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華夏嘉實基金業績全線大潰敗 公募三巨頭隕落
- 發佈時間:2015-03-03 09: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兩年的牛市,意外地讓公募基金巨頭們深陷危機之中—在2013年和2014年的權益類基金和固定收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中,包括華夏、南方以及嘉實等排名前列的基金公司均無一例外地落于末列,甚至接近末尾。
2013年和2014年兩年中,創業板指數大漲超過6成,滬深300指數則上漲近4成。雖然,這讓遭受熊市折磨多年的基金公司獲得了正收益,但是,擁有豐富資源、規模排名前列的傳統公募巨頭們,卻反而嘗到了其中的苦澀。
海通證券近期發佈的基金公司權益收益類資産業績排行榜顯示,在納入統計的70家基金公司中,南方基金最近兩年業績排名第48位;華夏基金和嘉實基金則分別排名42位和47位,而其規模排名均在前六。
“完全在意料之外,這些排名前10的傳統大型基金公司不但落榜前十,反而掉到了末尾。”一位要求匿名的基金公司高層感嘆説。
實際上,過去的兩年中,公募行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曾經取得成就的公募大佬紛紛轉型、潛行多年暴露出的老鼠倉則導致人心惶惶。與此同時,各類資管機構獲准進入公募領域,競爭從未如此激烈。如此,擁有規模優勢的傳統大型基金公司究竟是如何迷失的?它們還能回到曾經榮光的日子嗎?
南方基金:業績排名跌至48位
最富個性的公募基金大佬、帶領南方基金殺出重圍的南方基金前總經理高良玉,或許並沒有想到:在其離職兩年後居然等來了久違的牛市,小股票大股票先後輪漲;他更沒有想到的或許是,南方基金儘管依然熱鬧,卻遭遇著規模排名和公司業績排名雙雙下滑的境地,尤其是關係公司聲譽的投資業績排名跌至末尾。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南方基金管理資産規模(剔除聯接基金重復部分)為1952億元,儘管規模比2012年年底的1550億元增長了400億元,但是規模排名卻從2012年年底的第4位下滑至第6位。
規模排名下滑的背後,則是南方基金規模增速遠遠低於公募行業資産規模的平均增長速度,甚至不到公募行業資産平均增速的一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底,95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資産管理規模為4.54萬億元,相比2012年年底的2.87萬億元增加了1.63萬億元,公募基金行業資産規模增長幅度為56.8%,而南方基金同期的增幅僅為25.8%。
相比規模排名的下滑,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業績排名滑坡,作為一家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南方基金近兩年的權益類産品收益排名在70家基金公司中僅居48位。
換而言之,過去兩年中在權益類産品的方面,所有基金公司中僅有22家基金公司的業績回報低於南方基金,這和南方基金規模超過80多家基金公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説規模排名下滑的影響主要和基金公司高層的業績考核相關,那麼基金的投資業績則將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收益,從而決定投資者是否繼續投資該公司的産品。
實際上,南方基金很長的時間裏都打上了高良玉的烙印,隨著這個靈魂人物的引退,此前搭建的強大團隊也有所鬆動。
2012年下半年,南方基金的現任總經理楊小松以督察長的身份進入南方基金,被視為為高良玉的引退做鋪墊,進入南方基金前楊小松是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副主任,2013年年初,高良玉正式辭任南方基金總經理職務。
2013年小股票大漲,偏愛低估值藍籌的南方基金由此進入了業績最差的一年,其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在7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58位(根據海通證券發佈的基金公司業績排行榜),2014年年初,高良玉時代主要依仗的投資負責人邱國鷺辭任。對於邱國鷺的辭任,儘管南方基金對外表示“因為個人職業興趣”,但外界有説法為2013年業績不佳而承擔責任。
邱國鷺是2008年高良玉從華爾街高薪聘任到南方基金。邱國鷺離開後,南方基金的分設固定收益的投資總監和權益投資總監,分別由李海鵬和史博擔任。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年中,楊小松正式接任南方基金總經理職位。
之後的2014年,市場風格在下半年突然轉向了大盤藍籌股。但是南方基金的表現依然中規中矩,最終在2013年和2014年兩年的業績排名中位列第48位。
海通證券發佈的基金公司權益和固定收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顯示,南方基金不僅僅在權益類基金業績表現落後,在向來號稱擁有優勢的固定收益上,表現同樣令人失望。根據海通證券發佈的排行榜,在最近兩年的固定收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名中,南方基金以18.74%的收益位列第34位,僅為第一名收益(48.91%)的1/3左右。
