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市場評論 > 正文

字號:  

野蠻擴張后遭遇清盤風暴 私募倖存者反思硬傷

  • 發佈時間:2015-09-13 07:5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瑟瑟秋涼,高調半年多的私募迎來了悲傷時刻。

  截至8月底,私募清盤的數量遠超去年,而且提前清算的産品大幅增加。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截至2015年8月31日,清算的産品已達1437隻,其中提前清算466隻,佔比32.43%。而去年全年清算410隻産品,提前清算59隻,佔比僅為14.39%。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陳夥鑄告訴經濟觀察報,6月份A股掉頭向下暴跌後,清算産品大量增加,其中提前清算的比重加大,大多為跌破凈值被迫清算。

  國內私募行業發展至今,正在面臨最為嚴峻的清盤危機。而就在今年上半年,這個行業還正處於體量的擴大和發行産品劇增的疾速擴張狀態。

  多位私募人士在今年年初接受經濟觀察報採訪時,都表示出今年將增加産品發行、擴大公司資管規模的計劃。除了老牌私募的産品和規模擴容外,上半年行情大漲時也涌入了一批新私募。其中不乏有魚龍混珠的成分。而一些新成立的私募也存在著風控機制不完善等弊病。

  上半年狂熱的資本市場,更是讓許多人冒險高位建倉。牛豐私募在近期給投資者的公開信中提到,該基金在6月初滬指5100點上方建倉。截至9月2日收盤,牛豐2號凈值為0.37。

  自去年以來一路高歌猛進的私募,是時候停下腳步。私募基金以追求絕對收益越來越受到高凈值客戶的追捧,但其在野蠻擴張、跑馬圈地的同時,仍存在著不少需要完善和改進的方面,例如在建立風控等管理制度上缺乏知識和經驗支援,以及投資原則、投資紀律等等。一輪大面積清盤的狂風暴雨過後,優生和倖存者,亦在深刻地反思重塑,尋求長遠發展之道。

  根據Wind數據,國內私募發行産品總數在今年4月達到高峰,繼而從6月起開始接連下滑。

  人才參差不齊

  前有老牌私募清水源,後有新兵牛豐基金,不少私募在虧損時多少都會把責任推給市場。諸如,“沒有料到市場會有如此高強度的調整”,亦或是“政府利好政策頻出,不敢減倉而高倉運作”等等,鮮有提及專業擇時和選股能力。而同樣市場中,亦不乏澤熙這類勝出者。

  隨著私募清盤産品的增多,私募“大散戶“化的質疑也開始傳出。

  相比公募,出身較為草莽的私募歷來不問出身。以私募管理人的過往從業經驗來考察,私募基金管理人被劃分為民間派、券商派、媒體派、公募派和其他金融機構派(保險、期貨等)幾類。

  去年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等鬆綁政策暖風吹起後,私募産品發行增加,行業提速發展,更是加劇了優秀人才緊缺的行業問題。

  然而,大到整個私募市場的擴張,小到一傢俬募公司的擴張,人才緊缺是被忽視的問題。因此,不難看到,一些私募對不同産品採用了複製策略,以應對管理規模上升所帶來人手不足。然而,這意味著當該策略失效時,多個産品將接連受到牽連。今年7月份出事的清水源便是如此,旗下多個産品的策略基本一致,導致一隻産品清盤拋售股票會導致內部多只産品踩踏。有投資者質疑當時只有30億管理能力的清水源實際上管理著超過30億的資金。

  記者最近幾個月的走訪發現,有不少新成立的私募尚未組建完整的團隊便已發行産品。所謂的投研團隊和風控體系更是處於籌建狀態。

  對一般投資者來説,在數量眾多,資訊缺乏的背景下選擇靠譜的私募基金,更是需要火眼金睛。目前,許多私募借助券商和金斧子等第三方代銷渠道。這些渠道多少會對代銷的産品進行包裝美化。這就更加考驗投資者的辨別能力。

  深圳一位老牌私募人士認為,投資者應選擇正規的第三方機構。他指出,銀行、券商等第三方代銷機構對所銷售的陽光私募産品都會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篩選。

  華泰證券研報則認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背景是很重要的考量指標。

  華泰證券統計今年以來截至6月30日的數據顯示,公募派整體的業績分佈比較均勻,相比民間派(含媒體派)不存在明顯的尖峰的特徵,並且公募派業績為負收益的比率只有3%,而民間派業績為負收益的比率為20%,可見民間派整體的業績波動相較與公募派的波動性更大。

