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楊志武:期貨公司應不斷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 發佈時間:2014-11-24 00:30:5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官平  責任編輯:郭偉瑩

  “在期貨市場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形勢下,期貨公司反而承受著比以往更大的壓力,這其中的核心矛盾,就是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專業化服務需求,與期貨公司整體相對落後的專業化服務能力之間的矛盾。”北京首創期貨金融創新部負責人楊志武昨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證券報:機構投資者在期貨市場中佔比在快速上升,對衝基金特別是CTA快速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期貨公司應該如何快速應對和進行業務轉型?

  楊志武:機構投資者佔比在衍生品領域上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隨著期貨市場不斷發展成熟,期貨品種越來越豐富,市場的容量越來越大,原來受制于期貨市場整體規模限制而無法參與進來的金融機構,可以不斷地加入到期貨市場中,壯大了機構投資者的隊伍。第二,機構投資者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專業化和精細化的投資群體,機構投資者比重的上升,代表著期貨市場專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第三,期貨市場是一個“適者生存”的叢林世界,不了解這個市場、對這個市場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小覷這個市場的投資者,不斷被深入學習這個市場、敬畏這個市場的投資者打敗,而這些成功的投資者在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完成了華麗轉身,成為了機構投資者。

  在當前的形勢下,期貨公司首先應轉變思維,創新、轉型的步伐很多時候不是被客觀條件束縛,而是被我們的頭腦束縛住了。期貨公司要從“期貨經紀”的思維中跳出來,嘗試用網際網路的思維、財富管理的思維、風險管理的思維等多種角度去看待和思考期貨行業、金融行業的發展,從更為廣闊的視角來定位未來的角色。其次,保住根本。經紀業務目前還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這是短時間內無法改變的,保住經紀業務的飯碗也是期貨公司轉型的資本。第三,大膽創新。現在期貨公司轉型面臨多重選擇:資産管理、風險管理子公司、場外業務等,期貨公司應當結合公司背景資源、客戶資源、積累的專業資源,選準突破口,大膽地進行業務的創新嘗試。雖然對於目前的期貨公司而言,創新業務是一件高成本且收益未知的嘗試,但是在不轉型基本就是“等死”的嚴峻形勢下,大膽放手一搏還是必要的抉擇!

  中國證券報:目前市場各方發佈不少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商品期貨ETF也在醞釀上市。目前國內ETF投資仍然面臨不少困境,您對此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楊志武:現階段,指數投資或者ETF投資面臨著以下三個問題。第一,目前國內證券、期貨投資者,更多關注的是絕對收益,而非基金或信託産品相參照于某類指數的相對收益,這點在期貨類資管産品上尤其明顯!第二,具體到商品指數和ETF而言,在國際上,商品ETF更多是作為機構抵禦通脹、多元化配置的工具,但國內利率水準相對較高,通脹風險相對於基金管理中的其他市場風險,不是核心因素,因此這方面需求有限。且國內關注商品投資的機構目前仍然局限在期貨市場中,受眾群體有限。第三,ETF投資能夠得到推廣,本身離不開其跟蹤的指數在市場中已經深入人心,有著非常絕大的影響。而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除了股票市場的幾個核心指數之外,其他指數受關注程度還是比較小,影響力有限。國內ETF獲得更大的發展,離不開兩大因素:一是更具公允力和影響力的指數編制與發佈,二是國內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對衝基金的成長與成熟。

  中國證券報:今年以來,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首創期貨在各項業務創新方面有哪些成果和新進展?特別是在機構投資者方面,首創期貨有哪些經驗?

  楊志武:應對今年行業轉型的發展要求,我們頂住經營的壓力,做出了幾方面的嘗試:一是尋找經紀業務創新的突破口,一方面加大了與股東券商的合作,股東券商以IB模式增加我們的經紀業務收入,另一方面業務部門轉變思路,跳出經紀通道的思路限制,整合已有的客戶資源,與股東券商密切聯繫,為其提供各種可能開展的項目渠道,在項目得到券商方面的認可後,業務部門可以得到一定收入。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産業客戶,提供完整的産業鏈服務,公司改組了總部的業務單元和研發中心,成立專門的煤焦鋼事業部、有色金屬事業部、農産品事業部和金融事業部,結合原有業務團隊的客戶資源與研發中心的研究力量,為産業客戶提供更為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三是為了更好地適應行業轉型需求,專門保留了金融創新部,部門的核心工作就是探索以期權、場外衍生品、量化交易為載體的新型業務模式開展思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