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歐財富
從節前大反攻到現在,A股已經成功六連陽,眼看3000點也快要收復了(數據來源:wind)。
在A股還沒有開市的第一個節後工作日,A股就上了熱搜,因為節前連續三天的放量大漲,起到了提振信心的效果;而A股休市期間,海外市場大多上漲,中國資産更是全線大漲。在這樣的氛圍烘托下,要説大家對A股沒有點期待,那也不太現實。
雖然市場這幾年持續震蕩盤整,現在大家的賬戶受傷還比較嚴重。但六連陽的市場還是讓股市的“人氣”又回來了不少,關於投資的討論也又多了起來,甚至擔心自己沒來得及進場的聲音也出現了。
這就是下跌的時候,哪怕倉位只有一點點,也會覺得很煎熬,但是在上漲的時候,只會擔心自己的倉位不夠多。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個時候,比照上面這樣的心情,我們也想分享兩點關於投資計劃的想法:
與其擔心踏空,更應該拒絕“倉位倒置”
什麼叫倉位倒置?就是在市場處於下跌趨勢時,大家因為害怕,拒絕甚至拋售成本不高的籌碼,卻在市場上漲時,越漲越追,去追逐成本日益提升的籌碼。
這一部分人群並不是少數,中證報公佈的《2022年公募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中顯示在2017年-2022年6月間,中高位置買入的投資者的佔比,要遠高於低位佈局的投資者的佔比。
這一行為的背後,其實是“別人恐懼時我更恐懼,別人貪婪時我更貪婪”的順人性寫照。
所以,與其要用“搏一搏”的心態去追逐市場的熱點,更簡單的做法,不如看看,哪些是長期來看更划算的選擇,並在自己認為物超所值的時候,以不太高的成本耐心持有、累積手中的好資産。
更應該做好的是,資産配置
其實這一波市場最熱的主題,還是在Sora引爆的TMT和國企改革消息引發的中字頭行情上,是不是有點眼熟?像極了去年上半年的劇情。
當我們以後視鏡視角,去重溫2023年,如果我們努力預測、努力追漲、努力抄底等不同的選擇,分別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投資結果。
結果是,在面對市場波動加劇的大環境,一些過於集中的投資方法論可能並沒有辦法給到我們太好的投資體驗。相反,做好資産配置,可能是更適合大多數普通人的好計劃。
“不預測,要應對”,經歷過這幾年的市場波動調整後,相信大家對這句話會更有感受,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做好資産配置。
回顧春節前後的市場表現,節前國家隊擴大購買範圍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此前流動性導致的負向反饋,因此大家看到節前一週市場的反彈也非常明顯。
A股休市期間,好消息也是絡繹不絕,比如開年以來的經濟基本面不乏亮點:金融數據超出預期,假期出行消費數據較佳;美國通脹數據雖有反覆,但港股在春節假期的堅挺表現代表投資者情緒已經有所企穩。
希望這一波調整已經過去,隨著春天的到來市場溫度也能逐步攀升。
當前權重指數和成長類指數的股市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準附近,已經充分反應了此前對企業盈利預期的悲觀情緒。隨著預期的修復,反彈可期,反彈的可持續性則取決於兩會政策以及實體經濟數據的表現。
我們相信,後續的兩會、政治局會議的增量政策可期,能夠繼續提振大家的信心和風險偏好。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