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缺口難填 期貨公司“喊渴”
- 發佈時間:2016-02-24 07: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私募吸引 “跳槽”
“沒有哪個時候比現在更缺人才。”國都期貨總經理馬春陽這樣表達當前期貨業對人才的渴求。
2016年春節剛過,不少期貨公司即開始佈局新一年的人才招聘,一些公司大篇幅的招聘廣告開始見諸報端。其招聘的崗位既涵蓋公司總部,也包括一些營業部;既有資産管理、風險管理等創新業務部門,也有綜合管理部、研究所等傳統部門。
東南地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期貨公司負責人説,按照中期協數據,2014年度我國期貨公司從業人數首次出現減少,而2015年私募機構的迅猛發展對期貨人才形成了“虹吸效應”,並且在期指交易受限後,期貨行業逐漸步入“低谷期”,從業人數估計會加速下滑。
定位不同人才需求各有差異
雖然面臨“缺人”的困難,但期貨公司的創新仍要繼續。馬春陽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作為金融機構,期貨公司的核心人才仍是銷售型人才與交易型人才,“我們正大力發展資産管理業務,所以目前的招聘主要是針對這兩類人才,同時我們還需要部分産品設計人才”。
徽商期貨運營總監康鑫告訴記者,除了長期需要的品種研究人才、投資交易型人才外,隨著期權即將推出,期貨公司急需期權方面的專業人才。另外,徽商期貨目前在境外設立公司,開展境外業務,也需要具有境外市場知識與經驗的人才。
美爾雅期貨人力資源總監邱繼萍表示,區域市場開拓、創新業務等是美爾雅期貨新一年的著力點,公司會在相關方面大力招募及培養人才。比如在區域市場開拓方面,隨著行業輕型營業部的發展,美爾雅期貨對發達地區市場的開拓會更為靈活。而從期貨公司的發展和佈局來看,專業人才、擅長整合資管相關資源的人才是急需的,“這些人才的引進,關乎公司2016年創新業務目標的達成”。
選人留人期貨公司各施其招
招聘渠道方面,國都期貨採取社會與校園招聘雙管齊下的策略。“交易型人才往往是稀缺資源,機構銷售型人才大都畢業于名校,而期貨公司想要招聘這兩類人才,有時候不得不略微降低一些標準。”馬春陽説,為留住人才,國都期貨採取了三個措施:首先,重新制定了員工職務職級序列以及對應的薪酬體系,打開了員工的晉陞發展空間。其次,按照員工的貢獻綜合進行動態考核,實現正向激勵。再次,明確公司發展的業務轉型重心,提供各種富有競爭力的激勵政策。
“徽商期貨在用人方面有句口號——年薪百萬,只要你敢要,公司就敢給。”康鑫説,只要有好的人才,不管是競爭白熱化的傳統經紀業務,還是新興的資管業務都可以發展起來。徽商期貨留住人才的方式,除了業務提成、綜合薪酬體系相對具有競爭力外,還包括為員工提供專業培訓,根據需要安排員工到股東公司台灣富邦金控深度交流學習等。
邱繼萍説,美爾雅期貨人才引進的前提是“誠信以對、合作共贏”,“我們會尋找個人發展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的契合點,同時,將個人職業發展與企業發展的成果進行桌面上的分享,這有點類似合夥制。只有把用人環境打造好了,才有引進人才長期共贏的基礎”。
突破瓶頸需高度重視人才培養
期貨行業人才“瓶頸”如何突破?在馬春陽看來,與券商、基金類金融機構相比,期貨公司人才培養最大的“瓶頸”仍是薪酬水準偏低,業務相對單一,很難吸引一流名校的畢業生。要想取得突破,一是期貨行業層面應該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加大高校宣講力度,把池子做大,以遏制住人才凈流出的局面;二是在公司層面,應鼓勵“英雄莫問出處”,向一些地方財經院校畢業生加大招聘力度,與券商、基金錯開人才爭奪的“地盤”;三是通過期貨公司自身發展,真正提高員工待遇,縮小與券商、基金之間的差距。
“相對銀行、券商等其他金融機構,期貨行業相對較小,並且由於歷史原因,期貨行業總體待遇水準不太高。這些原因造成期貨行業人才不足。而人才的塔底基數不大,塔頂就不會高。”康鑫表示,未來隨著原油期貨、商品期權等新品種、新工具的推出,國企參與期貨的限制逐步放開,人們對期貨功能的認識逐步加深,期貨行業的發展會更廣闊,從而吸引到更多的優秀人才,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他同時認為,期貨公司人才的培養,需要基於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定位,而且人才培養是有週期的,在此方面期貨公司不能只看短期效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