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12萬保費三年後僅剩200元 資金偷偷劃入新卡

  • 發佈時間:2015-03-12 11:27:0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陳瓊珂  責任編輯:郭偉瑩

  2007年,李女士在上海某保險公司為兒子投保12萬元人身保險,3年後發現賬戶裏只剩下200元,遂憤而起訴保險公司。近日,浦東新區法院審結此案,判決保險公司歸還李女士10.5萬餘元,並向保險公司發出司法建議。

  賬戶資金偷偷劃入新銀行卡

  2007年3月,李女士在保險公司業務員王某的介紹下,與保險公司簽訂了《人身或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為兒子投保了3份保險,其中包括一份投資型保險,每3年返還紅利。此後,李女士向這份投資型保險賬戶,分3次共追加了12萬元保費。加上保險公司第一期的3年返還紅利4000元,李女士賬戶上共有12.4萬元。

  然而,2012年3月,李女士收到保險公司寄送的《個人賬戶交易記錄通知書》後發現,自己保險賬戶內的餘額僅剩下200元。心急如焚的李女士當即通過電話和律師發函,聯繫保險公司詢問原因。歷經週折,才知道賬戶資金已經被保險公司分8次劃入“自己名下”的一個工商銀行賬戶中,之後被人取走。可奇怪的是,這個工商銀行的賬戶並不是李女士自己申請的,也沒有授權他人開立。而且,李女士在保險公司設立賬戶後,只約定了一個銀行自動劃轉賬戶,期間也沒有申辦退保。

  依據李女士的申請,浦東新區法院向工商銀行某支行調取相關交易及視頻資料。從銀行提供的四條交易記錄來看,李女士名下賬戶的取款服務均為“櫃面交易”。而在這些交易時間點上,李女士稱自己一直在甘肅省慶陽市工作,沒有來過上海,更不可能進行“櫃面交易”。

  保險代理人冒用簽名取款

  經過法院審查認定,以李女士名義申請工商銀行賬戶的不是別人,正是幫李女士辦理保險業務的王某。2009年,王某用李女士的身份證複印件在工商銀行某支行開立賬戶。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王某以李女士的名義向保險公司提出《投資連結服務申請書》,用來辦理個人賬戶價值提取,隨後分8次將李女士保險賬戶中的12.38萬元劃轉到工商銀行賬戶中,並先後取款105174元。

  經事後鑒定,《投資連結服務申請書》和銀行《取款個人業務憑證》上的簽名,均非李女士本人所簽。對此,李女士認定保險公司在管理中存在嚴重疏漏,導致賬戶內的12.38萬元不翼而飛,屬於嚴重違約,故要求保險公司賠償損失。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應對保險代理人的過錯行為向原告承擔賠償責任。在具體賠償金額上,法院認為,原告被轉走的12.38萬元中105174元早已被提取,已不可能恢復原狀,但其餘錢款仍在原告可以控制的賬戶中,故判決保險公司歸還李女士105174元。

  司法建議 確保客戶知情嚴控違規操作

  審理本案時,浦東新區法院金融庭發現:保險公司的審查不嚴導致李女士出現鉅額損失,同時保險公司雖然寄送了《領取通知書》,但並不能證明李女士確已收到,造成李女士在事發3年後才發現問題。

  為規範保險業務,杜絕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浦東法院向保險公司發出司法建議,督促嚴格審查責任。在確保辦理手續齊全的情況下,要對照片、簽名等資訊進行反覆對比,防範冒領行為;豐富《領取通知書》的寄送方式,在保證傳統郵寄投遞方式的同時,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告知手段,確保資訊送達至投保人。同時,要最大程度防範保險代理人道德風險,嚴控侵害投保人權益的違規操作行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