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攻玉之道,嘗問于賢。面對投資市場的風雲變幻,華商基金誠意推出《華商好基會》專欄,以期通過華商基金資産配置部獨立、專業的研究視角,為各位投資者提供專業、審慎的觀點,傳播長期、理性的投資世界觀與方法論,分享合理、實用的資産管理智慧與經驗。華商基金立志超越一時的市場低谷或高峰,努力成為投資者駛向財富彼岸的忠實、長期的伴侶。
正文:
遙想起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道家強調“無為而治”,注重通過引導的方式治人;法家強調“性本惡”,認為追逐貪婪是根深蒂固的人性,治人必須運用強制手段。
類比之下,基金的陪伴更像是一種理念引導,可能很難根治本固的人性,但不失為糾正投資者誤區的良方之一。
這就引出兩個大家關心的問題:一是投資者為什麼要買基金,二是投資者為什麼需要基金的陪伴。
為什麼要買基金
擺在投資者面前的有房地産、存款、理財、黃金、股票、基金等一系列潛在財富密碼,“逐利”是選擇開啟哪個的核心。
房地産是居民財富中目前最主要的資産,但經濟向高品質轉型的時代背景下,繼續依靠房價增值的思路可能難以復刻早前輝煌,而租金回報率又比較有限,以北京二手住宅平均租金回報數據為例,截至最新約1.4%。
存款+理財則是目前居民最主要的金融資産之一,然而儲蓄可能面臨“收益率跑輸通貨膨脹率”的風險,以一年期定存利率為例,最近10年均值約1.7%,不及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同期月均同比的1.8%;理財由於産品底層投資較為保守,在增值方面或難有顯著的收益率空間。
實物黃金是近兩年熱度較高的一種另類投資,上海金價格近10年的年化增長率高達約6%,看似增值能力較強,但不可忽略的是交易損耗,比如手工費、手續費,以及黃金並不分配利息的事實。
股票則是一種兼具高風險和高增值潛力的資産,但A股市場經過近30年發展,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意識到與專業機構之間的能力差距,體現為A股市場的散戶市值佔比趨勢下降,機構化程度不斷提升。
上述背景下,不少居民將目光投向基金,國內公募基金的最新非貨幣基金規模已經接近16萬億元,如果算上貨幣基金則總規模在今年6月首度超越銀行理財,不容小覷。
為什麼需要基金的陪伴
投資者踏入新領域難免好事多磨,尤其是對於風險等級較高的權益基金,即底層資産主要投向股票的基金,整體的基金持有體驗仍有待提高。參考《公募權益類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中的樣本數據,截至2021年3月31日,過去十五年,主動股票方向基金業績指數年化收益率為16.67%,而對應時間節點,歷史全部個人投資者的平均收益率僅8.85%。
造成“個人投資者少賺錢”的直接原因是非理性交易、選基能力不足等,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許多投資誤區因為貼合人性而難以繞開。
比如對於習慣於投資房地産、存款、理財的投資者,這幾類資産過往表現出較強趨勢性,趨勢交易的策略比較有效,但照搬至波動率更高的權益基金上可能會嘗到經驗教訓。最終會發現,逆向投資與追逐趨勢的交易策略分別適用於不同階段的市場,典型的例子可以拿一位深度價值基金經理與一位積極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做業績對比。
另一個常見誤區在於基金選擇,如果拿跑馬拉松VS百米衝刺做比喻,那麼大多數投資者可能把選擇權益基金當成了百米衝刺,即傾向買入短期業績突出的基金,但更理性更長遠的做法或類似跑馬拉松,即更要考慮短期業績鋒芒畢露的風險。
好在誤區的特點是可糾正性,只要是可糾正的那就有合理引導的意義,這種引導便是基金的陪伴。
本期總結
基金的陪伴,最主要的目的或是引導普通投資者更理性地看待自己身處位置,再一步一腳印地向上攀登、向遠行進,但“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根深蒂固的人性弱點不是那麼容易改變,但至少在正確方向上就是好的開始。
本文來自華商基金資産配置部研究員李健。
數據説明:以上數據來自萬得資訊。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