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私募人物 > 正文

字號: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對本輪行情的總結與反思

  • 發佈時間:2015-07-07 09: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最近這三周,A股市場發生了股災一樣的快速下跌,微信裏各種新聞、觀點、情緒的表達也非常多。我也需要對我們的運作情況、投資思路做一個反思和總結。

  在4、5月份的時候,因為中小創業板指數的快速上漲,同行的産品也多有表現優異的,我們確實有跟隨的壓力,注意力都集中在:哪些股票還能漲?能不能跟上指數(同行)?上漲的理由還有ABC.....。

  不要走了太久而忘記自己為什麼出發,事後來看,這裡面有很多顯然而被忽視掉的道理:

  一、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們怎樣看待自己行為的本質?在我們都普遍承認泡沫存在的時候,投資的本質行為是基於基本面和合理預期下的真實成長,還是亢奮和樂觀情緒下的資金博弈?

  基金經理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透過各種資訊抓住事物本質的能力,如果我們是基於各種資訊在決策而不是基於對核心本質的理解,這樣的決策談何有價值?

  進一步説,抓住本質才能對應系統化解決方案。我認為各種投資方法都有合理性,做基本面還是做資金博弈不分優劣,但如果自己做的是博弈那就按博弈的系統來,不要宣傳時説是基本面投資系統自己也真信了,那就容易宕機。

  二、不屈服於排名

  在牛市的時候,有太多的暴富神話讓人心態失衡,為什麼我沒買那麼多?泡沫就像牛市裏的下的金幣雨,是有人盆子大接的多,甚至接到了金山,但我們參與其中,能接到就是好運啊,為什麼“攀比心理”的影響那麼大呢?

  這一輪市場裏,場外配資、兩融資金、私募、公募等參與主體都具有賺錢加倉、賠錢減倉的特點,追漲殺跌的屬性,這就構成了市場內在的不穩定的根源,大漲大跌的結果。排名機制其實不只在基金中存在,應該是在社會中廣泛存在,中國這麼遼闊廣袤的國度,又容易産生高度一致認同,真的不應該只用金錢或社會成功來給大家排名,和別人比較是所有煩惱的來源。在以色列,為什麼創業氛圍特別好,就是因為猶太人把經商失敗看得正常,用創新而不是成功學來衡量人。

  我自己的總結,每個季度的焦點真的和上一階段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和後視鏡裏的冠軍去比較,屈服於排名機制(指望環境不給我們排名是不現實的)。要擺脫排名機制就要做好某一階段被市場打臉的準備,但不吸取教訓我們的虧都白吃了。

  如果這樣做,事情真的可能會變得不一樣。最簡單的例子,可能市場大反彈時我沒有參與,因為我如果堅持基於基本面的、穩健收益目標的系統,這個系統裏就沒有善於炒短期反彈的辦法。但是,我的投資系統會重視對風險的控制,對市場中線投資價值是會有判斷的,對基本面投資價值是會有判斷的。

  三、風控機制

  在我們的投資系統裏,風控機制是剛需的。但在具體執行中,我們也有教訓,是減倉了,可是減到4成,還是1成,還是0。這裡面還是有巨大區別的,説明機制還不夠詳細全面。如果既然決定撤軍了,還留1個師在那裏幹嘛?

  解放戰爭的時候,為了把戰役準備做好,粟裕幾天幾夜沒有睡覺,但是集中兵力開打還是分散轉移都是明確的,沒有把有生力量留給敵軍圍殲的。我們可以找很多理由,但是能比戰爭時期更困難嗎?壓力能比那時候更大嗎?

  我們很多時候不敢做的決策,藉口是外界有影響,本質上還是自己的習慣心理,習慣了熊市就不敢加倉,習慣了牛市就不敢減倉,屈服於習慣而不是客觀規律。

  行文至此,我想總結的是對工作中決策依據、運作機制的反思。在5月24日的總結裏我們做過科技股市值已經非常大的計算,但實際上我們也沒做特別好的應對。現在市場已經降溫很多,希望我們能重在執行。

  最新的資訊,央行、證監會、匯金等已經拿出了一系列大招穩定市場,我們覺得市場最終會被穩定下來,併發生一定的風格轉換。我們希望帶著總結和反思,做好未來的準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