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基金
6月21日,滬指開盤下跌0.24%,跌破3000點關口。市場波動加劇,行情為何糾結反覆?
糾結反覆,市場在擔憂什麼?
一是由於盈利預期的“反反覆覆”。
無論是從A股還是從港股維度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已經開始築底,但需求的不足卻壓制了價格水準,進而抑制了市場對於盈利動能上漲的預期。
在盈利築底的趨勢下,市場開始對相關行業的反轉預期進行博弈。然而,由於盈利上行動能的不足,這種博弈更多體現為預期之下的震蕩行情。
二是由於風險偏好的“一波三折”。
地産政策的成效尚未顯現,加之對小微盤股的憂慮,成為了拖累市場風險偏好的兩大阻礙。
地産鏈的回調主要源於信心不足,當政策利好頻出,市場交易的是利好兌現的邏輯。而微盤股的調整則是受到了“僵屍空殼”、“害群之馬”以及績差公司快速出清等帶來的情緒衝擊。
三是由於交易主線的“雲裏霧裏”。
穩增長的節奏略有滯後,地産政策的效果也存在時滯,使得經濟復蘇的趨勢性特徵不甚明顯。當經濟的復蘇斜率相對平緩,導致投資者預期不定,市場交易便呈現出高度的“資訊依賴性”。
市場前期缺乏一個具有引導力的主線來“把控全局”,缺少了增量資金的涌入,自然也就削弱了整體的賺錢效應。(來源:國金宏觀)
A股後市怎麼看?
展望七月,市場破局的關鍵或許在於以下兩大積極因素的逐步落地。
一是財政支援力度的加大與實物工作量的加快。
根據財政部的發行安排,5月官宣的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涉及期限為 20 年、30 年、50 年,擬於 5-11 月分22次發行,平均每次發行規模約為455億,發行高峰預計在6、8、10月。
圖: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情況與安排
儘管地方對於項目抓手的規劃也是需要考量的問題之一,但經歷了6月的發行高峰之後,實物工作量的改善或將在後續逐步落地。
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通過財政手段擴大政府投入是宏觀經濟調控的應有之義。(來源:發改委主管中宏網)
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首先有助於加快政府投資,同時激發民間配套投資、拉動內需,並且明確了“兩重”領域的投向,指向有效需求的高品質提升,帶動新質生産力的加速形成。
其次,財政節奏提速有助於提振宏觀築底企穩預期,提升市場對於中國權益資産的風險偏好,在關鍵時刻提振市場信心。
(來源:中國政府網、海通證券)
二是重要會議臨近帶來的政策預期改善。
本次重要會議將於7月召開,偶數屆的三中全會歷來意義重大,或將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各項改革方針的推出值得期待,市場對於中長期發展的預期有望隨之重新校準。
中信證券統計發現:以往三中全會召開前的兩個月都出現了市場小幅回調和成交分位數的大幅下降,而會議開後的一個月,無論是指數還是成交水準都迅速回升。
又見3000點,無需過度恐慌
從歷史數據來看,自2007年上證指數首次站上3000點至今,一共經歷過50多次保衛戰,但即便曲折反覆,但是不管用時長短,大盤最終都能再次站穩,重新開啟一輪上漲。
如果選取歷史上3000點左右的位置分別買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以及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統計持有至今指數的收益情況可以發現,除卻22年至今下修三年的“漫長的季節”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表現欠佳外,其餘年份兩隻基金指數的漲跌幅和年化收益都很可觀,且時間跨度越長,表現相對更優。
此外,偏債混合基金指數也充分體現了債券穩定性與股票增長性結合的特點,穿越牛熊,其區間漲幅和年化收益都很“抗打”。
正如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所説:“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種東西有風險的時候,他們不願購買的意願通常會把價格降低到完全沒有風險的地步。”
在當前這個充滿變數的時刻,更適合“多看少動”,能夠持有部分籌碼,又能擁有一定的流動資金,關注止跌、反轉信號的出現,通過定投或分批買入確認趨勢、加大勝率,同時能夠以合理甚至被低估的價格持有優質資産,或許才是投資中最為深刻的智慧。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