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私底下透露的選股秘籍
- 發佈時間:2015-05-20 08: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楊銳文:尋找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我是自下而上的投資風格,我喜歡的投資標的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景順長城優選股票基金經理楊銳文説。
作為80年後基金經理,楊銳文是從工科轉型到金融的典型例子。
楊銳文在就讀浙江大學光學系研究生期間,赴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攻讀電子工程專業碩士。在瑞典留學時,他得到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交換學習的機會。在德國做研究時,他發現,工業科研方面最頂級的還是精益求精的德國人,自認為很難在工業科研領域有所突破。於是,楊銳文放棄了在德國讀博士的機會,選擇回國發展。
由於對投資頗有興趣,楊銳文回國後加盟了上海常春藤資産管理公司,從事新能源、消費領域的研究。常春藤側重一級市場投資,楊銳文在此鍛鍊了企業研究的能力。2010年,楊銳文加入景順長城基金擔任研究員,研究領域覆蓋環保、家電、科技傳媒和通信(TMT)、能源等行業。2013年,楊銳文成為明星基金經理陳嘉平的助理,2014年開始擔任景順長城優選股票基金的基金經理。
在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上,楊銳文是成長股投資風格的基金經理。楊銳文理想的投資標的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他認為此類股票必須具備三方面的要素:
一是企業增速快。在投資時,楊銳文會選擇企業盈利增速最快的階段,他既不吃“魚頭”,也不吃“魚尾”,只吃“魚身”那一段。
二是企業要沿著成長路徑走。楊銳文認為,對於成長型公司而言,重要的是沿著預定的成長路徑發展,即使短期利潤沒有出來,也並不重要。
三是企業管理層和中層具有遠大理想並具有很強的執行力。
這樣的投資理念要求基金經理對公司的研究要格外細緻,而楊銳文在公司內部也是公認的勤奮,對重倉股都是親自調研,深度研究,長期跟蹤。
對於目前的市場,楊銳文認為,短期有些過熱,現在人人都是“股神”,同時,從估值、漲幅等指標來看,都有短期過熱的跡象。
不過,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楊銳文還是比較看好市場。他認為,首先,資金成本在持續下降。從宏觀經濟來看,由於經濟數據低於預期,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將會持續。其次,居民資産正在重新配置。在過去10年,由於房地産上漲了10倍,房地産行業吸納了大量的資金,但是,現在這種情況正在改變,未來居民資産從房地産轉移到金融市場是大概率事件。
至於未來市場走勢,楊銳文看好三個方向:一是TMT行業,這個行業符合産業升級的發展路徑;二是消費升級的行業,包括旅遊、醫療服務等行業;三是國企改革領域,未來國有企業有大量的資産需要進行資産證券化,國企改革無疑是未來一個重要的投資方向。
李孟海:看好中國的科技創新
李孟海當年懷揣著對中國航太事業的嚮往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太學院自動化專業讀本科,後來卻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讀了碩士。“偏離原定目標”的他一度迷茫,機緣巧合之下,開始接觸經濟學、金融學的知識,畢業後進入一家汽車電子公司擔任發動機電控系統研發工程師。
作為工程師的李孟海一邊編寫控製程序,一邊自學經濟、金融學的課程。隨著對自身職業規劃路徑的逐步清晰,李孟海在2008年加入了天相投顧,成為一名汽車行業分析師;2010年進入景順長城基金,擔任交運設備、新能源行業研究員。2015年初,李孟海正式擔任景順長城中小板創業板精選基金的基金經理。
作為一位曾經接受過航太體系教育的研究員,李孟海對行業及公司的研究有獨到的見解,喜歡建立各種各樣的行業及公司數據模型,從數據的海洋中挖掘潛在的投資機會。得益於過往的從業經歷,李孟海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行業選股邏輯和方法。
首先,他會找到大量的數據來系統分析和研究行業的客觀需求,找到成長性最好、最確定的細分子行業;然後,分析供給端的情況,包含上下游産業鏈及其競爭情況等,從而確定細分子行業的景氣度;再就是自下而上地了解公司管理層的能力和未來戰略部署等,結合自上而下地對産品的需求分析,從而判斷公司的基本價值;最後,結合國際可比公司的估值水準和公司自身的成長性,來判斷該公司的投資價值。
對於現在漲幅已經很高的創業板,李孟海表示,這反映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熱切預期,這些預期中肯定有不符合産業實際發展規律之處,有些公司的股價泡沫在逐步形成。對於長期的發展前景,李孟海依然樂觀,看好中國的未來的科技創新。
他説:“理由很簡單,當前中國的大學生數量是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國家的總和,而且總體上來説還比他們更加勤奮,簡單説,這就是‘工程師紅利’。”
李孟海認為需要精選個股,通過客觀可靠的數據分析和産業實際可行的産品分析,結合管理層的能力和潛力,注重估值的合理性,在風險與收益之間做出更優的權衡,為基金持有人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獲取更加穩定的凈值增長。截至2015年5月13日,李孟海管理的景順長城中小板創業板精選基金今年以來凈值漲幅達到96.27%。
對於未來的投資機會,李孟海表示,中國經濟的未來增長點將更多地依賴於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新經濟需求,“網際網路+”將極大地優化中國的傳統産業,提升整個社會的生産效率,但是,也不能過度高估網際網路的力量,需要深入細緻地分析未來人們真正需要的産品和服務,他看好智慧汽車、高端裝備、軍工、新能源、環保、可穿戴設備等領域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