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搶票APP搭售保險無異半路打劫 涉事公司不無理由

  • 發佈時間:2014-12-29 13:57:09  來源:東方網  作者:李馳  責任編輯:孫朋浩

  時至年關,隻身在外的遊子們又到了歸巢的季節,可是火車票還沒到手,有人卻站出來添堵了。近期,不少消費者吐槽搶票APP搞“捆綁銷售”,買一張火車票的同時,莫名其妙地“被買”了一份20元的交通意外險。而有的搶票APP在訂票界面上還明文規定“如果不買保險,就不能享受‘優先出票’”。如此行徑,我們是否可以將搶票APP的這種行為理解成,“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錢”?

  當然,“涉事”的搶票APP不無理由:消費者在購票時有“購買與不購買保險”兩種選項,自行選擇。但是,以筆者的親身體驗來談,這種選項頁面很不起眼,且保險是默認購買,若不十分細心,很容易買了保險仍渾然不覺。更“鬧心”的是,如果不選擇購買保險,將會面臨“訂單積壓嚴重,出票艱難”的窘境。如此區別對待,捆綁強制銷售保險的意圖赤裸裸地暴露在每一位購票者的眼前。

  春運搶票可謂分秒必爭,購票者很可能忙中出錯。退一萬步講,搶票APP哪怕可以不注重出票的效率,但也萬萬不應對忙亂中的購票者起牟利的心機。更何況,搭售保險本身就屬於損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但從搶票APP的設計來看,以上的這些條條框框顯然不是它們考慮的範疇,它們玩的就是強迫消費,玩的就是趁火打劫。

  事實上,第三方搶票渠道搭售保險的現象由來已久,而且並不是孤例。為何它們能一直敢於冒著可能被懲罰的風險明知故犯呢?無非是巨大的利益誘惑。一位知情人士告訴筆者,一份20元的保險,渠道方(含購票APP以及其他中間商)大概可以賺到十七八塊,剩下的才是保險公司的。這種情況下,當野心大於良心的重量時,法律可以拋之腦後,購票者權益可以撇開,唯有自身的利益不可辜負。

  20元的保費,對於單個個體來説,也許只是一個小數目。在緊張的訂票環節中,大多數人不會為此而糾結。但要知道,巨大的訂票量匯集起來,為搶票APP帶來的利潤不可小覷。

  當事後維權暫時還無法形成一種社會風氣之時,唯一能夠寄希望的,就是等待更為強硬並且能夠有效執行的行業規範,該叫停的就得叫停,該約談的要趁早約談。畢竟,誰也不情願在自己回家的路上遭遇一場“半路打劫”。

  筆者也堅信,搶票APP如果不順應市場發展形勢與消費需求,依然故我,通過捆綁銷售獲利的手段終將失效。當購票者失去了對品牌的信任之後,捆綁銷售的最終結果只能是握住了商機,卻捆住了自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