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公募明星經理奔私後緣何“水土不服”

  • 發佈時間:2016-03-18 08:55:38  來源:東方網  作者:蘇長春  責任編輯:張明江

  原公募明星基金經理陳揚帆奔私後對所管産品“隨意提取業績報酬”一事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陳揚帆投資界男神的形象也因此受損。事實上,近年來,奔私的公募明星基金經理中,也有很多如陳揚帆一樣奔私後形象反不如前。這些曾經在公募基金界被視為神一樣存在的投資明星們奔私後反而星光暗淡。

  奔私後“水土不服”

  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奔私後,開始單打獨鬥的他們,多數都未能延續在公募基金領域的風光,日趨嚴格的私募基金監管制度,也使很多奔私的基金經理感到措手不及。

  對於日前市場曝出明星基金經理陳揚帆在管理光輝歲月等私募産品期間隨意提取業績報酬一事,儘管陳揚帆進行了澄清,但忽視持有人利益、告知義務不足等問題,也無形之中給陳揚帆的奔私之路帶來了負面影響。

  事實上,奔私的公募明星基金經理陣營中,跌落神壇的不止陳揚帆一人。“基金一哥”王亞偉自2012年9月創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千合資本後,目前管理的昀灃、昀灃2號、昀灃3號、千紙鶴1號等7隻産品,儘管投研業績差強人意,但並未續寫在華夏基金期間的收益傳奇,始終沒能挺進年度私募基金業績榜單前列。

  據格上理財數據顯示,2015年王亞偉管理的千紙鶴1號和昀灃3號的年度收益分別僅有13.17%和5.22%,在同類産品收益排名中已經位列800名以後。

  與王亞偉相比,選擇在2014年底牛市開啟之時奔私的“基金一姐”王茹遠,去年更是遭受了産品瀕臨清盤的危機。去年8月底,市場曝出王茹遠宏流投資旗下的大浪潮系列多只基金凈值已經跌破0.75元的預警線,瀕臨0.7元清盤線。顯然,面對急轉而下的股災行情,即便是“基金一姐”也未能倖免。

  好買基金數據顯示,去年離職的301位基金經理中,成立私募公司併發行産品的有56人,不過2015年這些基金經理總體表現平平,多數收益率在10%以下,不少高位成立的産品至今都在虧損狀態,最高虧損幅度超過20%。

  操作手法不適

  私募基金誘人的薪酬管理制度和相對自由靈活的管理模式,讓大批公募明星基金經理趨之如鶩,但奔私後顯現出更多“水土不服”之狀,那麼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這些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奔私後星光暗淡呢?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私募基金追求絕對收益的投研操作手法,是很多公募出身的基金經理感到不適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募追求的是相對收益,只要跑贏大盤或同行業即可,而私募不同,私募要做的是絕對收益,這種轉變在操作手法上有所不同,要求基金經理更加靈活。加之公募有最低倉位、持倉比例、持股集中度等嚴格限制,這些基金經理早已形成投資上的一些習慣,如高倉位運作,而進入私募以後這些限制的放開讓他們略有水土不服。”格上理財研究員徐麗指出。

  在徐麗看來,即使是公募領域風光無限的大佬們,奔私後仍然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不過,他們傳承了公募基金完備的投資體系,投資策略也在實踐中得到了不斷驗證和完善,相信給予他們時間,長期優秀的業績仍可期。

  事實上,去年股災期間很多從公募奔私的基金經理投研表現即可看出,相較于老牌的私募管理機構,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奔私後,所管産品並不能在市場極端行情中較好地控制回撤,多數沿襲公募基金管理期間高倉位運作的方式,以至於産品凈值急速下跌,瀕臨清盤線。

  海通證券分析師指出,公募基金的收益考核要求只要凈值跑贏指數即可,但私募基金則對凈值回撤更為關注,私募投研重在選股和時機的把握,無論是選股還是擇時要求都更高,因此私募基金的投研管理難度無疑更大,壓力也更大,由此也提醒那些看重明星基金經理的投資者,公募做得好的基金經理並不代表私募也能做得好。

  管理經驗匱乏

  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奔私後,除了因投研操作手法與公募有很大區別感到不適外,同許多創業團隊一樣,管理經驗不足,也讓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奔私後感到吃力。

  “脫離了公募基金完善的投研平臺,這些‘公奔私’的大佬們整體投資能力卻並未拼過在公募時的業績。除了受到市場行情的極大影響外,創業團隊人才的培養、産品發行時點的安排以及風控上的把握等管理經驗,都直接影響著這些公募大佬奔私後管理能力和品牌。”錢景財富CEO趙榮春指出。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私募基金多是合夥制,除了必須給投資者賺到錢外,還要對跟著自己、信任自己的團隊成員負責,而很多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奔私後卻只懂投研,對於團隊成員的管理經驗卻極為匱乏。

  此外,奔私後的明星基金經理也往往缺乏渠道上的優勢,公募基金由於多年的積累,渠道議價能力較強,而公募明星基金奔私後,如果人脈資源有限,那麼在産品發行渠道上也會感到掣肘。為了幫助産品的發行和公司資管規模的擴展,曾經不做路演的基金經理不得不四處奔波,向券商或有錢的大叔大媽們遊説私募産品,而這對“養尊處優”的基金經理來説很難適應。

  北京一傢俬募基金市場總監也表示,剛開始奔私的很多公募明星基金經理都懷揣著創業的夢想,認為在私募領域裏可以有更好的施展拳腳的天地,殊不知,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奔私後需要面臨更大的挑戰,離開了公募基金團隊的支援,這些公募明星基金經理還需要很長一段的學習時間。

  奔私還需規劃清晰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陳揚帆“隨意提取業績報酬”一事,也從側面反映出奔私的公募明星基金經理缺乏對私募機構的有效管理,忽視對持有人的服務意識,以前在公募機構管理期間自己只需要做好投研即可,投資者溝通工作都有專人負責,但現在就需要這些奔私的明星基金經理從投資者的角色還要昇華到管理者的角色。

  趙榮春指出,離開了公募基金大的投研服務平臺,“奔私”基金經理迎來的更多是挑戰。作為一名職業投資人,有著遠大的人生理想無可厚非,但需要衡量自己的特長,充分考慮私募行業的壓力和競爭,莫一時興起任性奔私。

  徐麗也表示,公募明星基金經理奔私前在投資風格上要有一個清晰定位,避免由於奔私後投資約束減少,進而導致投資風格的飄移,以及與投資者風險偏好關係的錯配;其次,對公司發展路徑有良好規劃,避免因期初規模擴張太快或産品線開發過多導致投資承壓,業績難以為繼;最後,構建良好的投研團隊和完善的公司治理,減少投資干擾,全身心投入于投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