  公募派由於大多都經過比較系統的投資研究培訓,屬於是整合化學校似的人才培養體系,因此這一群體的投資理念是比較一致的,整體業績都比較均勻,不會出現非常離譜的高收益和低收益。

  而民間派多數屬於個人大戶或者是對投資有著強烈愛好的個人投資者轉型而來,由於這一部門群體沒有受到過非常正統的學校似的整合培訓,他們的操作理念大多數來自多年對市場的觀察總結,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因此這一群體的操作方式相差比較大,因此也會導致業績的差異非常明顯。

  華泰證券進一步指出,選擇公募派的私募管理人就比較像學校如何選擇優秀學生一樣,可以通過觀察其過往在管理公募基金的業績與同期的同類型産品比較得出,一般至少要是其過往的同類同期産品的前50%才能算上比較優秀。

  沒跟上的風控

  與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突出的特點是資訊披露不充分,投資限制較少,較多的使用杠桿,賣空等手段。然而,不看重風控,卻是私募最大的硬傷。

  尤其是隨著今年上半年高凈值人士對私募的追捧,很多私募規模一夜成長,卻出現了缺乏管理大規模資金的短板。規模扶搖直上之時,風控更是沒有跟上。

  七月中旬處於清盤漩渦的清水源是在問題暴露後,才設置專門的風險控制委員會,專門負責對不同産品的倉位高低、持股集中度進行動態跟蹤和及時預警。

  經歷過極端行情後,一些私募儘管沒有遭遇清盤危機,但也從中吸取經驗,加強自身管理。

  這一兩年的“公奔私“潮流,進一步促使公募的管理模式被運用到私募,尤其是風險控制體系。原公募基金經理、望正資本董事長王鵬輝希望能將公募完備的管理體系和私募市場化的運作機制結合。 經歷過今年的極端行情後,他在內部強調了對流動性的管理,要求對個股的集中度要保持警惕。記者了解到,望正資本已在這方面設置了更為嚴格的紀律,以保證控制單只股票的持倉比例和絕對金額,要保證基金的整體流動性。

  隨著,去年和今年,“公奔私”人數的增加。私募風控“公募化”在再次風起。公募派的基金經理以基本面選股為主,有較為嚴格的風控標準,會將投資決策與交易決策分開。他們並不直接參與股票的買入與賣出,會下達指令由交易員代理完成。

  事實上,公募派私募在風控方面早已走在前列。私募排排網在2011年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從目前的陽光私募建立的風控體系來看,較為完善的是公募背景的私募公司,如星石、從容、尚雅、武當等,而這些公司大多是採取事前、事中、事後模式進行風險控制。

  目前私募産品普遍設立止損線和清盤線,被認為對投資者並不能形成真正的保護層,反而鼓勵了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進入。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曾令華表示,以股票型私募為例,一般私募的清盤線設置在0.8元左右,使投資者認為最大的風險在虧損20%左右(姑且認為能在0.8元全部賣出)。

  今年以來,隨著清盤産品數量的增多,清盤線機制的功過備受爭議。事實上,目前也出現了不少瀕臨清盤線的産品計劃與投資人協商,降低清盤線。

  具有風控價值的清盤線出現了異化。曾令華進一步指出,在市場回調時,由於清盤線的存在,管理人傾向於減倉。如果遭遇了6月至今的連續巨幅下跌,那麼基金就要每天在跌停盤上挂股票,與融資盤平盤異曲同工。

  另有一些市場人士則認為,最好的風控便是做好投研,將風控融于投研之中。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如果能夠找到最好的種子選手,又能排除集體情緒的頻繁干擾,還能定位公司處於成長的早中期,那麼這筆投資的勝算已極高。“剩下主要的風控就是買到低價,剩下最大的風險就是買到高價。但這條比看懂公司還難。”

  隨著股指期貨等新興對衝工具的出現和普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私募管理人提出了利用股指期貨進行風險對衝的需求。不過,現實中,卻存在著不少難以實現的障礙。在中國,多數股票型私募的基金經理都還是精選個股者,並不熟悉股指期貨的運用。另外,早年成立的産品中並未有引入股指期貨,因此若要使用,需徵求所有投資人同意,更改協議。

  2008年的大熊市曾經讓一波沒有風險意識的私募倒下。朝陽永續的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後的5年,私募産品清盤數量逐年增長。2015年的這次股市大震蕩又會洗刷掉多少尚未真正長大的私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