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十歲"華商規模增六倍 基金經理平均任期不足兩年

  • 發佈時間:2015-05-20 07:01:39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從1995年我國首家基金公司成立,二十年間公募基金業經歷了成長期、黃金髮展期,每家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發展故事。2015年,其中8家基金公司踏入“十歲”年齡,雖然它們曾經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然而10年之後,各家基金卻境況迥異。各家基金卻境況迥異。中國網財經從資産管理規模、基金業績、人事變動等多個角度解讀基金公司的十年發展,推出《基金十年沉浮錄》欄目,開篇我們關注的是——華商基金有限公司。

  中國網財經5月20日訊 華商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商基金”)成立至今已近十年,無論是資産管理規模還是旗下基金業績,華商基金都處於同行業中游,十年內華商基金資産管理規模增長近6倍,但業績一直不甚穩定,多個年度出現“過山車”的情況。

  此外,華商基金的高層骨幹變動頻繁,曾經的“華商三劍客”僅剩梁永強一員老將堅守,基金經理頻繁變動,每人平均任職期限不足兩年。

  資産管理規模漲6倍

  華商基金成立於2005年12月,至今已近十年。同花順iFinD最新數據顯示,華商基金現有資産管理規模為690.70億元,十年內增長近6倍。與此同時,另外3家“十歲”基金公司工銀瑞信(規模2615.29億元)、匯添富基金(規模1960.62億元)、建信基金(規模1101.32億元)資産規模分別增長近66倍、226倍、10倍,相較於此,華商基金髮展略顯緩慢。

  此外,華商基金的規模十年之間也出現數度起伏。2007年年底,華商基金資産管理規模為116.75億元,2008年則大幅縮水至47.76億元。2009年,其資産管理規模再度升至134.71億元,重回百億元。隨後的2010年至2013年四年時間內,華商基金資産管理規模均在兩百億元附近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2014年牛市到來,公募基金行業逐漸回暖,華商基金資産規模增漲加速。截至2014年年底,華商基金資産管理規模達424.38億元,2015年一季度末達553.13億元。

  業績“起伏”不定

  在資産規模逐漸增長的這十年,華商基金的業績起伏卻如坐“過山車”。華商基金成立初期,正逢A股牛熊交替之際,至2007年華商基金實現盈利20.54億元,2008年轉為虧損43.06億元,2009年虧損擴大至72.48億元。

  2010年,華商基金在“華商三劍客”孫建波、莊濤、梁永強的引領下,一度風光無限。當年,三人共同管理的華商盛世成長基金獲得37.76%的收益率,戰勝王亞偉,勇奪同年股基冠軍。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10年華商基金盈利43.8億元。

  然而,風光僅持續了一年時間。2011年,華商基金大幅虧損108.89億元,2010年的股基冠軍華商盛世成長業績泛綠,虧損29.10%,在同年可統計業績的353隻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263位。與此同時,華商基金旗下另一隻股票型基金華商産業升級股票下跌39.58%,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倒數第九。

  2012年,華商盛世成長業績繼續下跌4.51%,在可統計業績的483隻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449位。

  2013年以來,華商基金業績逐漸回暖並穩步增漲,2013年盈利72.83億元,2014年盈利92.12億元。而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15日,華商盛世成長已上漲了112.70%,華商基金旗下5隻股票型基金漲幅均超50%。

  基金經理平均任期不足兩年

  作為“十歲”基金公司,華商基金僅剩一員老將。中國網財經記者查閱了華商基金人員任職情況,華商基金2011年年底經歷高管大“洗牌”,曾經的“華商三劍客”僅余梁永強一員“十歲”老將堅守,孫建波、莊濤相繼出走。其中,莊濤2011年9月離職加盟中信産業基金,孫建波2013年2月離職,具體去向未對外披露。

  與此同時,華商基金基金經理頻繁變動,每人平均任職日期不足兩年。據同花順iFinD數據,華商基金旗下現有24隻基金,其中2位基金經理“一拖三”,3位基金經理“一拖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