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基的牛市煩惱:發新推舊難抵贖回
- 發佈時間:2015-01-23 09:00:29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公募基金紛紛公佈了其第四季度報告,公募基金2014年全年的數據也由此出爐。
這一波歷史性的牛市可謂是異常任性,幾次巨幅振蕩也讓市場摸不著頭腦。因此,公募基金四季報出爐之後,市場也想通過四季報的數據了解股票型基金在這一波牛市的表現幾何,是精確踩點還是滿倉踏空?
實際上,2014年終基金的排名戰被突如其來的牛市攪局,2013年股票型基金排位第一的中郵戰略新産業便節節敗退最終拱手讓出頭把交椅,而工銀瑞信金融地産憑藉四季度重倉金融地産股以單季度57.5%的複權凈值增長率笑到最後。
另一方面,牛市裏公募基金規模的變化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記者根據IFIND數據統計發現,此次牛市所在的四季度股票型基金卻出現了不小的凈贖回,而就全年來看股票型基金也出現了凈贖回。
1月22日,北京某大型基金主管銷售負責人證實了這一説法,按照其透露的資訊,自四季度以來股票型基金贖回嚴重,新發基金的募集規模加上老股基的持續行銷,無法填平贖回帶來的規模下滑。
股基牛市贖回“魔咒”
根據IFIND的數據,2014年股票型基金合計的凈贖回為1908億份。那麼既然2014年市場等來了牛市,可為何2014年股票型基金份額卻不升反降呢?事實上,就在牛市最轟轟烈烈的第四季度,股票型基金依舊不得不整體面臨著凈贖回的事實。
一位華泰證券基金行業研究員也分析道,從基金內部結構來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雖然大幅受益於 2014 年的上漲行情,並且新發基金在下半年也明顯提速,但是總份額及佔比依然呈現下滑態勢。其中股票型基金份額降幅高達11.17%。混合型基金雖然在上半年受益於打新股的高收益獲得了基金公司的追捧,但是從整個份額變化情況來看, 依然延續了下降態勢,其份額從2013年的6245億份下降到2014年的5909億份,降幅為5.38%。
該位研究員進一步表示,儘管股市行情火爆,但偏股類産品並未獲得相應的份額增長,反而出現了下降,這説明瞭投資者逢高贖回的心態明顯。
根據而在這些股票型基金當中,贖回規模最大的基金幾乎都是經歷過2007、2009年兩波牛市且在彼時份額增長不少的基金。
記者根據IFIND數據統計,2014年全年凈贖回規模最大的前20隻基金當中,僅有兩隻是在2009年之後成立的,而凈贖回規模最大的兩隻工銀核心價值股票基金以及廣發聚豐股票基金均是在2005年成立的。這兩隻基金在2014年的凈贖回超過了50億份的規模,其中工銀核心價值股票基金更是有92億份凈贖回。
另外,在2014年第四季度凈贖回規模最大的前20隻基金當中,也僅有兩隻基金是在2007年以後成立的,這其中四季度牛市表現良好的基金依舊面臨著大規模的贖回。其中第四季度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超過20%的幾隻基金均超過10億份級別的凈贖回,投資者出場心態堅決。
記者找出了2007年大牛市之時工銀核心價值股票基金申購贖回凈額的表現,其中工銀核心價值在2009年為凈申購,規模為41.75億份。
而2014年凈贖回規模第二大的廣發聚豐股票基金在2007年的表現更是驚人,其當年的凈申購為268.62份。
“也正是2007年牛市引發的規模大爆發,讓當年投資股票型基金的投資者在高位被套牢,如今在另外一波牛市到來之後,基金凈值回到當年成本價之後,這些當年的投資者很可能在解套之後迅速賣出。”前述北京地區基金業人士説到。
北京一位大型基金管理層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年初行情好的時候開始,股票型基金便遭受到了大規模的贖回,甚至不斷發佈新産品的申購也無法彌補如此大規模的贖回。
另一方面,一些基金公司最擔心的牛市來臨之後反而會遭遇到大規模贖回的情況也出現了。
按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掌握的情況,在年中的時候一些基金公司喊出牛市要來了的口號,比較典型的,嘉實基金在年中開始舉辦了二十余場講座,正是基於擔心基民在牛市開啟之初便贖回錯過了之後牛市的行情,但事後證明效果並不明顯。
業績效應拉動規模圖譜
公募基金對年度排名十分看重,投資者亦然。業績好,基金也賣得好。
根據IFIND的數據,全年股基業績排名前20的基金當中四季度有份額出現凈贖回的僅有4家,而這20家基金在第三季度卻有12家出現了凈贖回。這也説明,四季度中業績好的股基受到了投資者的追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海富通國策導向這只基金,該基金在第一季度的時候曾有將近6772萬份申購,但第二季度與第三季度卻連續兩季出現了過億份的凈贖回,其中第二季度的凈贖回更是高達2.6億份。
不過,這也與其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相關,海富通國策導向基金前三季度的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9.5%,僅排在所有股票型基金中的207位。
但牛市來臨之後,海富通國策導向一路狂奔,在第四季度創造了56.46%的凈值增長率,最終一路上升至全年排名的第二位。但是,儘管海富通國策導向在四季度高歌猛進,投資者卻並不買賬,其第四季度依舊為凈贖回,且贖回份額甚至高於第三季度。
而相反的例子,正是2013年以及2014年前三季度股票型基金頭把交椅的中郵戰略新産業基金,由於中郵戰略新産業在2013年優異的表現,其前三季度每一季度均為凈申購,且每季凈申購的份額均超過1億份。
但牛市來臨後藍籌興起,此前憑創業板一直領先的中郵戰略新産業,在牛市的四季度複權凈值增長率卻為-6.79%。但儘管牛市表現不佳,中郵戰略新産業第四季度卻依舊為凈申購。
“中郵戰略新産業的例子説明在基金份額方面是具有業績效應的,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對其過往的業績也是較為看中的。”北京地區一位基金業人士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