真的。
該産品宣傳資料顯示,“跌停險”可為“個人股票賬戶資金損失”提供保障,並對年齡18周歲以上、30周歲以下,擁有A股有效賬戶的雪球網用戶開放預約。
“A股擁有全球最龐大的股民數量,但一直缺乏一款針對此人群的有效的保險産品。為了能讓大家普遍建立起風險意識,並減輕其投資決策失誤帶來的損失,雪球推出了跌停險這款産品。”該産品經理稱。
對於賠付標準,雪球根據大數據風險評級分為ABC三檔,分別對應低波動風險股票、中等波動風險股票、高等波動風險股票。如A檔是經雪球大數據評級為低波動風險的股票,單只股票投保金額為100元,購買一份跌停險,投保期內,如果發生股票單日跌停,一次性賠付1萬元;投保N只股票,可獲保險理賠N×10000元;投保期內,如果發生單只股票兩次跌停,一次性賠付2萬元,單只股票3次跌停,一次性賠付3萬元,3次以上,按3次計算。
雖然當日這款産品已有2萬多的預約數量,但仍有不少股民對該産品存疑:這表面上看起來是保險,但更像是一定賠率的賭博工具,賠付只和股票跌停掛鉤,而不是和損失掛鉤,那不就意味著部分股民可以套利?
“這款産品會不會步‘世界盃遺憾險’、‘貼條險’等産品的後塵,抑或成為網際網路保險的創新産品,廣大保險消費者面臨諸多疑問。”4月9日,保監會通過網站發佈消費者教育及風險提示稱,該投資社交平臺預約投保有違法之嫌。
根據《保險法》中的相關規定,只有保險公司才是開發保險産品的合法機構,且所開發的産品需向中國保監會報備,才可由保險公司或具備資質的保險仲介機構進行銷售。因此,保監會認為目前未接到有保險公司開發此類險種的報告,而雪球網雖然聲稱正在與保險公司合作,計劃利用保險公司的優勢推出該款産品,但是其通過網站預約投保的行為有違法之嫌,保監會將對相關情況作進一步調查後公佈結果。
創新邊界的疑問
在“網際網路+”的持續發酵下,市場顯然看到了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深不可測的發展潛力。根據保監會統計,2014年,網際網路保險業務規模繼續大幅增長,當年保費收入858.9億元,同比增長195%,與此同時,網際網路渠道業務佔總保費收入的比例已經升至4.2%。
“面向新市場,是保險創新比較困難的地方。”吳軍對記者表示,創新的視線完全可以放在擴大産生風險的標的的範圍,從人身、財物擴大開來,比如消費體驗、情緒、感受,甚至人文關懷、投資損失,但這類保險的界定存在拿捏尺度的問題。
保監會在風險提示中稱,保險的核心功能是保障功能,而“跌停險”類似對賭遊戲,有“博彩”嫌疑,利用“跌停險”對股價波動進行保障有可能進一步放大金融風險。
根據保監會的解釋,保險風險具有客觀性、可能性和偶然性,不受人為因素影響,不可控,而股票“跌停”是可以受人為因素影響的,“世界盃遺憾險”、“貼條險”等也並未體現保險對客觀事件的風險管理功能。
那麼,網際網路保險創新的邊界在哪?在吳軍看來,由於創新的範圍不明朗,創新者不了解監管的態度、尺度,標準的缺失令創新者無所適從。“誰來制定這個標準?監管、行業、企業,還是消費者?” 他指出,保險行業本就保守,創新難度也高,因此創新者的成長空間更需要扶持和指導。
“可能到了需要對保險合同的定義進行清晰的法律界定的時候了。”一位大型險企精算總監表示,各種與保險擦邊的産品今後只會越來越多,如何界定它們是否屬於監管範疇的保險産品,無法回避,如果界定模糊,保險監管的基礎將被動搖。 (葉琪)
借道牛市,近期一款網際網路保險産品“跌停險”在賺足大眾眼球的同時也引發了監管層的關注。實際上,網際網路保險在創新路上一直屢遭爭議,貼條險、霧霾險、賞月險、世界盃遺憾險、春晚收視率險、吃貨險等,這類“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奇怪險種多數都在推出不久後即被保監會叫停。
“此類保險創新令人糾結之處,倒不是缺乏可用於評估定價的歷史數據,而是很難界定到底是創新還是噱頭、是保險還是賭博。”在專業智慧保險推薦平臺靠譜保的創始人兼CEO吳軍看來,這兩者本是一體兩面、一線之隔,如何拿捏尺度、説服監管,比市場開發更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