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今年股市的低迷行情減緩了公募基金公司人才流失的壓力,但是前幾年“奔私”潮所引發的負面效應,如今已經逐漸在公募基金産品業績上慢慢得以體現。這種連鎖反應在業內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銀河基金身上顯得尤為清晰,下面小編就為您仔細梳理一下!
高管接連“奔走”人才困境凸顯
公開資料顯示,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6月14日,是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按照市場化機制批准成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作為行業內首家基金公司,其股東也必然是赫赫有名。包括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控股股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首都機場集團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央直屬國有金融企業,出資人為中央匯金公司和財政部。
對於這樣一家有深厚底蘊的基金公司來説,其投研實力和投資能力也可見一斑。在2013年以前,銀河基金旗下的産品經常上榜年度10強榜單,並坐擁成勝、王培等一批成長股投資幹將,其“銀河現象”也被業內視為標榜,但此後不久,這樣的輝煌就在人才流失中漸漸褪色了。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在2014年以來的“奔私”潮影響下,2015年5月23日,銀河基金股票投資部副總監、明星基金經理成勝也公告由公奔私;6月23日,公司旗下銀河藍籌和銀河靈活配置基金經理徐小勇離職;8月18日,公司總經理尤象都因個人原因離職。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5月,成勝加入銀河基金,歷任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股票投資部總監助理、股票投資部副總監等職務,並自2010年開始管理基金。先後管理過銀河行業優選、銀河主題策略和銀河美麗股票三隻基金。
從其從業經歷來看,成勝與銀河基金共振出了一段光輝歲月。據CHOICE數據統計,成勝管理銀河主題策略混合基金期間,取得475%的回報,在343隻基金中排名第一,大幅超越業績比較基準384個百分點;在管理銀河行業優選基金期間,業績同樣出色,共取得340.87%的回報,在256隻基金中排名第二位,大幅超越業績比較基準270個百分點。此外,成勝所管理的銀河美麗股票基金,任職總回報169.7%。
在成長股快速上漲的背景下,成勝聲名大噪。2013年,他所管理的銀河主題策略和銀河行業基金分別以73.51%和53.85%的年度總回報分列全市場336隻可比普通股票型基金第3和第9,成為銀河基金的“股基一哥”。
徐小勇有著20年證券從業經歷,曾先後就職于信達信託和銀河證券。于2002年6月加盟銀河基金,屬於公司元老,歷任行業研究員、高級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銀河銀泰理財分紅的基金經理、銀豐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
自2010年7月16日管理銀河藍籌以來,徐小勇取得了153.4%的收益。而他于2014年2月11日至2015年6月24日管理的另一隻基金銀河靈活配置,任期回報為173.8%。無獨有偶,兩人曾經管理的基金均在他們離職後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本週,原銀河基金總經理尤象都創辦私募基金並獲得備案的消息引發業內關注,這位帶領銀河基金取得了驕人業績的公募掌舵人,和旗下多位基金經理一樣,在辭職後迅速成立自己的公司,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平臺。
公募産品業績下降明顯 規模縮水嚴重
在“老人”紛紛離職後,後任基金經理的壓力明顯增加,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截至目前,銀河基金僅有11位基金經理,但基金數量卻多達50隻(A、B、C類別分開統計),這意味著平均一個基金經理要管理4隻以上基金。而在如此高負荷的情況下,再加上行情的動蕩難測,基金業績的下降也就成了必然現象。
Wind資訊統計顯示,銀河主題策略基金在成勝管理的2年8個月時間裏(2012年9月21日~2015年5月22日),累計取得了475%的回報,在同類392隻基金中排名第2。成勝離職之後,該基金遭遇了兩次換將,先是王培在接棒成勝管理的近9個月時間業績大幅下滑,同類排名跌到209位(460隻基金),勉強擠進了前50%。2016年2月,王培離任由基金經理張揚接任,自那以後,基金業績遭遇坍塌,在同類484隻基金中僅排在415位。短短一年時間裏,銀河主題策略基金業績由前三跌到了後15%。
其他多只基金的業績排名也相對靠後。銀河轉型增長在2015年5月12日成立以來,業績在347隻同類基金中排名311位。銀河消費驅動在基金經理盧軼喬于2012年12月21日接手以來,在398隻基金中排名249位。整體而言,在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中,銀河基金旗下鮮有基金能排在行業前50%。
高管團隊的不穩定也波及到了公司規模的發展。CHOICE數據顯示,從2013年初到2015年一季度末,銀河基金的規模始終在200億份左右徘徊,隨著2015年的牛市才于當年二季度末達到364.79億份。但不幸的是,2015年下半年股市的暴跌,以及2016年的持續低迷再次導致其管理規模縮水,截至今年一季度,銀河基金管理規模為326.58億元。
在公募管理規模和基金業績均不如意的情況下,銀河基金把目光轉向了資管業務,但由於其自身業務管理不規範,在去年10月份時曾受到證監會處罰。
子公司業務激進 遭監管層處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去年10月份,證監會決定擬對1家基金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特定客戶資管計劃備案6個月的處罰,此外另對1家基金公司、2家基金子公司採取責令改正,並暫停辦理特定客戶資管計劃備案3個月的處罰,隨後確認其中一家子公司為銀河基金旗下的銀河資本資産管理公司(下稱銀河資本)。
從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基金子公司人士處獲悉,銀河資本的違規原因,與部分私募外包型産品未通過相應風控程式有關。
“在檢查中,發現銀河資本的一些産品下設了子單元,並且是含結構化的,分優先級和劣後,優先拿固定收益,然後投資和操作則由劣後來執行。”一位接近監管層的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這個是典型的利用交易系統功能來實現為劣後做配資。”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子單元與配資活動中影響較深的傘形信託具有類似的結構。在該模式下,信託公司或基金子公司通過第三方系統將資管計劃拆分成多個交易子單元、子賬戶,再將該類賬戶交于客戶使用。
不過,銀河資本所採取的該類業務或與市場中理解的配資活動並不完全一致,其面向對象更多為私募基金管理人等機構客戶。
“一般意義上理解的配資是做零售,但這種結構化配資主要針對的是機構客戶。”華東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坦言,“這類業務通常是基金子公司到銀行那邊拿額度,成本都是固定的,批發到資金然後再賣給客戶,但這個客戶並不是配資公司,而是一些大額的劣後,資金通常在千萬級別以上。”
另從上述接近監管層的基金子公司人士了解到,銀河資本針對該類結構化産品,採取了“事後分析”的方式進行風險控制,而部分産品並未通過系統風控,僅為風控人員進行人工識別,這也成為其觸碰違規紅線的原因之一。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該類結構化産品涉嫌違約的另一個起因,則在於市場中出現了以結構化私募基金為形式的配資業務鏈條。
“有一種模式是把優先打包成份額賣給渠道,然後再分出劣後的子賬戶推介給配資客戶,也就是在優先、劣後端同時做拆分。”上海一家曾開展配資業務的私募基金合夥人表示,“這種産品名義上看可能只是一隻私募基金,甚至還在基金業協會備案了,但背後卻可能隱藏了客戶之間的配資活動。”
不過,對於此次違規的細節,銀河資本並沒有給予更多正面回應。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