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億壽險:健康養老新戰場 網際網路保險等風來
- 發佈時間:2015-04-07 08:39:11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進入2015年,大小險企走入了兩個極端:大型壽險公司集體轉型發力個險渠道、提升業務價值;部分中小型壽險公司則選擇以理財型保險産品佔領銀保市場、加強流動性、擴充保費規模。兩種不同的經營模式令穩固的壽險市場格局出現裂痕
7家壽險巨頭(國壽、平安壽險、新華、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太平壽險、泰康)此前擁有接近80%的市場份額,在2014年年末下降到了73%,如今已滑落至60%;而17家中小保險公司去年保費規模同比大增100%以上
在傳統保險公司還在固有市場耕耘時,“網際網路+”概念令保險市場充滿變數,也充滿驚喜。中國平安幾年前就開始按照網際網路企業的願景來求得自身發展,如今已經業績斐然;眾多中小保險公司還學習網際網路思維大力發展新興保險産品,保費規模因此獲得迅速發展。從投資角度看,網際網路保險將是下一個成長十倍的“大風口”
進入2015年,按照保監會統計,在壽險行業保費規模達1.6萬億之際,大小險企走入了兩個極端:大型壽險公司集體轉型發力個險渠道、提升業務價值;部分中小型壽險公司則選擇以理財型保險産品佔領銀保市場、加強流動性、擴充保費規模。
兩種不同的經營模式令穩固的壽險市場格局出現裂痕,巨頭壽險市場份額一再縮水,今年前兩個月,7大壽險公司市場份額從年初的73%滑落至60%;而中小型壽險公司保費規模則是一飛沖天,實現翻倍的增長。保監會數據顯示,去年一共有17家壽險公司保費規模同比增長超過100%。
除了銀保這個殺手锏,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保險業的牽手令保險江湖變數大增,電銷渠道、網際網路定制保險等等新舉措,均可以幫助保險公司成功卡位。網際網路保險有可能是下一個成長十倍大風口上的“豬”。
7家壽險巨頭份額繼續下滑
這輪行業變局中,壽險巨頭因進入業務結構調整期,增速逐漸放緩。7家壽險巨頭(國壽、平安壽險、新華、太保壽險、人保壽險、太平壽險、泰康)此前擁有接近80%的市場份額,在2014年年末下降到了73%,按照這一趨勢,2015年上述7家巨頭份額還會繼續下降。
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前7家壽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共計3286億元,在73家人身險市場主體中佔比71%;但規模保費收入共計3616億元,市場佔比下滑至60%。而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第6的泰康人壽,已被中郵人壽取代。
去年,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因業務調整,總保費個位數增長,中國人壽在負增長的邊緣。今年前兩個月,儘管這3家取得了不錯的開門紅,但是同比增幅仍然低於42%的行業平均水準,新華保險甚至低於行業平均增幅近10個百分點。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分別實現了總保費1149億元、645億元、423億元,分別增長13%、18%、10%。另一家上市險企中國太保2015年開局不利,前兩個月壽險保費規模256億元,同比出現負增長,為1.27%,其2月單月保費更是下滑了16.97%。面對太保壽險出現負增長的窘況,中國太保相關負責人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稱,去年由於行業大量銷售高現金價值産品,一度出現回暖,造成基數過高。另一方面,壽險出現開門紅,但能否延續有待觀察。各項利好政策逐步落地為行業提供了良好機遇,但進入降息週期也給壽險業務帶來不確定性。今年公司繼續堅持價值導向,力爭實現新業務價值增速上市同業領先。
《投資者報》記者從近期參加的上市保險公司業績發佈會上了解到的是,多數壽險公司管理層對於2015年保費增長估計都比較保守,他們稱主要原因在於公司進行業務調整,壓縮銀保規模,壽險增幅變緩。
以壽險龍頭中國人壽為例,去年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310億元,同比增長1.45%,市場份額為26.1%,同比下降4.3個百分點。中國人壽不再堅稱壽險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
不過,對於市場份額的下降,中國人壽管理層對外表現得並不擔憂,認為是自己主動調整業務結構的結果。
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在業績發佈會上稱:“早在去年年初做預算計劃時,已經做了準備。2014年年初還預算壽險保費會出現負增長在2%左右,但最終還略微實現了增長。今年公司的預計仍是市場份額進一步下降。”
對於目前壽險市場出現的兩種趨勢,大公司加快對銀保規模的調整,中小保險公司卻以銀保渠道獲得超長髮展。林岱仁認為,兩種模式適用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對於銀保渠道進行調整,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新業務價值。”照此説法,中國人壽的轉型效果似已初現:今年1~2月份,國壽期交業務遠超過去增幅,同比增幅為10%。
向來銀保渠道佔比很高的新華保險對於2015年的業績增長也做了保守估計。新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萬峰此前曾就職于國壽。在國壽期間,萬峰就主導公司業務結構調整,力主壓縮銀保規模。履新新華保險半年多以來,新華保險對於銀保渠道的收縮力度也在加大。
年報數據顯示,去年新華保險壽險業務收入合計1099億元,同比增長6%,市場佔有率雖然排名第3,但下滑了8.66%。其中銀保市場期交規模方面,新華保險同比下滑了10%。
