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監管組合拳不意味著險資股票投資比例必然下降
專家表示,這對於險資運用效率、風控以及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十分有利
近日保監會密集出臺一系列措施,包括險資運用完善、彌補監管短板、整治市場亂象、公司治理、防風險以及支援險資服務實體經濟等,旨在引導保險業回歸本源,推動保險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實體經濟的發展。對此,昨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為,強監管倒逼原本並不合規的部分資金撤出股市,但並不意味著險資用於投資股票的比例會下降。
整治險資運用“擦邊球”
在保監會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中,多個文件涉及保險資金運用,如保監會日前下發的《關於開展保險資金運用風險排查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將摸排和搜尋保險資金運用風險隱患,要求重點關注重大股票股權投資、另類及金融産品投資、不動産投資和境外投資等業務領域,並重點梳理了五個風險點,檢查利用金融産品嵌套和金融通道業務開展投資等行為。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此次保險資金運用排查專項整治工作被部分市場人士稱為“風暴”,原因在於投資業務作為保險業的兩大塊業務之一,目前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過去保險資金運用確實有一些不合規的地方,因此,通過檢查,使得原來在制度不完善的條件下,出現的一些問題能夠得到解決,通過險企的自我糾正,讓市場更加合規。
朱俊生指出,當前國家強調金融要“脫虛向實”,保險資金也面臨類似的問題。近期,圍繞資金運用如何與實體經濟更加緊密的結合,避免險資在金融系統內部自我迴圈,導致資金的鏈條過長和資金的成本比較高,為此,文件也提及“堅決防範治理金融産品嵌套等金融亂象”,這源於金融産品多層嵌套往往造成底層資産不明晰,不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東北證券研究員付立春表示,這對於那些打“擦邊球”甚至違規的行為將受到整治,但長期來説,對於險資運用的效率、風控以及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將十分有利。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保險投資股票和基金金額為1.80萬億元,相比2017年2月份下降0.28%,佔整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為12.73%,投資股票和基金佔整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有所下降。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萬能險增速放緩,將導致保險資金用於投資股票的比例下降。
朱俊生表示,客觀上,此次檢查可能促使原本並不合規的部分資金撤出股市,但資金供求給股票市場是否帶來影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險資投資的規範。另外,險資投資于股票市場比例的高低完全是市場行為。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郝演蘇認為,在監管層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下,短期來看,金融機構比較謹慎,一些“動作”或暫緩,但並不意味著險資用於投資股票的比例就會下降,因為險資投資量多大與整個股市的環境有很大關係。
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朱銘來認為,事實上,險資在資本市場的投資本身是受鼓勵的。此次險資運用排查主要是為了防止一些投機性質的投資風險。去年個別險資在A股市場上的“快進快出”行為不利於資本市場的穩定,因此,保險公司需要強調資産負債的匹配。
朱銘來同時指出,如今在監管層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之下,雖然保險公司的萬能險出現了大幅“縮水”,但並不意味著險資的股權投資就會下降。
部分保險公司面臨現金流壓力
保監會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身險公司萬能險保費收入同比下滑3656億元,較去年同期跌幅達61.24%,14家險企萬能險“縮水”超九成。
朱俊生表示,萬能險的“縮水”是必然結果,但這對萬能險佔比較高的中小險企將帶來較大影響。如果這些險企在萬能險業務下降的同時,其他産品卻沒有繼續跟進的情況下,就會加大這部分中小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壓力和流動性風險。
那麼,如何防範這一風險呢?
朱俊生認為,對保險公司來説,應儘快調整負債結構,配置流動性更強的資産,以便在有現金流入需求的時候能夠快速把資産置換,來滿足滿期給付、到期或者退保的資金需求。
朱銘來表示,部分保險公司面臨現金流壓力,對償付能力和資産負債結構都會造成影響。目前部分保險公司通過拉長線,即年金+萬能險的方式來進行結構調整,但效果不明顯,未來為了守住償付能力的底線,或通過“注資”來應對現金流壓力。
郝演蘇提醒,萬能險“縮水”或導致部分中小險企“斷流”,當務之急在於通過開發新産品,實現轉型。但實際上,險企尤其是壽險公司的創新十分困難,目前部分保險公司大規模增員可能導致出現一些亂象,對行業造成的壓力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單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