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年末基金冠軍之戰花落誰家?

  • 發佈時間:2014-12-19 01:00: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伴隨著牛市預期的到來,2014年的股市風起雲湧,中小板創業板、藍籌股大盤股輪番上陣。尤其是近期券商股連續十幾天的瘋漲,也令股票基金同樣變幻莫測。2014年收官之日漸行漸近,總的來看,截至2014年12月16日,今年以來股票型基金收益較去年有所提高,各季度收益也呈逐漸上升之勢。年末排名大戰正激烈進行,最終結果如何,答案即將揭曉。

  工銀、中郵“戰火紛飛”

  借著年末這一輪A股異常活躍的漲勢,公募基金的排名也充滿了懸念。截至2014年12月17日,今年以來收益最高的為工銀金融地産,目前收益為91.99%。該基金投資標的正如其名,主要為銀行、券商、地産板塊。受益於近期金融板塊的瘋漲行情,該基金在一個月內漲幅逾40%,成功上位。而在離年末不到15天的時間裏,金融板塊是在短期調整後繼續強力拉升還是進入較長的盤整期,將成為工銀金融地産是否能繼續保持優勢的關鍵。

  有基金成功上位,必然有基金惜敗而退。中郵戰略新興將重點放在了新興産業在未來的發展潛力,基金經理任澤松選股能力強,2013年以80.38%的收益榮登股票型基金收益榜榜首。從今年年初以來,該基金同樣氣勢逼人,再次成為上半年收益最高的基金。“雖然目前居股票型基金的第三位,但是近兩天券商板塊進入調整期的同時,創業板塊卻上漲趨勢不減,近日,中郵戰略新興再次開放申購,是為了吸納資金做最後一搏還是避免年末獲利了結導致的大量資金流失?我們拭目以待。”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子涵表示。

  另一隻同樣具有衝擊冠軍榜實力的基金為工銀資訊産業。該基金主要投資于TMT行業,大多為具有創新能力及成長潛力的股票,包括佳訊飛鴻、久期軟體、朗瑪資訊等。從業績來看,基金經理的回撤控制較好,特別是在年初創業板調整過後,該基金維持小幅波動穩步上升的狀態。該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為86.58%,距離第一名工銀金融地産不到6個百分點,年末排名大戰更顯激烈。

  券商股集體發力 成長、量化型基金錶現不俗

  除了爭奪冠軍以外,堅持持有了今年排名前十基金的基民們也必然笑容滿面。排名前列的基金大多以增長、成長、可持續為主題。周子涵分析指出,這類基金有的基金經理個股選擇能力比較強,投資于一些低估值,從長期來看有較多上升空間的股票,例如寶盈策略增長股票華商主題精選股票的基金經理均擅長于精選個股,並且長期持有,以獲得絕對收益;另外,根據市場熱點,及時輪動行業同樣是採用較多的策略,浦銀安盛價值成長、財通可持續就屬於採用該策略的基金,及時根據市場行情順勢而入。

  量化基金同樣也是今年的熱門題材。量化基金持股分散,數量較多,通過多方因子選股有利於控制風險,也能挖掘出一些冷門卻有投資價值的個股。長信量化先鋒就是一隻表現優異的量化基金,從業績來看,今年以來收益為60.42%,雖今年來收益不及工銀金融地産,回撤卻很小,並且相比于行業集中的工銀金融地産而言,投資于這類基金規避了行業輪動的風險。

  本週非銀板塊的再度崛起也使得一些基金錶現不俗。券商股上演集體漲停潮,兩市19隻券商股,除了宏源證券臨時停牌外,其餘18隻齊刷刷封在漲停板,4隻保險股也都錄得6%以上的漲幅。受此影響,像全面跟蹤反應券商保險行情的易方達滬深300非銀ETF也牢牢封在漲停板上。而據銀河數據顯示,該基金累計凈值增長率已高達100.71%,成立半年凈值即已翻倍。

  市場普遍認為,近期由於兩融受益權轉非標和兩融業務專項調查的事件性影響,非銀板塊出現較大波動,但對兩融業務的檢查屬於市場短期過熱之下的常規風控措施,從中長期看,非銀板塊相對是更具備安全邊際和上升空間的板塊。今年前三個季度,非銀板塊的盈利數據逐季大幅向上改善,考慮到4季度同比業績基數較低,市場普通預計2014全年盈利增速有望在前3季度基礎上再上臺階。

  新週期基本配置滬深300ETF

  新的週期下,指數型基金備受關注,而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基金經理張婭日前接受採訪時表示,投資者可以將滬深300ETF作為新週期基本配置。

  “當前市場的根本驅動力是人們對中國新一屆政府結構改革産業轉型的信心,這一驅動力的作用要大於估值和流動性。只要根本驅動力不變,市場的大趨勢就不會改變。”張婭指出,其次,新産業週期打破舊的産業運作邏輯,建立新的産業次序,需要充分調動市場資源和力量,這是結構改革的核心,讓市場力量來重新醞釀新動力。已經很明顯的是,未來資本市場所主導的直接融資將在這一過程中擔任重要的角色,這就是衍生於信心之上的另外一個值得堅守的核心驅動力。

  張婭分析,在新産業週期中,如果投資者還沒有足夠專業的能力去選擇具體産業方向,但是對新週期持樂觀態度,可以放心配置大金融,因為無論未來走出來的成功産業是什麼,金融永遠是實體的一面鏡子,就如一個硬幣的兩面。而無論一個經濟體處在怎樣的階段,製造業永遠會是核心,因為他們通常涉及較長的産業鏈,能夠有效帶來就業,同時也與人類的工作生活所需緊密相關。不必説德國,連美國也在重新強調製造業的回歸,所不同的是,如今的網際網路和其他科技技術會帶來有效需求邊界的拓展和效率的提升,這些技術如果不有效嫁接在這些傳統産業上也將是無意義的。所以傳統産業的生命力仍將繼續,特別是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那些既強大、有資源又能靈活轉變機制的企業將繼續散發魅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