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償二代試運作倒計時 險企數千億資本釋放在即

  • 發佈時間:2015-01-22 04:30: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影響整個保險業的新監管政策正枕戈待旦。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簡稱“償二代”,英文縮寫C-ROSS)即將進入試運作階段,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暫定試運作期為一年,保監會未來將擇時推動全行業的監管體系切換。

  償二代包括定量資本要求、定性監管要求和市場約束機制三個支柱,從多個層次以比以往監管體系更加精細的方式關注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對行業主體的最低資本提出要求。據測算,産壽險公司以償二代方式計量資本金後,合計可釋放約5500億的可用資金,展業格局也將相應調整。在2014年償二代多輪測試中,部分保險公司潛在風險已經暴露,資産負債相匹配、滿足並適應監管要求將成為下一階段保險公司開展投資等業務時必須關注的重點。

  量化風險償二代監管枕戈待旦

  在保險公司對於即將影響全行業各方面的新監管體系的好奇和期待中,償二代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正待“剪綵”。知情人士透露,如無特殊情況,1月末有望成為償二代開始試運作的時間節點。“保監會初步計劃在完成相應的內部程式之後儘快推動其進入試運作階段。試運作期間,保險公司在正常滿足償一代監管要求的同時,配合試行償二代提出的定期報告制度。保監會將對保險公司的報告進行分析和跟蹤。如果過渡順利,監管體系有望于2015年年底或2016年年初切換至償二代,試行期暫定為一年。”

  1月13日下午,償二代主幹技術標準共17項監管規則經保監會主席辦公會審議通過,保險行業自2015年起進入償二代的實施準備期。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表示,經過近3年努力,保監會完成償二代全部主幹技術標準的研製,建成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監管體系。保監會系統和全行業應按照償二代的監管要求,抓好實施準備工作。償二代監管規則發佈後,保監會將設置靈活、富有彈性的過渡期。在試運作的過渡期,保監會將修訂完善相關標準和配套規章,根據行業試運作情況採取務實的切換方式,確保新舊體系的平穩過渡。

  知情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償二代建設從2012年3月開始,2013年重點完成頂層設計和總體框架,2014年重點做基礎標準的制定和相關測試。償二代下各技術標準集合了監管層、保險公司、科研機構、諮詢機構等多方力量。2014年底,最後的完善工作密集進行。11月17日,保監會財會部在上海召開償二代座談會,聽取包括財險公司、壽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共15家保險公司對償二代17個監管規則的意見以及對下一步實施方案的設想。11月20日,保監會財會部和流動性風險項目組討論修訂《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2號:流動性風險(送審稿第一稿)》。11月22日至12月1日,保監會財會部召開多次閉門改稿會,分析研究各方反饋意見,集中修改完善償二代各項監管規則送審稿。

  在保險業總資産突破10萬億、資金運用餘額突破9萬億的預期下,償二代將逐步取代原有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簡稱“償一代”),對保險公司各類業務提出更加細化、科學的要求。在償一代的監管背景下,對保險公司最低資本、實際資本的考查與其風險評估的相關度較低。償二代在技術上將科學全面計量保險公司的風險,使資本要求與風險更加相關,通過確定合理的資本要求,促進有效的風險管理和資本管理,建立提升企業風險管理能力的機制,併為其他新興市場提供經驗。

  而償二代也將成為保監會“管住後端”的重要工具,以此呼應“放開前端”促進保險業發展的思路。“保險市場發展很快,産品、投資、市場主體形態都越來越複雜,相應的風險因素也越來越多,監管層履行監管職責尤為重要,而最核心的手段就是償付能力監管,通過償二代量化市場主體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造成損失。以保險公司的資産負債表而言,維持償付能力必須保證凈資産充足。保險公司的資本金更多體現為對未來損失的吸收和補償的能力,監管要求其必須有足夠的資本金來補償風險損失。償二代就是把對風險的監管統一落實為對資本金的監管。”接近保監會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説。

  在償二代實施下的三支柱分別為定量資本要求、定性監管要求和市場約束機制,分別對應“量化風險”、“難以量化風險”和“全面風險”,三支柱各有相應的監管工具和評價機制。“十三個監管工具相互關聯,三支柱之間相互關聯、相互覆蓋,包含了不同的風險分類計算模組,綜合因子法和情景法都有運用。”前述知情人士稱。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此前表示,償二代是中國自主研製的金融監管體系,符合中國國情,達到國際監管的前沿水準,既有對風險的定量監管,也有對風險管理能力的定性監管,將二者直接掛鉤,更準確、更精細評估保險公司的風險。

  規範投資可釋放約5500億資金

  多位保監會人士在公開場合表示,償二代更加科學地計量風險,減少了償一代過於粗放帶來的資本冗余。在測試中,對應的負債端準備金直接要求減少,實際資本增加,更多的風險計量體現在最低資本要求預估上。一邊是實際資本釋放一定規模,一邊是對應計量的最低資本相應增加,二者的差額即為資本溢額。根據測試結果,産險行業可釋放約5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溢額,壽險行業可釋放約50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溢額,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出中國保險市場作為新興市場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也有利於提高行業資本使用效率。

