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欠佳,難擋基金經理變更的步伐

  • 發佈時間:2016-05-12 10:3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2016年以來,基金市場整體表現平淡,但仍難擋基金經理變更的步伐。根據一路財富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4月28日,市場上共有284隻(A/B/C分開統計)基金進行了基金經理變更,涉及到各種類型基金,其中變更次數在10次以上的類型分別是:貨幣型:72次,靈活配置型:53次,偏股混合型:44次,中長期純債型:33次,被動指數型:23次,二級債基:20次,偏債混合型:11次。進行基金經理變更的基金公司共有63家,其中變更次數在10次以上的基金公司分別是:諾安基金:22次,銀河基金:15次,嘉實基金:14次;海富通基金:12次;中歐基金:12次;安信基金:11次;民生加銀基金:11次,招商基金:11次,銀華基金:10次。

  對比歷史數據,儘管2016年市場表現欠佳,但發生基金變更的次數並沒有明顯的減少,可以説基金經理高頻率的變更已成為新的常態。從往年總的變更情況來看,2011年共發生48次,2012年共發生97次,2013年共發生162次,2014年共發生382次,2015年共發生867次,2016年至今共發生284次變更。從數據不難看出,基金經理變更逐漸遞增,總結來看可能與三個因素有關:

  1、公募基金數量的不斷增加;

  2、基金經理可選擇的機會增多,比方説在2014、2015年市場行情整體較好,這時候就有更多的基金經理選擇去更好的平臺,或者離開公募行業進身私募行業;

  3、公募基金經理人才的相對缺乏,一般來看,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一般需要五年的時間,基礎才比較牢固。

  那麼發生基金經理變更的原因是什麼呢?

  1、原基金經理離職,新基金經理接替;

  2、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基金經理,也就是所謂老帶新的方法,這也是基金公司培養新的基金經理的常用方法;

  3、也就是在第二種的基礎上,那個時間比較長的基金經理離職,僅留下管理時間比較短的基金經理。

  以下三種情況對基金的影響分別介紹:

  第一種原基金經理離職是對基金影響最大的,因為新任的基金經理無論從風格上或者管理經驗上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基金原來的風格會很難延續,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投資者擦亮雙眼,觀察基金是否還維持原來的表現,如果表現明顯不好,則可以果斷贖回;

  第二種情況,對基金運作影響較小,常見的也就是由原來的單基金經理制轉變成雙基金經理制,這種情形對基金未來的走勢影響較小,投資者可以繼續持有該基金;

  第三種情況,就是老基金經理培養了一段新基金經理,然後在適當的時候離開,不再管理該基金,新基金經理受到老基金經理的影響可能會維持該基金原來的風格和管理方式,也可能完全換了風格,這樣基金的業績也就難以為繼,這需要投資者對基金觀察一段時間,再做打算。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基金公司打造的明星基金,可能基金經理不斷變更,但仍保留著基金設置的初衷,業績和風格都表現出很好的持續性,這種情況投資者就可以長線投資,放心持有。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最壞的變更就是基金經理離職,基金經理的離職無論對公募行業還是基金公司以及基金本身傷害都比較大。歷史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5年每年離職的基金經理分別為86人、105人、107人、110人、137人、213人、303人,公募基金行業人才流失逐年加重。2016年以來,據不完全統計,有50人以上的基金經理離職,考慮到資本市場較去年同期的迅速降溫,公募人才外流的趨勢存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但整體還存在比較高的離職率。

  公募基金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離職率呢?

  我們首先從市場來看,今年以來,無論是貨幣市場、還是債券市場還有股票市場整體表現欠佳,基金經理存在業績方面的壓力;另一個就是規模的壓力,從一季度末基金的規模可以看出,已經有多只基金規模低於5000萬,面臨可能被清盤的局面,這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可能會出現主動或者被動的離職;還有一個就是業績比較好的基金經理向更好平臺的跳躍,比方説採用事業部制的基金公司、有股權激勵的公司,可能對基金經理的吸引力相對會更高。

  離職後的基金經理去了哪?前途是否一片光明?

  去年火熱的“奔私潮”不同的是,今年以來離職的基金經理中明確透露奔私意向的並不多。反而是一些基金經理選擇了繼續留在公募行業,不過轉投了一些激勵機制更為靈活的公司。

  有業內人士指出,考慮到公募業務仍然是不少資金希望佈局的領域,未來公私募之間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奔私創業或者轉投其他公募將不再是投資人才考慮的重點,平臺特色和激勵方式的區別可能更為重要。奔私後的明星基金經理前途並非完全光明,比如説創辦上海洪流投資的王茹遠,原來是寶盈核心優勢的基金經理,任職期間該基金錶現突出,多次分紅,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但奔私後受2016年整體行情的影響,管理的多只産品出現巨虧,其親自操刀的宏流港美中概通基金凈值腰斬,不披露年報引投資者憤怒。曾經的興全輕資、興全有機增長的明星基金經理陳揚帆奔私後被爆非常規手段獲利上億元,昔日的明星基金經理光環不再。

  除了基金經理離職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離開公募的還包括多位基金公司高管。3月5日,光大保德信基金發佈公告顯示,公司原總經理陶耿于3月3日離職。而在陶耿之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共發佈35則高管變更公告,與去年同期相比微漲,38位變更高管涉及30家基金公司,其中,就有6位副總經理、5位總經理離任。其中,包括海富通基金副總經理戴德舜、國投瑞銀副總經理包愛麗、中原英石副總經理黃竹平、景順長城基金督察長黃衛明、浙商基金督察長聞震宙等在內的多位基金公司高管選擇離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