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一滑再滑 中歐中小盤基金稱錯過藍籌要轉型
- 發佈時間:2014-12-26 08:41:4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獲得2012年股基季軍、2013年股基倒數第4名的中歐中小盤在2014年的業績再度落後。
中歐中小盤昨日發佈轉型公告,稱將轉型為中歐行業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類型由股票型改為混合型,轉型後將定位於處於快速成長期和成熟成長期的行業與短期內處於復蘇景氣階段的行業,並稱“中小盤”的限制讓其錯過了大盤藍籌股的機會。
不過,令人無法信服的是,中歐基金公司旗下具備“藍籌”和“成長”主題的混合型基金中歐新藍籌、中歐成長優選回報卻同時跑輸同類平均水準。這不得不令人懷疑其所求的“轉型”,對改變業績落後的面貌不會有效。
中歐中小盤欲轉型
中歐中小盤昨日發佈公告顯示,將以通訊方式于本月末至2015年1月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認關於中歐中小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LOF)轉型有關事項的議案。
根據其轉型方案,該基金名稱由“中歐中小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LOF)”更名為“中歐行業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LOF)”,基金類別由“股票型”變更為“混合型”,也即轉型後,其股票資産佔基金資産的 60%-95%,而不再受限于《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中規定的股票基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資産投資于股票”的規定。此前由於該基金為中小盤股票主題基金,因此按照合同約定其 80%的股票資産將投資于中小盤股票,轉型後則變身為主投成長性行業股票的主題基金。
對於轉型的原因,中歐中小盤在公告中表示,原基金合同中,對投資範圍進行了較大約束,規定“不低於80%的股票資産將投資于中小盤股票”。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國企改革等不斷深入,加之滬港通的啟動,以藍籌股為代表的大盤股票呈現出較大投資機會。如果將投資範圍局限于中小盤股票,可能喪失大盤股票的長期或階段性投資機會,進而損害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
業績不好原因何在
不過中歐中小盤這個理由顯然不太説得通。
早在2012年末,中歐中小盤就憑藉對地産的重配在地産崛起的行情中一舉奪得了股票基金季軍的位置,年內累計凈值漲幅為29.34%。而2013年在以中小盤股尤其是創業板股為龍頭的結構性行情中,這只名為中小盤的基金卻一蹶不振,全年該基金均將房地産作為第一大重倉行業來配置,持有的前十大重倉股也有不少大盤股,並非基金合同中定義的“中小盤”。這使得該基金凈值虧損22.59%,一舉由前第三名的位置跌至倒數第四名的位置。
在2014年初原基金經理黯然下課之後,新任基金經理對持倉進行了大換血。重倉行業和個股均改頭換面,8月份原農銀匯理明星基金經理曹劍飛更被增聘為該基金的基金經理之一。然而,這一切對該基金並沒有特別大的幫助。
數據顯示,目前為止今年四個季度中僅有第二季度該基金業績漲幅跑贏同類基金平均值,全年其累計凈值增長率為14.62%,而同類平均為25.1%,其業績再次處於同類基金下游水準。另一方面,儘管下半年以來主要是藍籌行情為主,但仍然不乏基金憑藉中小盤股票取得不俗的成績。與其同為中小盤主題基金的匯豐晉信中小盤、泰信中小盤等基金分別在下半年以來凈值漲幅分別為41%、36%左右,中歐中小盤漲幅則不到20%。
除此之外,中歐旗下中歐新藍籌、中歐成長優選回報下半年以來分別僅上漲了12.48%和5.81%,跑輸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漲幅15.75%。尤其是中歐中小盤轉型後將定位於對成長性行業的重點配置,那麼中歐成長優選回報的業績墊底又將如何自圓其説?投資者是不是更願相信這是投研能力有限而非投資範圍有限?
轉型不是神藥
事實上,今年以來陸續有各類基金轉型。年初大成基金率先轉型,旗下被動指數型基金轉型成為主動管理的偏股基金,其後長盛等基金公司也加入到轉型的隊伍中,其中長盛同祥泛資源轉為長盛戰略新興産業,由股票型基金轉為混合型基金。此後,鵬華、光大保德信、華寶興業、萬家、長信、南方、華富等基金公司也各有基金轉型。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0隻基金轉型,但由於轉型力度、轉型方向各不相同,因此轉型效果也各不同。
例如分析師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盛同祥泛資源主題轉型為新興産業基金,相當於從一個行業基金變為另一個行業基金,雖然轉成新興産業基金有助於吸引資金,但能否解決規模過小的問題,核心還是要看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問題。如果投研跟不上,恐怕轉型之後規模也難出現較大增長。”事實印證了這一點,儘管今年以來長盛戰略新興産業年內累計凈值漲幅達到23.43%,在同類基金中排中上游,不過,其規模卻遭遇持續贖回,已由去年年末的0.63億份進一步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0.36億份。
由此看來,轉型固然要符合市場需求和趨勢,但投研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