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指揮棒作用顯現 聚烯烴期貨引追星

  • 發佈時間:2016-02-29 09:15:5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

  年交易量分別實現60%和300%的增長,LLDPE與PP期貨“兄弟倆”去年的表現堪稱完美。今年以來,聚烯烴期貨更是走出一波上漲行情,持倉也持續放大。尤其是“小弟”PP期貨上市僅兩年時間已露出明星相,成為市場和産業追捧的“新星”。“兄弟倆”星味十足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當前聚烯烴現貨市場會緊盯期貨“指揮棒”呢?

  1、聚烯烴期貨成為市場“新寵”

  今年以來,國內聚烯烴期貨走出一波上漲行情,持倉也持續放大。交易的火熱像正月十五的煙花般亮眼,吸引了市場人士的目光。

  就在一週前的2月19日,在歷經多日盤整後,連塑1605合約當天漲幅超過3%,成交80余萬手(單邊),量價齊升的走勢出乎市場的意料,化工品期貨研究員小王的心情也隨著盤面的起伏而波動。

  現在談起當日的行情,小王仍記憶猶新。在經過了連續四個交易日的弱勢振蕩整理後,早盤LLDPE空頭再度發力,市場情緒一度低落。10點10分LLDPE期貨放量向上突破,最高點較盤中低點大幅上漲365元/噸。盤中寬幅波動以及活躍的成交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參與,市場情緒被調動起來,各化工品QQ群對聚烯烴期貨的討論也很火爆。

  實際上從年初開始,在供給側改革和産業結構調整中,以原油價格波動為契機,化工品期貨市場即出現了一波“追星潮”。在化工品期貨中,塑膠算是“老牌”明星了;後起之秀PP期貨上市時間不長,成交量即超越塑膠。

  交易的活躍顯然有利於期貨發現價格功能的發揮,對貿易商及生産企業規避風險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隨著塑膠和PP期貨的日趨成熟,期貨價格已逐漸成為産業和市場的“指揮棒”。

  回過頭來看,聚烯烴期貨“星味十足”與市場接受度和認可度的提高不無關係。

  首先,盤中價格波動大。塑膠期貨的日內盤中波動平均在150—200點,PP期貨的波動也在100—150點。這對於投資者而言,若能幸運地抓住日內高低點,單日的收益率可在20%以上。日內波段行情能有如此高的收益,投資者參與度高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目前化工品期貨普遍活躍、套利機會較多,機構投資者傾向於做同品種不同合約間的跨期套利以及不同品種間的強弱對衝,這也給塑膠和PP期貨提供了充分的流動性。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由於塑膠和PP期貨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兩者之間的對衝交易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近兩年,塑膠和PP基本面出現一些結構性變化,二者的強弱關係較為明顯,價差變動幅度較大,有利於開展價差交易。

  與此同時,同為原油下游産品,塑膠和PP整體走勢與油價有著較強的相關性。過去一年油價波動幅度較大,國內原油期貨尚未上市,很多投資者會選擇包括塑膠或PP期貨在內的化工品作為原油期貨的替代品進行操作。

  “期貨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給原油熊市中的産業客戶多了一個規避風險的選擇。”申銀萬國期貨分析師宮慶彬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在以往囤貨賭上漲的模式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期貨的保證金交易、多空雙向機制給産業客戶帶來了節省資金成本和期現對衝的便利。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在聚烯烴現貨市場中,市場人士除了基本的根據期貨價格進行採購、控制銷售節奏外,還有大量的期現套利、套保、點價銷售等操作,甚至還有場外期權等期現結合模式。

  2、現貨市場定價的“指揮棒”

  眾所週知,聚烯烴整個産業鏈的傳統定價模式主要是中石油、中石化統一定價銷售。據中宇資訊監測,截至2015年年底,中石油、中石化市場份額仍超過55%。因此,中石油、中石化在很大程度上仍掌控著目前聚烯烴市場定價的話語權。但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利用期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多元化、靈活的定價模式,衝擊和改變著原有的市場壟斷模式。

  對於這一點,部分貿易商深有體會。“期貨具有發現價格的功能,當前聚烯烴市場已由原來傳統的石化企業定價慢慢向根據期貨定價轉變。”浙江某石化貿易公司聚烯烴期貨部負責人坦言。

