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基金
近日,公募基金三季報披露完畢,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數量達到11,239隻,市場規模達27.16萬億元。(來源:Wind)
全市場所有公募基金持有A股的市值為5.39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比例由二季度末的6.65%升至6.70%,蟬聯A股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來源:興業證券)
作為市場風向的“指南針”,公募基金的操作往往對投資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公募基金在每個季度的動向都備受關注。
三季度的權益市場陰晴不定,從“政策底”到“市場底”的過程中,投資主線並不分明,那麼,公募基金在三季度整體進行了哪些操作?本次三季報裏到底透露了哪些投資線索?
三季度基金的持股倉位變動?
從持股倉位變動來看,儘管三季度市場情緒較為脆弱,主要寬基指數悉數下跌,但公募基金呈現出逆向佈局的態勢。
三季度末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股票倉位分別為89.62%和87.88%,相較上季度末分別上升0.01和0.05個百分點。
此外,據興業證券統計,可以根據市場狀況調整股債配比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在權益倉位調升方面尤為顯著(較上季度末上升0.16個百分點),符合我們對於市場正處於較高勝率“磨底區間”的認知。
當然,由於主動偏股基金當下的倉位整體處於2010年以來的較高水準,市場的賺錢效應與信心也尚在恢復途中,在新發規模等增量資金連續入場之前,市場可能仍將維持存量資金博弈局面。在經濟基本面與産業趨勢的共識形成前,不妨淡化指數波動,重視結構性機會。
(來源:華西證券、興業證券、中信建投證券)
三季度公募基金都買了啥?
板塊方面,主機板倉位略有回升,不過仍處於歷史低位;創業板持倉佔自21年二季度以來持續下降,但整體仍超配;此外,科創板略微下降,港股明顯提升,且二者配置比例均來到90%分位點之上,表明看好程度處於歷史高位。
風格方面,三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明顯加倉消費和週期,減倉成長。但從絕對配置比例來看,成長風格仍然是公募基金的“心頭好”,佔據主導地位。
行業動向方面,三季度權益類基金主要加倉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和非銀金融。其中,白酒、CXO、創新藥等細分領域增配市值領先。
減倉方面,三季度基金減配幅度較大的行業主要是電力設備、電腦和通信。
持倉佔比方面,截至三季度末,主動偏股型基金絕對倉位前五大行業分別是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力設備、電子、電腦。其中,電力設備退至第三位,而醫藥生物在時隔2年後重回前二。
(來源:華西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興業證券)
基金三季報中傳遞出哪些投資線索?
1)關注成長方向的擁擠度出清
三季度公募基金配置整體向主機板藍籌傾斜,成長風格則遭遇了較多減配。但值得注意的是,成長方向的代表性板塊——新能源産業鏈經歷的持續減倉已超過1年,在三季度末的配置比例較前期高位已下降近50%。
(來源:Wind、海通證券,截至2023年Q3)
廣發策略研究顯示,從電子、醫藥等行業的歷史配置經驗來看,超配比例連續回落一年半左右、超配幅度降到1倍以下是籌碼壓力緩解的信號。當前新能源各子賽道當前籌碼消化程度:風電>儲能>光伏>新能源汽車。不妨關注賽道在擁擠度回落後可能醞釀的反彈機會。
(來源:廣發策略)
2)關注“低估值+困境反轉”的勝率窗口
三季度公募基金主要加倉了悲觀情緒與估值消化較為充分的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同時基於經濟週期底部回暖、消費復蘇的預期增持了汽車、家電、有色等順週期方向,在加倉思路方面呈現出一定的“低估值+困境反轉”特徵。
事實上,歷史經驗顯示,低估值策略在四季度往往更加有效,體現的是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預期越低的行業越具有短期獲取超額收益的可能。
當然,目前市場整體水位線並不高,但從估值來看,市凈率處於近3年15%分位以下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週期、金融、地産、半導體、食品飲料、汽車等方向,可以保持適當關注。尤其是對於具備低估值+成長雙重屬性的新能源車、半導體、汽車等。
(來源:Wind、華夏基金,2023.10)
3)關注港股的底部“可為期”
據統計,相較于A股,港股有一個“迴圈往復”的規律。即在港股估值較低的時期,港股在下一個庫存週期往往跑贏A股,包括2008-2012年、2016-2019年,以及預期的2023-2025年。三季度主動偏股基金顯著加倉港股,港股持股市值佔比為10.1%,相較三季度環比上升1.0個百分點。(來源:國信證券)
儘管港股的反轉還需要得到國內經濟數據繼續改善和海外流動性緊縮告一段落的驗證,但總體而言,目前恒生指數的估值仍然處於歷史低位,市凈率僅有0.87(來源:Wind)。在這個位置從長期來看,機會理應是大於風險的,港股可能再次進入可為期。
4)關注科創板的時代投資機遇
從2019年開板至今,公募基金對科創板的配置比例日益上升,當前已接近10%。
(來源:Wind、海通證券,2023年Q3)
從去年二十大提出“安全與發展並重”後,科創板在未來的機會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科創50以及新出爐的科創100指數也因此站在了聚光燈下。同時,在匯聚了一大批尖端科技産業集群的背景下,“硬科技”已經成為科創板的一個鮮明標簽。
站在當前,我們依舊看好科創板塊在未來幾年的機會。一方面,從募資-創收的角度看,23年科創板盈利有望開啟向上週期,類似2012年底的創業板,從更宏大的角度看,科創板中大批TMT相關個股直接受益於數字經濟的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感,是與時代同行的投資。(來源:海通證券)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