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翻看安邦投資底牌:密集掃貨銀行地産股 浮盈百億

  • 發佈時間:2015-01-13 11:54:54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安邦瘋狂舉牌代價是否過高?”兩個月前,市場曾如此質疑與憂慮安邦保險的投資策略,兩個月後,安邦保險卻借此得以加冕“年度股市贏家”。

  一年多時間裏,安邦保險保持著對招行、民生、金地、金融街4隻個股的密集掃貨,截至1月9日收盤,可推算成本價部分的浮盈已高達104.91億元,其中,安邦高溢價買入的招商銀行就貢獻了超50億元浮盈,金融街貢獻的投資收益率最高,超過50%。

  舉牌獲利逾百億

  如果僅依據收益率與浮盈計算,安邦保險無愧為2014年度的股市大贏家,一年來頻繁低價位舉牌招商銀行、金地集團、金融街等股票,可謂一舉抄到了金融地産股的大底。

  而安邦本身也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甚至誕生了“安邦概念股”這一提法。

  除了關注安邦保險本身,安邦保險的持倉成本區也是市場熱衷猜測的內容之一。

  得益於“暴力”舉牌式投資和相應信披要求,安邦在招商銀行、民生銀行、金地集團、金融街4隻股票的公告中留下了大量交易資訊,使得證券時報記者對安邦的增持成本和獲利情況都能得出較為準確的估算。

  計算結果顯示,截至上週五收盤,安邦在對招行、民生、金地、金融街的舉牌投資中共獲利104.91億元,其中,金融街為安邦貢獻個股收益率最高,達50.1%,招商銀行則為安邦貢獻了52.42億元浮盈。事實上,近兩日股價的下跌,已影響到安邦的投資浮盈,如果提前兩日演算收益,安邦所投4隻個股的收益將超過120億元。

  安邦以舉牌招行聞名,也在招行上獲利最多。

  2013年年底,在資本市場上並不顯山露水的安邦保險對招行發動了第一次舉牌,每股12.07元的成交價格遠高於10.9元的市場價格,輿論一時譁然,據市場人士測算,安邦保險當時動用的資金或高達136億元,“土豪”標簽並不浪得虛名。

  不過,以目前股價和此後增持價來看,安邦保險當初對招行12.07元的買入價並不算高。港交所數據顯示,自對招行發動首次舉牌以來,安邦保險一共買入了招商銀行16.67億股,總投入資金為209.38億元,價格區間為9.774元~16.271元,平均持股成本為12.56元。

  截至9日收盤,招商銀行每股報價為15.71元,以此計算,安邦對招行的舉牌投資平均獲得了25.04%的收益率,實現持倉浮盈52.42億元。值得留意的是,安邦不久前還在增持招行,在2014年12月31日買入了1.78億股,平均價格為16.271元,這次增持在相對高位。

  安邦式投資特徵曝光

  安邦的投資手法一貫兇猛和迅速,屢屢溢價買入的做法常常讓人大呼看不懂。

  但追溯一年的投資路徑,可以發現安邦是明顯的金融地産多頭,投資主路徑基本圍繞“銀行+地産”展開。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對此評論稱,安邦的投資見地非同一般,它對銀行地産股的買入價位都非常低,特別是在市場並不認同的時候抄了金融股的底。

  羅毅表示,在産業變遷中,金融業往往變動少、較為穩定,因而非常適合險資配置,海外保險資金對金融股的投資佔比往往都很高。同時,A股上市銀行僅16家,資源相對稀缺;另外,上市銀行盤子大,可承接巨大增量資金入市,這些也是安邦買入銀行股的重要依據。

  除了投資標的目標明確外,安邦保險的投資手法也特徵鮮明。

  據市場觀察人士表示,安邦保險舉牌前總是習慣在目標股票上潛伏一段時間,甚至故意回避5%比例的舉牌線,但時機一旦成熟就開始兇猛連續出擊,這點在對金地集團的投資上更為明顯。

  早在2012年三季度,安邦保險就曾通過“集團-傳統産品”持有金地集團1.5%股權,後該賬戶在十大股東行列消失,同時“安邦財險-傳統産品”賬戶意外冒出,以4.9%的持股佔比成為十大股東之一,該部分持股成本並未進行披露。此後,安邦保險一路潛伏,直到2013年12月4日才又增持0.1%股權,似有故意舉牌之意,此後又發動了三次舉牌,目前持股數量達20%。

  結合多份權益變動公告,安邦保險在這三次舉牌中共增持了約6.79億股金地集團,佔比約15%,平均成本價為6.79元/每股。1月9日,金地集團以10.25元報收。以此計算,安邦共實現33.05%的投資收益率,實現浮盈17.29億元。

