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銀行股權頻頻出現在拍賣平臺,其中部分銀行的小額股權低至1元起拍,吸引了投資者圍觀。
受訪業內人士表示,銀行股權“1元起拍”更多是為吸引流量關注的噱頭,而非真實的交易價格。另外,普通競拍者幾乎不能以極低價格成功“撿漏”。銀行股權拍賣最後的成交價格要由具體的拍賣情況而定,雖然有以略低價格“撿漏”的情況,但整體來看以1元成交的可能性極小。
記者在阿裏資産拍賣平臺發現,“1元起拍”的銀行股權中,多數以農村金融機構的股權為主,且多為自然人持股,單筆拍賣的份額多數在1萬股至10萬股之間,涉及蘭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湖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漢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農商行”)、東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農商行”)等多家銀行。
比如,12月6日,武漢農商行8萬股自然人股權在阿裏資産拍賣平臺以1元起拍的價格拍賣,12月7日,該輪拍賣最終引起3737人圍觀,32人參與競拍,拍賣共延時13次,最終成功競拍者以14.1萬元的價格拍得8萬股股權。此外,相關資訊顯示,2025年1月4日,還將有一筆“1元起拍”的武漢農商行股權拍賣。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銀行股權“1元起拍”更多的是一種行銷手段而非真實的交易價格。一方面,這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潛在競買者關注,通過設定極低的起拍價來增加拍賣活動的曝光度;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當前部分中小銀行股權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在拍賣平臺打折出售、遭遇流拍的中小銀行股權並不少見,拍賣遇冷背後,也折射出部分中小銀行的困境。
田利輝認為,中小銀行股權拍賣遇冷的現象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近年來銀行業面臨著凈息差收窄的壓力,特別是對於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來説,這種壓力更為明顯。再加上部分中小銀行資産品質下滑、不良貸款率上升,進一步削弱了外界對其前景的信心。
從內部管理角度來看,部分中小銀行存在公司治理薄弱、外部約束機制缺失等問題,這不僅影響到了自身的健康發展,也降低了潛在買家的興趣。同時,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股權分散局面,使得新進入者即便購入了一定量的股份,在短期內也很難獲得足夠的決策權,進而影響到投資吸引力。
最後,政策法規的變化同樣不容忽視。監管層面對金融機構股東資質的要求日益嚴格,許多潛在投資者難以滿足條件。
此外,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小銀行股權流動性較弱,且很多中小銀行短時間內上市可能性低,購買中小銀行股權較難通過股權轉賣等方式獲利,所以投資者無論是參與經營還是分紅獲利都有一些挑戰。
田利輝建議,為了增強自身股權的市場競爭力,中小銀行應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改善現有狀況。首先是強化資訊披露制度,確保所有重要資訊都能及時準確地傳達給公眾,以此建立透明可信的形象。其次是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等機構之間的職責分工,確保各項決策程式合法合規。再次是加強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有效防範各類潛在威脅,維護良好運營秩序。此外,還應該注重特色化發展路徑的選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産品和服務方案,提高差異化競爭優勢。
“中小銀行提升股權吸引力還應注重盈利和股東分紅。”田利輝表示,銀行還需要積極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如發展中間業務、探索金融科技應用等領域,以減輕對傳統存貸利差的依賴程度。並且要持續關注股東的利益訴求,適時推出合理的分紅政策或其他激勵措施,讓投資者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