萬峰在業績發佈會上稱,2015年保費增長計劃僅有個位數,他多次強調公司會堅持轉型發展,以期交業務為目標。公司會逐步收緊銀保規模,不過由於銀保規模佔比太高,會適度維持前期規模,不會讓銀保規模萎縮太快。
去年4月1日,由保監會和銀監會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于4月1日正式實施,該通知在銀保銷售行為、保險業務結構、監管協作等方面做出相關規定,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的“銀保新規”。
在“銀保新規”下,眾多大型公司積極調整銷售策略,更加注重多期繳型、重保障的保險産品。保監會數據顯示,2014年43家保險公司中,期交規模保費負增長的保險公司達到了25家,佔比超過一半。在這樣的戰略轉型下,大型保險公司市場份額下滑,增速緩慢將會成為常態。
中小公司保費規模增速加快
對於中小保險公司來説,現階段最重要的是保費,有了保費才有了資本,才有了“彎道超車”的實力。他們採取的方式比較簡單:以高現價的理財險佔據銀保渠道,迅速擴大保費規模。
在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方面,中小險企同比增長很快,有11家險企增幅超過100%,如華夏人壽2014年較2013年增長103%,前海人壽的銀保市場新單保費達308億元,較2013年增長147%。
在這些迅速發展的中小公司中,銀行係保險公司的業績依然表現良好,比如工銀安盛2014年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為128.6億元,同比增長43.3%;光大永明人壽為63.7億元,同比增長40%;建信人壽為126.9億元,同比增長39.7%;農銀人壽同比增長51.4%,招商信諾人壽同比增長32.4%。唯一齣現下滑的是中郵人壽,其2014年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為203億元,同比下滑11.7%,這是中郵人壽成立6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負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中郵人壽于2009年9月正式掛牌開業。2010年是中郵人壽開業後第一個完整的經營年度,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0.29億元,其後保費連年大幅增長,2011~2013年實現原保險保費分別為80.23億元、145.46億元、230.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5%、81%、58%。進入2014年,公司原保費收入為219.5億,同比下滑4.5%。《投資者報》記者向中郵人壽求證,其相關人員表示,公司也正在進行業務結構調整,減少高現價的理財産品的發行。
中航三星的一位管理層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上述保險公司保費增長迅速與其在銀保渠道大量銷售所謂的高現價産品有關。由於資訊不對稱以及客戶群不同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雖然現在網際網路渠道一年期的保險産品收益達到了6%,但銀保産品5%的收益仍算不錯,所以高現價的保險産品在銀行渠道還有市場。
上述管理層表示,這種通過以高現價理財産品快速回籠資金,已經成為現下中小保險公司迅速發展的一條捷徑。
“給予客戶5%~6%的收益率,拿去投資8%~9%的項目,保險公司很容易就能賺取不菲的價差。”上述管理層稱,壽險常常七八年才能盈利,而目前靠著這種方式,一年就可以盈利。
他認為,對於大小險企走上不同的道路,都各有存在的道理,無法判定哪種模式更優。
新戰場:健康+養老
各大巨頭對於今年壽險市場趨勢判斷高度一致,無論是國壽、新華還是人保集團,在各自的業績發佈會上都提到了壽險的新戰場即健康險和養老産業。
3月30日,人保集團副總裁盛和泰告訴《投資者報》記者,人保集團正在論證設立養老險和年金公司項目,並將在2015年加大養老産業的資産配置。此外,人保健康也正在籌備獨立的健康管理中心。
新華人壽總裁萬峰亦表示,2015年,新華將集中一切資源緊盯即將落地的個人遞延稅保險産品,並開始將全國各省會城市為主的健康管理中心與健康險、壽險做資源對接。
2014年,新華人壽在全國中型城市,包括西安、青島、武漢、成都、合肥等,佈局並開業了12家健康管理中心,預計今年還有南京、杭州、唐山和常德4家中心開業。
泰康人壽的首家養老社區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落成,並已在康復醫院、綜合醫院等牌照領域有所斬獲。
在業績發佈會上,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也向記者透露公司計劃在今年成立一家專業健康險公司,該計劃已在黨委會上獲得通過,目前正在初步探討階段。
這些領先市場同行的佈局,有可能成為壽險行業新的增長點,而這些業務的市場地位,中小保險公司難以撼動。
以最近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健康險為例,其正在從潛在需求向現實需求轉向,往年保持20%的年增長速度,今年1月份同比增長驟增了30%。
據保監會披露的2014年保費收入數據顯示,人保健康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57.96億元,同比增長106.75%;平安健康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17億元,同比增長35.14%;和諧健康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59億元,同比增長20.64%。不過,崑崙健康卻實現了負增長,其原保險保費收入0.90億元,同比增長-78.48%。《投資者報》記者和崑崙健康的管理層有過交流,對方表示,主要是公司主導理財險,減少了健康險的推廣,這也是幾家保險公司的特例。