  據東吳期貨分析師王廣前介紹,2014年之前,聚烯烴的供應主體主要為“兩桶油”,進口貨源作為補充,産品定價主要依據“兩桶油”的每日掛牌價。貿易商之間以及與下游塑膠加工企業的定價則依據市場價格並參考“兩桶油”的定價指引。

  然而,2014年下半年多套煤制烯烴裝置的投産,使得煤制烯烴的供應比重明顯增加,加上我國PDH工藝的興起,PP的市場供應主體更加多元化,“兩桶油”在聚烯烴市場的定價話語權明顯減弱。同時,不同供應主體對同一産品的供需認知以及市場預期不一致,導致傳統的定價模式影響減弱。

  不僅如此,多數時間中,聚烯烴市場的供需矛盾並不突出,且近兩年金融市場的波動風險加大,市場參與主體對價格走勢也缺乏清晰的判斷。也正因為如此,市場中傳統的定價模式面臨著改變。

  事實上,隨著期貨市場活躍度的提升,聚烯烴期貨對現貨市場的指導作用逐步加強,越來越多的貿易報價參考期貨市場。甚至有不少貿易商與下游塑膠加工企業直接採用期貨點價交易,聚烯烴産業對期貨定價模式接受度越來越高。

  “長期以來,上游石化企業對現貨價格的定價能力較強,下游工廠多是被動接受。”上述部門負責人表示,借助期貨市場點價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下游工廠的定價能力,增強了下游買方企業的話語權,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積極性提高。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當前聚烯烴期貨成交活躍,不同市場主體均參與進來,多方博弈出的價格能反映成本、供需、週邊市場、宏觀預期等一系列影響因素的變化,因此更加公正合理,深得市場認可。

  3、成熟離不開專業投資者

  當前聚烯烴期貨發展日趨成熟,市場活躍度較好,對現貨市場的影響也在不斷提高,這與參與者的結構優化是分不開的。值得一提的是,聚烯烴期貨的 “粉絲”中,專業投資者佔比在增加,特別是産業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

  據記者了解,近幾年,聚烯烴期貨的法人成交比例逐步上升,産業客戶的參與度提高。

  此外,不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與以往相比,現在很多貿易商和下游工廠都在進行基於聚烯烴期貨的套期保值,這也推動了期貨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尤其是過去一年,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下跌,聚烯烴價格重心下移,不過由於石化企業定價能力較強,加之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聚烯烴價格有較強的反彈動力。下游企業可在期貨市場進行買入套保,將成本在低位鎖定,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

  “實際上,隨著聚烯烴期貨價格發現功能不斷增強,整個産業鏈都會關注或直接參與到期貨中來。”上述人士稱,市場參與主體中産業客戶增加,其實也是聚烯烴期貨市場更為成熟的核心表現。

  一方面,聚烯烴期貨特別是LLDPE經過近十年的運作,在市場、制度等方面逐步完善,同時經過長期的市場培養,聚烯烴産業鏈對期貨規避風險等作用,以及如何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尤其是隨著新增産能大量投放、産業結構調整、國際與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産業客戶保值的意識明顯增強,參與到期貨市場的力度也有所加大。

  另一方面,從投資機構參與的角度來看,聚烯烴期貨在價格的波動性、趨勢性走勢以及價差結構等方面,對機構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上金融期貨交易受到限制,市場對商品期貨的關注度有所提高。

  在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謝龍看來,聚烯烴期貨市場的日趨成熟也是市場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産業客戶與投資機構更多地參與這個市場,這些投資者表現出更強的專業性,對市場供需、庫存、價格等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較以往,聚烯烴期貨投資者結構發生較大變化,投資者水準也在大幅提高。”一德期貨分析師趙洪虎告訴記者,專業投資者一般對兩個方面的要求較高:一是要對産業有較深的了解,對市場變化有很好的把握;二是要熟悉基於聚烯烴期貨的各類操作策略,能夠從基本面出發構建相應的策略。投資隊伍更加專業化,期貨品種走向成熟是必然趨勢。

  在採訪中,期貨日報記者發現,市場上有一批對聚烯烴市場極為熟悉的資深投資者,並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投資模式。

  據熟悉這部分投資者的宮慶彬介紹,他們當前基於聚烯烴期貨的投資策略較多,包括LLDPE與PP期貨之間的跨品種對衝,單個品種上的跨期套利,聚烯烴期貨與PTA、甲醇等其他化工品之間的跨品種對衝等。“這些策略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實現了較好的收益。”

