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償二代將二輪測試 業內認為需要更多磨合時間
- 發佈時間:2014-09-18 07: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各壽險公司的第一輪測試結果較償一代出現升降不一的不同情況
近日從多家壽險公司精算人士處獲悉,壽險“償二代”第一支柱技術標準方案將進行第二輪測試。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各壽險公司的第一輪測試結果較償一代出現升降不一的情況。
在等待二輪測試的同時,亦有多位人士表達了對延長償二代測試時間及償一代、償二代兩套體系並行的期待。
首輪測試結果升降不一
“即將進行第二輪測試,保監會尚未下發正式的通知,聽説會在近期下發測試文件。”一家銀行係險企總精算師對《證券日報》(官方微信:證券日報微保險)記者稱,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下稱“償二代”)第一支柱技術標準方案將進行第二輪測試。
這一消息傳到了多位精算人士處。相較第一輪測試,第二輪測試的方案有所調整,且方案數將減少。
距離壽險公司第一輪測試結束的8月11日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保監會並未向行業通報相關的測試結果。從本報記者了解的情況看,不同壽險公司的測試結果較償一代出現上升或下降的不同情況,甚至同一家公司的不同方案的測試結果之間亦有明顯差距。
如一家保費排名十幾位的壽險公司總精算師處説,在償二代第一支柱技術指標方案的首輪測試後,該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較償一代下有所提升。
而此前,《證券日報》(官方微信:證券日報微保險)記者從一家壽險公司了解到,其測試的5個方案的測試結果存在一定差距,相較償一代制度下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數據,幾個方案測試結果的下降幅度均比較大。
據某中資壽險公司的精算部總經理稱,今年年內,壽險償二代項目技術標準方案將共計進行三輪測試。
測試更多時點結果更可靠
《證券日報》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部分精算師並未對本公司的測試結果表達過分關心,他們認為,目前的測試結果是升是降不代表未來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變化趨勢,他們更關心從償一代到償二代的過度是否平穩,因此希望擴大償二代測試的週期和延長兩套體系並行的時間。
一家中小型壽險公司的精算部負責人對記者稱,償二代項目第一支柱技術標準方案目前為止僅測試了兩個時點(2013年年底和作為低利率環境的2008年)的6個情形,樣本量也僅為國內的60余家人身險公司,以這樣的行業測試結果作為壽險償二代的數據測試基礎,還稍顯薄弱。
因此,他希望測試的時點或者樣本可以增加,在樣本短時間內不易增加的情況下,希望測試的時間可以延長。
此前,也有其他險企的精算師表達過這一觀點。如泰康人壽總精算師劉渠此前透露,初步估算後,償二代的測試結果跟“償一代”相比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不過,他希望“償二代”的測試涵蓋完整經濟週期,經歷利率有高有低的時代環境,這樣的測試結果更可靠。
華夏保險産品精算部總經理陳卓亦稱,其對“償二代”的測算結果有壓力,但壓力不是很大,主要的擔心是經濟週期、K因子、非定量風險等方面。
“在K因子方面,我們覺得測算遠遠不夠,主觀性還是相對較強,償一代的指標經過了幾十年,保險公司數量眾多,是一個大樣本的檢測。如前段時間股票市場風險的K因子變動的測算,我們認為還是缺乏大樣本的基礎,如果正式實施,可能會對實體經營造成影響。同時,我們認為償二代會對目前傳統險費率市場化取得的成績造成一些挑戰。”因此,陳卓希望償二代測試的時間或者兩套體系並行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非定量的指標可以降低一些佔比。
對此,監管部門也有所考慮,並已經提出過警示,如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副主任王治超曾表示,如果公司只從“償二代”對公司的資本要求是提高還是降低的結果出發,引向技術方案,容易導致誤判。他説,“償二代”的技術方案一定要充分實施論證,不但要靜態實施一些時間點,還要充分考慮一個動態的經濟週期,不但要看整體結果,還要分項看對産品形態,投資負債管理等多方面的長遠影響。只有從充分多維度長週期的檢驗,才能出臺一個兼顧科學性與操作性的技術標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