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投資提示 > 正文

字號:  

南方楊德龍:投資者大多輸給了人性的貪婪和恐懼

  • 發佈時間:2015-12-25 08:40:1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余勝良 吳曉輝  責任編輯:田燕

  “賣方分析師的價值通過《新財富》排行榜實現,而買方分析師的價值,要靠自己在市場中實現。”

  證券時報記者 余勝良 吳曉輝

  股市分析師是個不好幹的行業,因為所有觀點都會被記錄下來。楊德龍是個勤奮的人,電視、報紙、個人微網志和部落格都記載了他的觀點。在部落格上的一篇文章中,他在6月份依然看多,例如“5000點是牛市中繼站”、“改革牛行情穩步推進”。

  “我在5月份提示過風險,要投資者降杠桿,把利潤或者本金取出來”,楊德龍表示。但從公開資料上看,大多是分析師們唱多的聲音,楊德龍認為,這是因為勸別人賣股票,所擔的風險太大。

  這一年更讓楊德龍篤信一些指標的有效性,基金髮售情況就是其中之一。楊德龍向證券時報·蓮花財經( ID:lianhuacaijing )記者表示,在牛市末期,基金髮行量往往是爆髮式的增長。反之,在今年八九月份的時候,基金髮行極其低迷。

  楊德龍稱讚了基金的作用:投資基金的投資者比自己買股票要賺錢,今年基金收益平均有30%-40%,收益超100%的基金有幾十隻,但是投資者自己炒股票能賺錢的非常少。基金還有流動性優勢,即使下跌最厲害的時候,基金贖回也沒有停止。

  從整體來看,基金特別是像南方基金這種機構,偏好的都是價值股,下跌幅度不大,後面會漲回來。

  楊德龍表示,在9月份積極看多,有些基金經理開始認同這個看法,基金倉位加高,10月份很多基金達到88%以上的倉位。

  人性

  回過頭看,基金一天賣上百億元需要抽籤時,正是風險最高時,基金一天賣幾萬元時卻是風險極低時。

  這就是人對恐懼和風險的認識,和真正的風險相反。“在股市高點的時候,基金一天賣上百億,市場已經到了非常瘋狂的地步,當時投資者認為人人都能掙錢,覺得沒有風險。”楊德龍稱,“基金髮售與股市情緒有著密切關係,屢試不爽。”

  杠桿、踏空等都是投資者克服不了貪婪和恐懼,害怕踏空是一種難解的心理現象。

  其實踏空總比被套好,一旦投資做錯就虧損,但是如果錯過只是沒賺到錢。“人跟自己的心理做鬥爭的時候往往是弱者,是失敗的一方,所以才會虧那麼多錢。”

  這也讓分析師承擔很大壓力,“比如説有的股票天天漲停可能不會難受,但是如果自己賣的股票天天漲停,那種難受程度極其高。如果聽了你的策略別人賣了股票又漲停了,會對你非常不滿。”

  楊德龍回想起5月份做報告的時候,提出投資者儘量做三件事:第一件是去杠桿,把借的錢還掉;第二部分是去利潤,把賺的錢提出來;第三點是去本金,把本金也要取出來。如果能做到這三步的任何一步,投資者在下跌的時候,損失都會大大減少。但是能做到這三步的人非常少,因為在這時候這種狂熱的情緒使得人們不願減倉。

  楊德龍表示,基金公司都是基金經理負責制,每個基金經理是要對自己的業績負責,側面觀點只做參考,“並不會我認為風險高了,就要減倉”。

  基金經理還面臨排名壓力,也擔心踏空,“比如到4000點的時候就已經很貴了,大家都知道後面的上漲屬於牛市的尾巴,但可能這個月市場又漲了1000點,倉位降下來排名就比較難看。”

  楊德龍一直不建議投資者進行杠桿交易。他認為一旦加了杠桿,時間就不是投資者的朋友,而是敵人。“凱恩斯説過,任何資産都會回歸理性。但是,投資者往往等不到回歸理性的那一刻。如果今年七八月份的時候就被平倉,10月份的價值上漲跟他就沒有關係。 ”

  楊德龍表示,“華爾街有句名言,在市場不是看你賺多少錢,而是看你活多久。杠桿往往加快了投資者離場的速度,而不是積累財富的速度。”

  策略

  在楊德龍的新浪部落格首頁,一位網友熱情的留言:“德龍:你好!你是咱們夏邑的驕傲。”

  這和楊德龍的經歷有關。楊德龍回憶道,在河南考大學非常不容易。楊德龍是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第四個考上清華北大的人。