  4、貿易金融化趨勢日益明顯

  當前聚烯烴期貨越來越被市場認可,其實也是聚烯烴現貨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據了解,近年來,國內聚烯烴行業相對不景氣,生産企業利潤收窄、資金鏈緊張等問題凸顯,這推動了整個行業貿易金融化的發展,並由傳統貿易模式向供應鏈服務轉型,利用貿易業務實現融資。今年以來,供給側改革和産業結構調整的推進強化了這一趨勢。

  “在傳統的聚烯烴現貨交易中,從原料到製品再到消費者,中間可能還有銷售商,每個環節的資訊傳遞範圍有限、路徑單一,原料和産品價格不透明。更大的問題是小微生産企業往往無法直接與原料生産商對接,採購原料至少通過兩次以上轉手。”中宇資訊分析師楊娟説,企業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在這一過程中被消耗,運營成本增加,産品生産流通週期變長。

  如今,依託電子商務,國內塑膠企業自主開發的交易平臺、石化産品交易中心以及各類線上撮合交易平臺紛紛涌現,期貨也在影響著聚烯烴産業鏈的貿易金融化。對於貿易商來講,貿易與金融的結合,無疑成為目前其核心盈利選擇。

  “早期貿易企業金融化往往是借助貿易開證等籌措低成本資金,降低企業財務成本。”建信期貨大宗商品部副經理朱鳴元表示,在當時國內融資成本整體偏高的背景下,可以通過美元開證進口並在國內銷售達到人民幣融資的目的。

  然而,近兩年以來,隨著國內持續降息,貿易融資與傳統融資息差收窄,促使貿易融資需求下降,更多企業開始採取期現結合的基差貿易模式獲取套利收益。

  據了解,當前在聚烯烴市場中,更多的貿易企業將期貨、國內貿易、現貨進出口等業務結合,並形成綜合庫存管理的概念。

  “期貨市場既是採購渠道,也是銷售渠道。”山東某大型貿易公司的期貨業務人員表示,企業進行採購時,會在期貨價格、國內現貨價格及進口報價之間進行對比,並選擇最優的採購方式,銷售同樣如此,並會尋求套利操作的機會。

  5、緊盯“指揮棒”風險不能忘

  近期聚烯烴期貨持倉規模持續擴大,更多投資者、貿易商及實體企業的參與,使得市場活躍度及定價能力持續增強。由於聚烯烴期貨與現貨的關係緊密,不管是貿易商,還是生産商、下游企業都會關注期貨價格,期貨“指揮棒”的角色可謂名副其實。

  以當前市場為例,由於對2016年上半年供需預期較為樂觀,聚烯烴期貨與現貨價差提前收斂,而在以往期貨與現貨價差一般要在交割月前才開始逐步收斂。

  “期現提前收斂反映出期貨市場的定價效率相比以往大大提高。”興業期貨分析師潘增恩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對市場人士而言,期現更為緊密的結合波動為其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機會,當前市場無論是對賣出套保及買入套保而言都提供了較好的入場機會。

  “指揮棒”靈不靈,關鍵要看市場的靈動性。所謂的靈動性不僅包含對期現結合的活學活用,還包括對風險的把控——掐滅風險“火苗”。採訪中,這一點也成為了市場的共識。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在現貨市場緊盯期貨的同時,需要警惕風險。

  對聚烯烴市場來講,當前期貨價格波動受整體宏觀環境的影響要強于現貨。“2016年整體宏觀環境相對複雜,在面臨宏觀面消息衝擊時,極端情況下,期貨價格受投資者情緒變化影響會出現較大波動,雖後期價格會逐步回歸,但在此過程中對市場參與者的風險和資金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潘增恩稱。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市場,期貨的定價效率相比以往將有效提高。私募等投資機構的大量參與對投資者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傳統的貿易商而言,應該轉換以往單一的現貨操作思路和模式,深入地了解私募等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資理念和模式,才能更好地在市場中生存和發展。

  在國內期貨市場發展過程中,曾有一些産業企業因過度投機而出現重大風險。“為了避免過度投機對現貨企業穩定經營的影響,現貨企業進行期貨操作時,一定要做好資金管理,控制好企業的敞口頭寸。”趙洪虎説。

  凡事都要有一個“度”。市場人士還提醒,産業企業在參與期貨過程中,莫忘避險初心;而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説,在沒有完全看清市場的情況下,盲目“跟風”也不可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