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冰火考驗 期貨私募煎熬中突圍

  • 發佈時間:2015-12-31 08: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2015年期市盤點系列報道之六

  2015年,伴隨資本市場的跌宕起伏,私募機構也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對於那些以股指期貨等為投資標的的期貨私募來説,2015年更是經受了冰與火的考驗。

  4月,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的推出為期貨私募,尤其是量化私募提供了大展拳腳的機會。而隨著股指的重挫,監管層重拳出擊,又使期貨私募遭遇了今年以來的最大挑戰。

  期貨私募今年整體表現究竟如何?在期指交易受限情況下,期貨私募如何調整策略?對於2016年,他們又有哪些計劃和期待?近日,期貨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12家期貨私募。

  先熱後冷量化産品運作受阻

  今年年中,不止一家主觀商品期貨私募基金經理向記者抱怨日子難熬。這源於上半年商品期貨市場的“風平浪靜”,而股票市場的火爆行情更使這些主觀商品期貨私募備受冷落。不過,下半年以來,商品市場各品種波動明顯加大,尤其是銅、天然橡膠等工業品走出一波流暢的下跌行情,這為商品期貨私募提供了絕佳的獲利機會,並使其受到了市場的眷顧。在此背景下,私募行業內還出現了一些業績頗佳的産品,如上海鴻凱投資管理的一隻産品年內就取得833.72%的收益。此外,固利資産的一隻産品也由於抓住黑色品種行情,斬獲504.8%的收益。

  然而,從歷史情況看,以主觀交易為主的期貨私募要保持業績並不容易。“主觀投資過於依賴一兩個操盤手的判斷,一旦出現錯誤就很難挽回,而且主觀投資的策略單一,規模過大後有些止損實施不了。”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業績創新高後,主觀私募往往會迅速擴大規模,然而其人員配置等未必能跟上,因此在一些主觀私募登上年度榮耀榜單時,另一些明星級的主觀私募今年卻出現凈值大幅回撤。

  與主觀私募參差不齊的業績相比,量化對衝基金今年的收益則整體較為穩健,並以此受到市場廣泛認可,其在股市大跌中的表現更是吸引了銀行等機構資金。據了解,在今年股票私募未能很好抵抗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多策略、易於分散風險的量化對衝産品基本都能將回撤控制在5%以內。不過,在上半年A股大牛市中,量化對衝基金由於收益率相對較低,成了最難賣的産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量化對衝基金迎來了爆髮式增長。在A股大跌期間,部分量化對衝産品凈值還創了新高。據了解,今年9月之前,以富善、凱納等為代表的私募業績表現優異,其産品數量不斷增加,資金規模不斷擴大,部分期貨私募管理規模躍升至40億元。

  不過,就在量化對衝私募憧憬美好未來之時,監管層卻強化了期指交易及程式化交易的監管,使得期指成交量驟減,私募交易成本大幅提升。

  “期指高頻策略已經無法再做了,低頻的對衝策略也只能做很少的資金量,一個産品不超過1000萬元。股票阿爾法策略中,套保類的阿爾法策略受影響較小,但非套保類阿爾法策略産品每天建倉資金不能超過1000萬元。同時由於限倉後期指大幅貼水,8—10月基本無法建倉。”深圳盛世資産合夥人兼市場總監劉曉俊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

  9月以來,在期指嚴厲管控下,大多數股票類對衝基金以及以期指交易為主的私募保持輕倉狀態,很多結構化産品被迫提前清盤,産品發行速度也慢了下來。

  據了解,在上半年火爆行情帶動下,我國期貨私募管理規模達到800億元。“下半年在各種管制下,期貨私募規模並沒有增長多少。”期貨資管網主編楊志為説。

  儘管下半年“遭遇不測”,但量化對衝基金今年業績也並不十分悲觀。記者採訪的十多傢俬募平均年化收益率從15%到70%不等。據了解,上海一家量化對衝私募今年在期指上的收益率達300%。一位業內人士預期,未來隨著期指交易限制放開,量化産品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夾縫求生期貨私募積極自救

  在一扇“門”被關上之後,期貨私募轉而積極尋找更多的“窗戶”。

  在談及期指交易受限後的應對措施時,深圳嘉裏資産總經理李建春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該公司一方面取消了日內動態調整敞口的期指交易,保留和加強了更為長週期的交易;另一方面,公司還通過股票買賣調整産品風險敞口。言起投資總經理言程式表示,高頻交易受限倉影響最大,但長週期的交易方式仍可以進行。

  “目前更需要策略之間的配合,過去相對單純的策略已難以使用了,期指趨勢交易的持倉週期也要更長,不能再做‘T+0’交易了。”淘利資産董事長肖輝稱。

  除了對原有期指策略進行調整,不少期貨私募還將眼光投向不受限倉政策影響的商品期貨以及境外市場上。

  據了解,在期指受限之前,富善投資就已加大了商品期貨配置,並在其官方微信中稱:“商品期貨大概率會成為下一個資金聚集的高地,因為大宗商品不局限于一國或一地,許多國際資本大鱷已將資金提前佈局該領域。”

  淘利資産也增加了期指以外品種的交易,採用了商品期貨對衝策略以及一些跨品種套利和市場中性策略,在國債期貨上也開展了趨勢交易,跨期、跨品種套利交易。

  肖輝認為,2016年商品將有結構性機會,“農産品走勢會相對平穩,化工品如果有誘發因素就有望大幅反彈,而黑色産業在國外是夕陽産業,我國正處於轉型階段,黑色品種也不會有特別大的行情”。