華夏基金:“老鼠窩”下的跌跌不休
衰落的傳統公募基金巨頭並非南方基金一家,曾經連續7年公募基金業老大的華夏基金,在2014年進入了加速的跌勢之中。
在2014年第三季度末時,華夏基金旗下權益類産品幾乎全軍覆沒,曾經的明星産品華夏大盤甚至位居混合型基金最後一名。面對這樣一份業績數據,在某私下場合華夏基金內部人士很不服氣地表示:“等今年(2014)年底再説。”
顯然,2014年年底華夏基金並沒有獲得翻身的機會。雖然依然坐穩規模老二的位置,但是權益投資業績絕對收益排名卻名列倒數。
截至2014年年末,華夏基金以3100多億元的公募資産規模僅次於天弘基金。但和其資産規模排名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華夏基金在基金公司2014年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中跌落到第59位,也就是70家基金公司中的倒數第11位,而在最近兩年的業績排名中則為第42位。
實際上除權益類投資,華夏基金的固定收益類産品同樣慘不忍睹。根據海通證券發佈的固定收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在2014年中華夏基金在固定收益類産品收益中排名第58位,而其最近兩年的排名則為第53位。
“曾經在市場上取得認可和聲望的核心投研人物,以及原有體系下的基金經理紛紛離去,原有投研體系的坍塌不可避免,華夏基金的重構尚未完成。”一位長期觀察華夏基金的分析人士指出。
資料顯示,自2012年靈魂人物、原總經理范勇宏和王牌基金經理王亞偉離職,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後,2013年以來,分管投資副總劉文動、投資總監程海泳等也相繼離職。同時,范勇宏的接任者、華夏基金第二任總經理滕天鳴也在2014年8月份卸職而去。
而傷害更大的則是,華夏基金積累多年的老鼠倉窩案隨著證監會大數據調查,逐漸浮出水面。公開資料顯示,去年11月份北京警方首先對原華夏基金經理羅澤萍的老鼠倉案進行了通報。
警方的通報顯示,自2009年以來,犯罪嫌疑人羅澤萍利用擔任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經理的便利,將基金持倉或準備買入賣出的股票資訊透露給家人,並與其弟弟羅某君(男,35歲,天津人)合謀,使用周某和王某某的證券賬戶進行交易以逃避監管,借助未公開資訊交易股票並非法獲利1300余萬元。
隨後華夏基金更多的涉案人員浮出水面,華夏基金老鼠倉案至少涉及7人。
2015年1月30日,中國證監會在例行發佈會上宣佈了對華夏基金的處罰。“擬對華夏、海富通等5家基金管理公司依法採取責令限期整改(三至六個月不等)且整改期間暫停受理公募基金産品註冊的行政監管措施,同時,對相關責任的高管人員依法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證監會相關發言人表示。
嘉實基金:戰略家失控了?
實際上,作為公募基金的元老之一、嘉實基金掌舵人趙學軍備受關注。在過去的10多年中,趙將一家排名靠後的小基金公司,帶到了四強的位置,同時他帶領下的嘉實基金又以穩健和戰略而聞名于公募基金業。
讓人極為驚訝的是,在公司靈魂人物趙學軍依然坐陣的前提下,嘉實基金在2014年走進了最灰色的泥淖中。有趣的是,儘管嘉實基金的規模不斷壯大,業績卻每況愈下。
一個例子或許能體現嘉實基金業績潰敗的尷尬。嘉實基金官方網站顯示,嘉實絕對收益基金在2014年虧損了1.89%。一般公募基金很少將名字稱呼為絕對收益,其背後潛臺詞就是不會虧損。同時可以比較的是,2014年公募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超過20%。
根據海通證券近期發佈的權益投資和固定收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中,2014年嘉實基金以往擅長的固定收益領域位居第64位,在69家可比基金公司中名列倒數第五,從而將最近兩年的排名拉低至51位。
權益類方面,嘉實基金依然在末列位置苦苦掙扎。海通證券的數據顯示,嘉實基金在2014年的排名則為57位,最近兩年的排名則為47位。
“攤子鋪得這麼開,反而容易忽視其最原本的業務—公募基金業務。而穩健著稱的嘉實基金,在老鼠倉這件事情上受罰,可見潛在背後的管理並非那麼完美,也不是呈現給外界的穩健形象。”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近幾年,隨著公募基金髮展陷入停滯,嘉實基金展開了一系列行動,比如在海外成立了嘉實基金另類投資集團、設立第三方財富平臺和房地産投資公司。此外,還在謀求進入券商領域。
“此前投資總監戴京焦去負責籌備券商之後,固定收益跌到倒數第五位;另一方面,在權益投資上基金經理進進出出同樣是人員不穩。”上述基金人士指出。
在公募領域,去年嘉實基金還設立了首只參與混改的基金嘉實元和,嘉實基金越來越注重産品的創新,但是公募産品業績的管理反而不那麼令人關注。
面對2014年嘉實基金交出的答卷,趙學軍顯然要將多元化走到底。
趙學軍在今年的新年撰文中寫道,“真正的財富管理不能僅限于某一個領域,嘉實在資産管理業務的優勢既非‘大而全’,也並不追求‘小而精’,而是用十多年在傳統二級市場投資中所建立的主動管理投資能力,向上游投資範疇拓展所釋放出的優勢。好比“庖丁解牛”,庖丁經過多年曆練,深諳牛的各個關節肌理,手起刀落在最難的經絡部位都能夠分毫不差,在簡單的部位更加遊刃有餘。就投資收益獲取‘技能’的難易而言,二級市場投資的複雜與艱難,遠甚于私募股權投資、IPO等領域,而所獲收益卻微薄于一級市場。”
但面對如此不理想的業績,投資者又會怎麼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