  同為“安邦概念股”之一,金融街權益變動書中的交易數據最為詳實,因而能夠推算出安邦保險四次舉牌後(由於公司回購股權,安邦有一次被動舉牌)的總體持倉成本和盈利。

  數據顯示,從2014年3月至12月17日期間,安邦保險總計買入金融街5.9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左右,價格區間為4.99元~10.3元,平均成本價為7.26元/每股,動用資金為43.41億元。截至1月9日,金融街報收10.9元,安邦保險獲得投資浮盈21.7億元。

  搶籌民生銀行

  安邦保險對多只個股的投資上都具有足夠耐性,悄悄在低位吸納,然後突然跳出舉牌。譬如,對萬科A的投資就是不聲不響,但到了三季度末突然成為萬科A的第三大股東,對招行的兩次舉牌時間跨度更是長達一年。

  不過,在對民生銀行的投資上,安邦則顯得更加來勢洶洶。但這部分賺足眼球的投資,增倉部分卻獲利不高,僅有不到5%的投資收益率。

  2014年12月1日,安邦保險首次持有民生銀行5%的股權併發動舉牌,之後旗下的四家公司五個賬戶集體出動,甚至還動用了罕見的“安邦保險集團-資本金”賬戶,勢在必得的決心可見一斑。截至2014年12月25日,安邦保險在一個月內共發動三次舉牌,總計持有民生銀行14.06%股權和15%的表決權,其中較大部分股權買在近期。

  港交所披露了安邦保險對民生銀行2014年11月以來的七條交易數據。數據顯示,安邦保險在11月28日以7.25元/股的低價進行增持,但買入數量只有約350萬股,買入後剛好達到5%比例。此後,安邦保險在12月17日和12月22日的兩次增持高達8億股以上,但都買在高位,價格分別9.234元和10.354元。

  數據顯示,安邦保險在2014年11月28至12月24日期間,總共增持了民生銀行27.87億股,該部分佔民生銀行總股本的約8.2%,投入資金270.85億元,平均持股成本為9.72元/每股,而上週五民生銀行以10.2元報收。

  以此計算,安邦保險在民生銀行的投資上只獲得了4.97%的投資收益率,總共浮盈為13.45億元。不過,考慮到安邦保險不遲于2013年3月就進入了民生銀行,一部分股權無法估算成本,實際上安邦保險對民生銀行的投資收益遠不止這一數字。

  對於安邦保險買入銀行股的行為,羅毅表示,確實有很多大資金希望獲得銀行更大的控制權,但考慮到銀監會對股東資質的審查態度,以及銀監會希望股權盡可能多元化的監管導向,這種願望在大銀行上的實現會有相當難度。

  密集舉牌躲避跟風

  當“安邦”二字成為一種概念股名稱時,安邦保險集團不可避免地要迎來市場猜測和質疑,還要面對一些資金對其投資行為的可能跟風舉動。

  由於安邦曾有幾次在持股佔比達4%左右時突然買入少量股票,然後恰到觸碰到5%舉牌線的行為,甚至還試過買入100股招商銀行和金融街而剛好達到第一次舉牌的記錄,安邦保險一度引來了市場對其投資動機的猜測:是否故意為吸引市場關注?

  華泰證券分析師羅毅表示,對安邦保險的投資邏輯不必過度揣測,密集舉牌很可能是為了短時間內拿到廉價籌碼,而不希望留給市場跟風空間,“這是大資金投資時很常見的行為。”

  羅毅稱,大資金為了拿到足夠的廉價籌碼,需要在市場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儘快增持,以拿到足夠的廉價籌碼,減少目標公司或其他利益主體尋找“白衣騎士”的可能性。以民生銀行為例,安邦三次舉牌、表決權達到15%以後,市場普遍都傳言安邦還會再度舉牌,可見安邦如果一直緩慢增持,反而會給增加戰略佈局的難度。

  事實上,在安邦首次舉牌民生銀行後來兩日,一家大型券商立刻將民生銀行的目標價從8.37元上調至10.03元,調高達40%之多,同時這家券商還表示安邦的舉牌將打開業務和股權的雙重想像空間。

  安邦舉牌民生銀行的行為,一般都被解讀為看好民生的投資價值,同時也為推舉安邦保險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姚大鋒為進入董事會做足準備。而安邦一個月內迅猛出手,也與當時金融股行情啟動、民生銀行的買入資金增多不無關係。數據顯示,民生銀行在12月1日被首次舉牌後,至12月29日漲幅高達46.39%。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