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續費致期貨炒客無奈出局 期市真的過熱了嗎
- 發佈時間:2016-05-04 07: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去年10月以來,職業炒客王凱的千萬資金賬戶的凈利潤為280萬元,他為此付出的手續費為300多萬元;手續費連續上調後,再想獲得同樣的操作收益,將付出3000萬元的交易成本,利潤無法覆蓋交易成本,盈利模式不復存在
一些媒體最近在聚焦中國期貨市場時多用上了“熱炒”“新賭場”等吸睛的詞語,這讓業內人士感受到了壓力,甚至擔心期貨市場成為眾矢之的。目前,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的交易手續費出現了連續上調,以焦炭為例,已從原來的萬分之零點六上調至萬分之七點二,短短幾個交易日內漲了11倍。
交易成本的大幅增長對於期貨炒客來説是致命的。“去年10月,我的賬戶約有1000萬元資金,做到現在的凈利潤是280萬元,為此付出的手續費為300多萬元,與其説是在為自己打工,還不如説在為交易所打工。”職業炒客王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交易費上提後,想要用同樣的操作方法獲得同等的凈利潤,就要交3000萬元的手續費,利潤無法覆蓋交易成本,盈利模式已不復存在,但把炒客都“榨幹”了,誰來給實體産業做套保對手盤呢?
也有觀點認為,這波行情走勢有現貨基本面的支撐,並未完全脫離基本面。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階段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實是好事,這是經濟企穩的一種象徵。
炒客無奈出局
炒客,也稱炒單者,可能是市場上最投機的一類參與者了。
他們頻繁地在電腦前敲打鍵盤,為的往往只是一個單位的價差波動。因為單筆盈利相對較少,交易成本低、交易頻率高是他們賴以盈利的要素。因此,炒客往往利用期貨交易提供的保證金杠桿作用、T+0交易方式和極低的手續費等優勢,在市場上反覆進行交易,套取微薄的利潤。
“以前鐵礦石交易只收取萬分之零點六的手續費,鐵礦石價格最小波動為0.5元。來回最便宜的時候手續費就3元,而0.5元的價格波動可以帶來50元的利潤。”成為炒客已經20年的王凱告訴本報記者,他習慣以100手為單位交易,因此以前每筆交易順利的話可以獲利5000元,手續費只要300元,凈利潤很可觀。
可現在就如文章開頭所述,交易成本的大幅提升使得王凱這樣的炒客幾乎無法在市場上生存。他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交易所把鐵礦石手續費提升至萬分之三,加上3月10日取消了當日平倉手續費減半的優惠,交易成本變為原來的10倍,也就是30多元,100手的手續費就達到3000元,“除非做得很精準,如果鐵礦石同一個價位不做止損,反向波動一下意味著虧損1萬元,這使得炒單的難度大幅提升。”
交易所剛提升保證金時,王凱雖然知道交易規則對炒單不利,但已經習慣了交易的他捨不得離開,硬著頭皮繼續做。結果,保證金40萬的單子來回做,一週居然交了70多萬手續費,他看著交割單實在心疼,只能轉戰其他市場。
王凱向本報記者表示:“開戶的時候有填寫做期貨是為了套保還是投機,炒期貨應該是允許投機的,現在感覺投機像犯法一樣。其實期貨市場每個品種剛上市的時候都需要炒客去活躍市場,沒有炒客就沒有套保盤的對手盤,焦炭、焦煤上市的時候根本沒有成交量。”
“如果有人興風作浪違規,應該按照國家法律處罰,而不是把所有炒單的都打死。其實炒客再牛,賺錢的人也不會超過5%,炒死的人其實很多,虧掉的人都打掉牙往肚裏吞。”王凱説。
有業內人士表示,投機者都走了,誰來給實體産業做套保對手盤是應該考慮的實際問題。培育一個期貨市場並不簡單,不少老期貨還想起了上一次期貨嚴管時期。
2010~2011年,商品市場也曾是一個超級大牛市,一度十分活躍的燃料油期貨為防止過度投機而改成大合約。上海期貨交易所的180CST燃料油期貨合約曾把合約乘數(每手的交易噸數)上調4倍,原來每手10噸的合約變成每手50噸,按照10%的保證金比例和目前市價,新合約面市後每開倉一手燃料油需要至少2.3萬元,比原來佔用資金量高出6倍左右。
結果是,投機者的確退出了,同時套保盤再也進不來了。2016年5月3日,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期貨成交量為0,已經名存實亡。
期貨市場真的過熱了嗎
商品期貨是否真的被熱炒?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説法本身就有問題。
所謂熱炒,必定是價格被炒得很高才能稱之為熱炒,雖然這波行情短期來看,很多品種反彈超過了50%,但長期來看,那只是基於暴跌基礎上的一次小反彈。當然,對於交易者來説可以算是超級大反彈了。
2007年以來,不少商品觸及了歷史高點後回落,原油從2007年的每桶147美元跌至今年2月份的26美元,倫鎳從2007年的每噸5萬美元跌至7500美元。受此影響,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也出現暴跌,從11000點跌至300點,這樣大幅下跌的大宗商品比比皆是。
如今,螺紋鋼主力合約從最低點的每噸1628元反彈至2700元,被冠以了“熱炒”之名。然而,數據顯示,1993年的螺紋鋼價格已是每噸3000元的水準。
胡俞越表示,現階段來看,大宗商品上漲其實是好事,這是經濟企穩的一種象徵,PPI(生産者價格指數)已經連續49個月為負,3月PPI降幅收窄,也釋放出了底部企穩的信號。當然,期貨市場反映的只是小陽春的行情,基本面變化是謹慎樂觀,還不構成反轉。
將期貨市場比喻成“賭場”的表述,也似乎失之偏頗。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不熟悉金融市場的人很容易把賭場和金融産品畫等號,他們不理解同樣的行為你可以稱之為賭,但在正確評估風險收益比之後,那種“賭”就是投資。以巴菲特2008年抄底銀行股為例,在他們眼裏可以認為巴菲特在“賭”銀行股不會破産,巴菲特雖然承擔了股價會繼續下跌的風險,但是他知道銀行的價值在哪,就如同保險公司也會根據人壽險的數學模型合理評估保單的價值再銷售給大眾。
他同時認為,風險在金融市場是有自己標價的,期貨作為現貨産業套期保值的工具,期貨投機者在幫助現貨産業規避高風險的同時,也擁有了獲得高利潤的權利。
胡俞越表示,不能把散戶趕盡殺絕,純套保的市場是不存在的,現在有一部分資金轉向期貨市場本身並非不合理,交易所採取調控的措施,有主動調控的意味。在商品市場很難過度投機,因為商品期貨市場有做空機制。這恰好是套保産業客戶進場套保的時機,利用期貨市場套保可以平抑市場投機。
“由於商品市場有現貨交割制度,真有大規模投機資金入場,套保盤最後交割成堆的螺紋鋼給做多投機者也夠投機者‘喝一壺’的了,不必管理層出手,投機者自動會在期貨市場消失。”上述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