2013年以來,國務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關於健康險、養老險的若干意見,從國務院到各大部委都給予了大力支援,有機構測算,到2020年,健康險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甚至更大。
“從健康險本身特色看,其與傳統壽險業務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健康管理與健康服務是健康業務經營的核心和本質所在,健康服務是無邊界的,有很多服務可以提供,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隨著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深化或改革完善,健康管理服務有很多文章可做。”中國人壽副總裁蘇恒軒對記者稱。
目前市場上已有5家專業的健康險公司,包括較早成立的人保健康、崑崙健康、和諧健康、平安健康以及去年12月在自貿區開業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公司。
不過,儘管各大公司覬覦健康市場,多數公司仍然未盈利。下一步,是在有了政策的支援後,探索出盈利模式。
以商業健康保險、政府委託業務和健康管理三大業務領域的龍頭人保健康為例,2014年上半年公佈的業績顯示,其規模保費157.62億元,同比增長86.5%,凈利潤為-1.87億元,比2013年同期凈利潤-0.65億元進一步減少,原因在於銀保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利潤率比較低。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銀行渠道為人保健康規模保費的貢獻額度超過一半以上,但是渠道費用攀升,客戶收益走高,要想從投資端博取高收益並不容易。
和諧健康此前保費爆發的秘訣在於銷售萬能險,且銷售渠道主要來自網銷。一位健康險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借著健康險的名頭賣壽險,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而靠利差博收益,健康險被逼到了墻角,如果收益不能覆蓋成本和渠道費用,保費做得越多虧得越大。
平安健康險也幾次調整戰略,從引進南非戰略投資者,堅持走高端路線到強調個性化服務、引進網際網路人才,主打健康管理,但是保費增加依然緩慢,一直沒有實現盈利。
人保健康的一位負責人稱,商業健康險的發展離不開醫療體制和社保體系改革,保險公司只是一個週邊人,由於醫療資訊不透明,看病成本高昂,保險産品價格也居高不下,民眾無法享受到便捷的醫療服務,商業健康保險做不大,由此陷入惡性迴圈。
網際網路保險等風來
在傳統保險公司還在固有市場耕耘時,“網際網路+”概念令保險市場充滿變數,也充滿驚喜。
以阿里巴巴、騰訊、中國平安牽頭成立的眾安保險為例,近期公司正在首輪私募股權融資,公司成立不滿兩歲估值就高達80億美元(約500億人民幣),融資額度預計達10億美元。眾安保險是首家網路保險公司,有著網際網路基因的保險公司,成立於2013年10月,註冊資金10億元人民幣,去年保費為7.94億元。
借助網際網路,壽險市場部分保險公司在渠道以及産品上做出了重大改變,這方面,以中國平安最為典型。中國平安幾年前就開始按照網際網路企業的願景來求得自身發展,如今已經業績斐然。
中國平安年報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平安網際網路用戶規模達1.37億,年活躍用戶6925萬。陸金所、萬里通、平安付、平安好房、平安好車、平安金融科技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公司用戶總量達9141萬,其中持有傳統金融産品用戶數達3815萬,佔比41.7%;年活躍用戶達2767萬。
依託于該公司強大的個人綜合金融業務,中國平安2014年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向核心金融業務遷徙用戶1142.9萬人次,核心金融業務向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遷徙用戶1342.6萬人次,協同推廣效應日益顯現。
中小保險公司也在努力借助網際網路搭建新的渠道和提供創新的客戶服務。中荷人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網際網路+”時代,一方面,將持續投入建設便捷易用的電子化服務體系,並且將移動互聯作為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加強各種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實現全公司數字化、網路化、微信化、綠色生態化,以達到整個公司的科技精品化,讓中荷人壽的産品、服務、銷售通過網路、微信等網際網路平臺實現全方位提升,同時汲取先進的網際網路先進技術,從而實現對公司的專業與精準運營。
眾多中小保險公司還學習網際網路思維大力發展新興保險産品,保費規模因此獲得迅速發展,這以國華人壽和弘康人壽最為典型。去年弘康人壽總保費為32.5億元,同比增長135%;國華人壽總保費為86.9億元,同比增長75.8%。
宏源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秘書長易歡歡預測,網際網路保險將是下一個十倍的“大風口”,比如一些網際網路保險即將推出的産品是,如果今天你開車,就交保險,如果不開車就不交。你開車速度快,經常在雨雪天氣開車,保費就高……向著定制化服務方向邁進。未來幾年,網際網路和保險的結合會更加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