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投資提示 > 正文

字號:  

資深小基民揭秘基金定投誤區:合理配置各類型産品

  • 發佈時間:2016-03-21 09:04:06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作為普通工薪階層,過去近10年的投資經歷中,我深信基金定投可以讓我們分享時間的玫瑰。但對於大多數基民而言,在堅持基金定投時普遍存在理解誤區。誤區究竟在哪?且聽我娓娓道來。

  與基金相交起始於2006年末,大牛市吸引了眾多小散,也吸引了我。當時我入市先買了廣發貨幣基金,覺得不過癮,再買了廣發策略優選。2006年~2008年,作為一名小基民,經歷市場大喜、大悲之後,我開始認真學習投資理財知識,對家庭未來的發展進行認真的規劃。

  在學習過程中,我突然發現作為工薪階層,家庭收入雖較穩定,但是“上有老、下有小”,支出會隨著時間慢慢增加,而未來收入的增長並不確定,每月的結余也有限。因此,家庭資産並不適宜大比例地投資到高風險産品。否則一旦出現虧損,將嚴重影響家庭資産的保值、增值。但基金定投也有誤區。對於普通的基金定投,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是基金定投屬於分期分批投入,以此降低基金波動帶來的投資風險,因此,標的大多為指數型、股票型基金,而不是債券型、貨幣型基金。這話説得沒錯,但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對於家庭投資而言,各類型基金的配置應該有一定比例。

  以我自己為例,基金配置大體比例是:股票或指數型基金佔35%,混合型基金佔30%,債券型基金佔20%,貨幣型佔15%。在整體比例保持均衡的情況下,如果只定投高風險基金,那麼最初搭建的家庭基金投資組合的比例就會發生變化,高風險基金的投資比例會越來越高,低風險基金的投資比例越來越低,一旦出現較大系統性風險,勢必影響到整體家庭資産的安全。

  因此,我調整了我的基金定投策略,每月投資廣發核心精選200元、廣發製造業精選100元,某公司穩健型基金200元,某公司指數基金100元,某公司債券型基金200元,合計800元,雷打不動每月定投800元。至於貨幣基金,則更有妙招。所有基金定投的“子彈”都由貨幣基金供應。

  這個是如何做到呢?每月工資到賬後,除必要的開支外,分別購買4家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這裡不僅包括需要定投的800元,還包含家庭應急儲備資金。如此一來,一是以活期的流動性,享受到類似于一年定期存款的收益;二是可以通過定期轉換降低基金申購手續費。很多基金公司從貨幣基金轉股票型基金可以享受0費率優惠,可以省掉申購費。

  更重要的是,貨幣基金每月固定轉換800元進行定投,因開支略有差別,在經過幾個月或者幾年的積累後,貨幣基金比例必然會上升,因此,通常我會每季度對貨幣基金中的一部分進行再投資或者取出用於家庭大項開支,如旅遊、購置家電等。如2015年上半年,在市場處於大牛市時,我按部就班地通過廣發錢袋子轉換了1000元的廣發百發100指數型基金,轉換了3000元申購廣發對衝套利基金;而在7月份連續暴跌的情況下,反而是贖回轉認購了5000元的廣發改革先鋒基金。

  通過這些鐵的紀律,讓我這個基民,基本擺脫掉了股市暴漲帶來的巨大誘惑,不會不顧風險而加大權益類基金的投入;同時,暴跌時也不會使我膽怯,依舊按部就班地堅持我的定投,逢低加大對高風險基金的投入。

  市場中有句名言,會買的不如會賣的精。同樣,對於基金而言,隨著股市的快速上漲,如果整體投資比例變化較大時,我會將一部分高風險基金轉換到貨幣基金之中;其次,將所有基金分紅方式設為現金分紅,即落袋為安,既克制自己的貪婪,又省掉了贖回或轉換的手續費。

  現在我這個“超級小基民”,已不是初入基市的毛頭小子,每天都要看看股市漲跌,算算基金今天又賺了多少或賠了多少。如今,經過這些年對基金投資組合的不斷調整,組合産品線齊全,配置比例較合理,下一步我會加大對絕對收益類基金的配比。即使在股市大起大落之時,在我看來,已經很是平常。正是那句,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