  在投資業務方面,償一代並未對險企的資産類風險進行細緻分解,償二代則把資産負債表上的所有科目納入計提最低資本的範圍,明確每一個科目相應的計提資本要求。“這樣先把風險刻畫出來,再考慮適當的監管辦法。在風險監管方面給保險公司選擇權,前提是看投資行為會不會反映到資本中去,公司是否能夠承受。”償二代項目組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基於對核心資本和非核心資本分類監管的設定,不同類型資本的影響計算方式也有所區別,“釋放出來的資金對於下一步保險資金加大配置力度是有利的,但具體效果還有待觀察。”

  “以往保險公司的投資行為決策和資本金風險管理的關聯性不高,只要保證獲得投資凈收益就可以,但償二代將二者掛鉤後,公司需要考慮風險扣除,重視風險管理,以此制定發展策略。比如在利率風險方面,資産、負債二者長短期不匹配的行為,在償二代下可能就會計提很高的資本要求。”前述償二代項目組人士表示。

  該人士稱,2014年在産險、壽險、再保險各自進行多輪分類測試後,積累的數據已經可以支援監管層制定出行業普遍可以承受和適應的償二代標準,“目的是希望既能達到監管目標,又能讓行業平穩過渡。”

  中國人壽[10.00% 資金 研報]資産管理公司副總裁宋子洲表示,償二代推出後,保險公司對每一項資産都要進行風險度量,今後投資要看所有組合情況,考慮投資收益、各類資産配置情況以及風險度量情況。

  人保壽險投資部人士認為,以往投資行為最重要的是考慮收益率,而償二代下還要考慮收益率佔用多少資本金,高風險博取的投資收益應該進行額外收益率補償。除了單純滿足産品收益外,還需考慮稀釋和釋放資産業務的風險。因此,很多資管業務將會作出調整。“股票是高風險、高收益、高流動性資産,從償二代監管的角度來説,相關資産在保險資金配置組合中應相對謹慎和理性。”

  有機構人士認為,為適應償二代,保險公司在投資策略上應精準界定資産認可標準及細化認可系數,增加流動性和風險性指標約束,通過不同維度的資本分配優化資本結構,將投資策略和資本需求相結合,制定最優化的戰略資産配置。圍繞資産和負債,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平衡風險和收益原則,實現保險公司價值管理和償付能力管理目標。在資本優化上,可考慮通過不同維度的資本分配優化資本結構,如等比例下降各風險的限額預算,或通過再保險轉移保險風險,或通過資産負債久期缺口管理降低利率風險資本要求,或降低權益類資産的投資比例等。

  分化明顯評分偏低機構承壓

  在以風險為導向的思路下,償二代可通過嚴格的風險綜合評級遴選出風險暗涌的機構,通過綜合量化風險的評價結果,結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風險進行全面評價。在市場準入、産品管理、資金運用、現場檢查等日常監管中,保監會對不同類別的保險公司及分支機構實施不同的監管政策。從最近的一輪測試結果看,比起償一代的償付能力測試結果,産險在償二代下降低9個百分點,壽險則高出4個百分點。有具體公司的測試結果已經開始暴露風險。

  前述償二代項目組人士表示,原有監管口徑下,多數公司償付能力密集分佈在150%到200%之間。但在償二代下,分佈出現明顯分化,“高的更高、低的更低”。某輪測試顯示,産險方面,償一代下沒有公司出現償付能力不足的情況,而償二代下有7家公司不足;壽險方面,償一代下有3家公司不足,償二代下有8家不足。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2014年11月表示,從行業最新幾輪測試情況來看,償二代下全行業的整體充足率與償一代基本一致,基本上平穩,各家公司由於風險狀況的不同出現了分化,充足率有升有降,“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充足率上升,有三分之二的公司充足率下降。”

  這些“新增不足”的公司暗藏風險。接近測試組的人士表示,測試中極端情況甚至有市場主體償付能力從償一代的1000%掉到償二代的90%多,而上述暴露風險的公司恰恰是被市場認為展業風格較為激進的市場主體,“它們在測試中的壓力比較大”。此外,也有一些公司在償二代測試中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是因為以前在償付能力管理上相對保守”。

  “第一支柱可量化風險和第二支柱的不可量化風險加在一起對保險公司綜合風險進行評價和分類監管,最後會得到A、B、C、D四個等級。”接近保監會的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償二代施行後,保監會將對被評為C、D類公司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控制風險與量化風險掛鉤,可以讓保險公司的股東、高管真正重視風險防範,因為如果打分很低,就需要補充資本金,而這涉及到真金白銀。”

  “對於保險公司來説,資金管理模式要進行創新,把風險管理作為核心因素,下一步,不同的業務結構會導致公司的資本成本、資本要求不同。在風險管控得力的前提下,能給公司帶來利潤和規模的業務才更受歡迎。保險公司的投資、産品、再保、資本管理、內部考核等業務都要重新思考和梳理。”接近保監會的人士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