  有意思的是,楊德龍上了清華,也上了北大。當年考上清華大學,他發現對所學的機械專業並不喜歡,對這門課程的成績也不滿意。臨近畢業,楊德龍覺得金融業未來會有大發展,自學半年後,考上北大光華學院研究生。第二年被選為金融班的班長。“入學時我大概是十幾名,畢業時的學分成績是第三,被評上了優秀畢業生。”

  楊德龍具有強大的自學能力和嚴格自律精神。理工科背景鍛鍊了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行業研究員到策略研究員,得益於他在公司會議上的表現。

  “招我進來的領導聽我會議上的發言,認為我有做策略的能力。一個管理上千億資産的基金,需要策略分析師。”楊德龍如是解釋他為何會走入此道。

  這也讓楊德龍承受巨大壓力,因為市場波動很大,楊德龍的工作是分析大盤,看市場的走勢,難免有時預計不準。在牛市,心情等各方面都很好,在熊市時就很痛苦。“比如今年上半年大盤的上漲和隨後的股災,心情波動也很大。”

  “金融行業的壓力應該是其他行業比不了的,但是收入還是挺高,這是相輔相成的。”楊德龍表示。

  楊德龍2006年加入南方基金,先是做汽車行業研究員,後來又做宏觀策略研究。楊德龍表示,有了宏觀策略的大視野,再去做投資會得心應手一點。另外,做策略容易讓市場記住。

  在楊德龍的眼裏,做策略的難度不小,需要對宏觀經濟很了解,也要對市場有靈感,能夠判斷到市場的轉變。雖然也看短期的波動,但主要是對大趨勢的把握。

  一般而言,買方分析師是很低調的,因為只需要為所在基金公司負責,楊德龍不。他建有一個微信群,群成員馬上要達到500人的上限,裏面都是媒體人。

  這位現任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認為,賣方分析師的價值通過《新財富》排行榜實現,而買方分析師的價值,要靠自己在市場中實現。

  楊德龍長著一副天生正派的面孔,頭髮偏中分,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適合在電視上侃侃而談,本人要比視頻上顯得年輕很多。

  楊德龍是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深圳衛視的財經評論嘉賓。他見慣了媒體,語調始終平和。訪談一開始,他就花了不短的時間一口氣完整復述了大盤這年的情況,以及他在每個階段的觀點和做法。

  楊德龍的微網志粉絲有幾萬人,新浪部落格點擊量多的也有幾萬個。對常人而言這個數目頗高,但對一個談股票經常上電視的人來説,這只能説明粉絲群體還小。楊德龍説話中規中矩,一直不是話題人物,“我在基金公司工作,對市場的觀點不能説得太過。”他解釋道。

  趨勢

  如何去預測市場的泡沫?楊德龍認為,基金髮售情況是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另外一個是A股市值與國內生産總值 (GDP)對比,也就是證券化率指標。

  楊德龍稱,市值和GDP的比值一般是1的時候相對合理,比值上升到1.2的時候,一般被認為是合理的上限,但是到兩倍肯定是屬於泡沫。現在GDP基本上是60多萬億,A股市值大概是50萬億左右,50萬億再上漲20%,也就是説漲到4300點左右,市值比GDP的比值為1,屬於合理區間。若股市再上浮20%即5000點左右,比值就在1.2左右,也是合理區間的上限。

  這次泡沫破滅,橫掃一批中産階級,結果令人唏噓不止。

  市場上有些人及時收手了。上證綜指3000點時,他一個朋友1000萬本金用了10倍杠桿,兩個月時間賺了1億元,買了套別墅休息了。但更多的是悲慘故事。比如一家著名券商一位客戶,20億元本金2倍杠桿融資,最後爆倉還欠券商交易費數十萬元。一個銀行高管拿2000萬元本金加杠桿投資,在爆倉前兩次借朋友錢補倉,現在血本無歸還欠朋友1000萬元。

  楊德龍認為,A股和華爾街有很大不同,A股是一個散戶比較多的市場,而且情緒化嚴重,股市波動性也大,甚至可以説在A股靠α賺錢比較難,大部分人都靠β賺錢,α賺錢就是選上市公司的能力,少數人能做到,β是波動和趨勢。

  中國股市賺的是趨勢的錢,就是在牛市的時候滿倉,熊市的時候空倉。這種趨勢怎麼判斷?楊德龍認為,很多時候是靠市場的感覺,靠經驗積累,“歷史不會簡單重演,但往往有相似性。”

  楊德龍的投資邏輯是自上而下的研究。首先從宏觀經濟入手,加上對政策面、資金面的分析,以判斷大盤的走勢,然後根據大盤趨勢選擇行業輪動,再選擇行業中具有成長性的公司。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