  “在産能過剩格局沒有緩解的情況下,我們認為商品仍未走出底部區域。”白石資産總經理王智宏説,對照“美林時鐘”來看,商品依然處於衰退期,探底過程中其整體波動幅度會進一步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波動率的下降,K線“毛刺”或增多,板塊間或進一步分化,“我們在操作上延續單邊加對衝風格,從供需、庫存、利潤以及價格平衡表等方面尋找交易機會”。

  風禾資産總經理王黎則表示,從宏觀經濟看,有3個因素促使明年商品走勢向好。首先,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進入“深水區”,GDP增速預計會在2015年見底。其次,我國主要出口國美國的經濟從2013年開始緩慢復蘇,預計2016年進入擴張發展階段。再次,歐美製造業的復蘇也會推升大宗商品的交易量和價格,“我們公司明年將加大對商品對衝策略及宏觀對衝策略的投入”。

  除了商品市場,境外市場也成為一些期貨私募探索的新方向。據了解,上海明汯投資的一隻內外盤套利産品將在明年1月開始募集。富善投資的境外工作也正在穩步推進中,該公司總經理兼投資總監林成棟認為,“出海”是為了順應資管行業資産配置全球化的大趨勢。此外,深圳盛世資産也已經開始了境外的實盤對衝交易,“境外市場交易不受限制,如果實盤表現好,我們會繼續做大。”劉曉俊説。

  不過,對於參與境外交易,各家期貨私募的態度總體偏謹慎。凱納投資總經理陳曦告訴記者,境外成熟市場90%以上的投資者為機構投資者,私募“出海”面對的是一個競爭更激烈的市場,只有具備足夠的競爭優勢才能立足。“全球配置是私募發展的必然方向,多市場自然比單一市場機會多,但是否參與境外市場還取決於私募自身實力以及配置需求。”王智宏説。

  據了解,在向外延伸觸角的同時,一些期貨私募也在自我完善。

  “2015年私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經歷了大震蕩,而且這次震蕩絕不是最後一次,也不會是最大的一次。”王智宏説,期貨私募要想獲得長期穩健發展,內控制度的完善要優先於規模的擴大,要避免規模與風險成正比。

  據記者觀察,自股指大幅下挫以來,不少期貨私募加強了內控,招聘風控人員即為表現之一。“今年即使一些業內明星私募也都經歷了凈值‘危機’,更別提一些剛成立的小私募了。私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員、制度等方面也應該跟上。”一位不願具名的基金經理説。

  “我們一直堅持使管理能力走在管理規模之前,年初我們就從投研隊伍、合規風控、運營保障等多個角度來夯實管理基礎,在補充專業人才的同時加強中後臺建設。”林成棟説。

  前車之鑒期貨私募立足長遠佈局2016

  與主觀私募過於依賴一兩名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不同,量化私募的問題在於其過於依賴市場波動,在市場波動小時很難做出業績。

  雖然二者各有利弊,但量化投資這種人工干預較少的交易方式,被受訪人士認為是未來發展趨勢。記者了解到,一些主觀私募正打算引入量化交易。例如,作為以基本面研究為基礎的主觀型私募,固利資産計劃明年引入量化交易團隊。“我們願意在堅持自己投資風格的基礎上,嘗試將量化交易作為交易策略的補充。”固利資産總經理王兵説。

  此外,據了解,主觀交易出身的凱豐投資以及白石資産,都已經在投資中加入了量化交易策略。王智宏也表示,2016年白石資産將在原有對衝産品配置上加大其他資産配置,包括股票、股權投資等,形成多策略、多支點盈利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私募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市的背景下,不少私募表達了參與的意願。“私募進入銀行間債市,有助於提高國債市場流動性。我們的客戶有一些現金配置需求,接下來我們考慮利用國債做一個固定收益類産品。”上海明汯投資總經理裘慧明説。

  “一家規模超過30億元的私募,接下來很難在期指市場獲得高收益了,未來拓展債券和股票投資是必需的。”裘慧明表示,多品種、多策略的發展趨勢也對私募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類型人才儲備都需要跟上。

  儘管不少期貨私募都計劃拓展投資標的,但最讓他們期待的還是期指“鬆綁”。

  “在失去期指這一核心對衝工具後,量化交易基本發展不下去了,期待期指10手單日開倉限制儘早解禁。”一位量化私募基金經理如是説。

  除了期指“鬆綁”外,推出原油期貨等衍生品,加強國內與國際接軌,放寬私募“出海”限制等也是期貨私募對2016年的期待。

  “對於期貨私募而言,2016年的挑戰大於機遇。”林成棟説,經歷股指大跌後,管理期貨産品今年得到很多機構和高凈值客戶的認可,市場也新增了不少期貨私募,“只有投研實力強大,擁有持續研發能力,具備一定管理規模的期貨私募才能做好對衝産品,所以明年將是期貨私募充分競爭的一年,但真正能獲得市場認可的也許並不多”。

  有市場人士認為,今年對私募行業而言是一個轉折年。“未來私募將更像境外的對衝基金,利用多種衍生品工具對衝風險,純多頭的策略佔比會越來越小。”陳曦説,隨著坐莊、內幕交易等行為被持續打擊,私募行業將會朝著越來越陽光化的方向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