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業動態 > 正文

字號:  

農業主導品種保險5年後基本全覆蓋

  • 發佈時間:2015-07-23 04:29:41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由於易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農業生産存在較大風險。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供給,關係著武漢上千萬市民的日常生活。

  昨日,記者從武漢市農業委員會獲悉,我市擬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推進力度,充分利用保險機制為農業生産保駕護航,不斷提高保險支農惠農的能力與水準。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起運營規範、服務優良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保險項目基本覆蓋全市農業主要品種。

  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8年初具規模

  市農委農業産業化處負責人介紹,我市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起步于2007年。當年7月,根據中央有關精神,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市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意見》,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

  8年來,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經歷了政策從無到有、業務規模從小到大、承保面從窄到寬、險種從少到多、服務體系從點到網的蛻變。已形成産品成體系、服務有網路、賠款到農戶的巨變,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功能作用得到較大的拓展。

  目前,我市實施的中央、省級政策性農業保險産品有3個,分別是水稻、能繁母豬和奶牛。這3個險種的財政保費補貼比例達75%以上,參保率均超過90%,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2014年,中央、省級政策性農業保險簽單保費4243萬元,保險保障金額達到6.33億元,其中水稻投保221.69萬畝、能繁母豬投保14.74萬頭、奶牛投保0.71萬頭。

  此外,我市還于2007年在全省率先啟動地方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地方特色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達到13個。以鋼架大棚保險為例,該險種為所有保險,標的不僅包括鋼架大棚本身,還涵蓋附加的薄膜和棚內種植的蔬菜、瓜果。根據大棚折舊情況的不同,每畝保額確定為9500元至14800元不等,費率5%,保費由市財政補貼30%,各區財政補貼30-60%。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累計處理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案1.15萬件,支付賠款4500萬元,簡單賠付率為71%,有效地保障了農業生産、再生産過程的持續穩定。

  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力度迫在眉睫

  雖然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增強農業抗災能力、保障農民生産基本收入、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和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保費收入方面,2014年,全國農業保險保費總額達到335億元,而我市則不到6500萬元,不到全國的0.2%,這與武漢GDP佔全國1.5%、總人口占全國0.9%的份額不相稱;保險深度(農業保費總額與農業增加值之比)方面,2014年,我市這一數值為0.19%,全國為0.57%,而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的考核指標為2%;橫向比較,2013年,北京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地方財政保費補貼達3.6億元,是我市的60倍,在全國11個副省級城市(深圳除外)中,武漢市亦偏低。

  “武漢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構建適合我市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的新型保險模式,穩步擴大保險品種和覆蓋面,充分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在降低農業經營風險、促進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方面的作用,迫在眉睫。”

  2020年基本建成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

  從2014年起,有關部門就開始加大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推進力度。

  市農委制定了《關於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的工作方案》,將保險工作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區,督導各涉農區農業部門把政策性農業保險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經市農委、市財政局、市金融局共同研究和相關資質確認,同意平安財産保險公司湖北分公司參與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由獨家經營改變為多元主體競爭。

  市級財政對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力度加大。2014年,保費補貼資金預算由2013年的300萬元增加到600萬元,增幅翻番。

  今年6月2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誌著我市深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改革工作正式全面啟動。

  《意見》明確了我市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起運營規範、服務優良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保險項目基本覆蓋全市農業主要品種,主要保險品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保率達到70%以上,政策性農業保險深度(保費收入/農業增加值)達到2%以上,使自然災害對“三農”造成的損失得到合理分擔,衝擊和風險得到有效化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得到有力保障。

  《意見》還詳細規定了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主要任務:

  ——推動農業保險經營主體多元化。

  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逐步建立起專業化、多元化的有序競爭機制。除水稻保險外,其餘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市場全部放開。

  ——逐步增加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

  穩步擴大中央和省確定的水稻、能繁母豬、奶牛等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覆蓋面,提高其保障程度。

  加快推廣地方特色成熟險種,不斷提高快生菜、辣椒、玉米、西甜瓜、鋼架大棚、雜交水稻種子等險種的參保率。

  圍繞武漢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需要,逐步增加地方特色保險品種,鼓勵開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保證保險、氣象損失保險、農産品産量保險和蔬菜、生豬等價格指數保險等新型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

  ——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協保機制。

  建立政府農業主管部門與保險經營機構的合作機制,逐步完善適應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協保服務網路,協助保險機構辦理承保、查勘定損、賠款支付等業務。

  進一步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基層服務網路,積極推進鄉、鎮(街)服務站和基層協保員制度建設,優化保險服務,提高經營管理水準和理賠效率。

  ——突出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重點。

  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不同需求,創新險種設置和服務方式,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服務重點,提高其防禦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充分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為其發展保駕護航的積極作用。

  市農委主任譚本忠: 政策性農業保險將迎來發展春天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均將農業保險作為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支援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對農業保險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政策性農業保險不僅是穩定農業生産、保障農民利益、降低農業風險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更是社會建設、公共服務、民生工程的重要內容和途徑。

  從去年8月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國十條”,到去年12月省政府出臺的相關實施意見“省九條”,再到去年12月武漢市政府和湖北保監局簽署的《共建武漢保險示範區合作備忘錄》,都以相當大的篇幅,對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瞭發展方向。這必將極大促進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拓展“三農”保險的廣度和深度。

  今年6月2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意見》,我市深化政策性農業保險改革工作正式全面啟動。《意見》明確了我市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業務規程和保障措施,為我市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和路徑。

  從中央到地方,關於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政策利好疊加,在相關部門、區的共同推進下,武漢農業保險將迎來發展的春天。

  湖北是農業大省,武漢作為發展龍頭,近年來,在落實中央、省級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基礎上,我們還針對武漢市的農業發展特點,啟動地方特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

  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4年,武漢市累計為567.25萬戶次農戶提供了1766.24億元的經濟保障;農業保險保費累計4.31億元,累計為246.22萬戶次農戶支付了2.98億元賠款。

  政策性農業保險在抗災救災、經濟補償、促進都市農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逐步顯現,財政保費補貼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放大效應明顯,有效地增強了我市農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下一步,我們將與湖北保監局等部門和相關區加強合作,落實各項農業保險政策,共同推動武漢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