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事業部制2015年走紅基金圈 封閉式成長前途難料

  • 發佈時間:2015-12-18 07:08:2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張明江  責任編輯:劉波

  編者按: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2015年的日曆匆匆翻過,基金行業又到了一年大考之時,這一年與往年幾許相似,卻也經歷了一個輪迴。細數基金行業在短短的一年嘗遍的大喜大悲,中國網財經從業績起伏、規模排名變化、基金離職潮、基金清盤潮、新發基金等多方面點評基金行業2015年的標誌性行業事件、公司。

  中國網財經12月18日訊(記者 張明江) 基金高管、基金經理離職潮就如同滔天巨浪一波一波地拍打著公募基金這只“大船”,且一浪高過一浪。有數據從2000年到2014年,累計離職人數佔比約45%,今年來2015年離職基金經理多達291位。

  為留住人才,2014年初前海開源基金率先推行事業部制,多名業內優秀基金經理加入公司,讓公募基金行業眼前為之一亮,“事業部制”也成為公募基金現階段挽留基金經理的共同選擇。目前10多家基金公司試水事業部制初見成效,基金經理流失速度明顯放緩。

  但目前試水事業部制的基金公司均為中小基金公司或新成立基金公司,事業部制推廣至全行業困難重重,且有業內人士擔憂事業部制的“封閉式”成長對於公募基金來講或許有害無益,員工持股才是公募基金股權激勵的終極目標。

  事業部制走紅基金圈 九泰基金獨創絕對收益部

  近年來公募基金經理離職潮洶湧澎湃,業內多名知名投資總監、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奔私”,強烈的人才危機也促使公募基金股權激勵改革駛入“快車道”。

  前海開源基金、中歐基金是第一批試水事業部制的公募基金,2014年,兩家公司依靠事業部制的獨特魅力吸引了多為業內優秀基金經理加盟。據悉,在組織架構調整方面,兩家公司旗下的每一位基金經理均對應著一個事業部,公司銷售、研究、基金行政和公司行政等部門為投資事業部提供一站式的高效率服務;在激勵制度方面,投資團隊獨立核算,參與分享管理費收入,並全權使用和分配這部分收入;人事安排上,公司保留事業部主管的任免權,而具體到事業部內部人員的任職,各個事業部具有獨立的決策權。

  今年來公募基金面臨的人才流失壓力加大,更多基金公司加入事業部制這一大潮流中,如何讓事業部制更有競爭力、更具特色成為公募基金當前最大課題,今年,作為首傢具有PE背景的公募基金公司,九泰基金自創業之初就確立了平臺化的事業部制和創新工場並行的模式,並獨創絕對收益事業部,讓業界再次眼前一亮。

  今年12月,九泰基金盛世基金投資部和涌鑫權益投資部兩大事業部正式簽約,分別由李永興和吳挺才領銜,分別負責公募和專戶權益類投資。

  據悉,明星基金經理李永興為盛世基金投資部負責人,曾任職于交銀施羅德基金, 2014年所管基金名列同類基金第三,並獲2014年獲得混合型基金金牛獎;吳挺才為涌鑫權益投資部負責人,負責專戶權益類投資,曾擔任新毅資産首席投資總監兼投資經理,在擔任新奧毅贏2號基金投資經理期間,基金總收益率達到189.8%,在今年6月份股市暴跌前精準“出逃”且凈值逆市增至30%之多。

  除此之外,九泰基金在未來仍將計劃推出基金投資部、權益投資部、固定收益部、絕對收益部、量化投資部、指數投資部、國際業務部、創新投資部、另類投資部等九大投資序列。這其中,絕對收益部是九泰基金獨創,涌鑫權益投資部負責人吳挺才表示,絕對收益是投資者的絕對訴求,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公募基金行業沒有很好地滿足這一訴求,九泰基金有責任有動力去更加迎合市場的需要。

  另外,據據九泰基金總裁助理吳祖堯介紹,九泰基金的事業部不僅繼承了行業內現有事業部的優勢,且九泰基金實行的是全成本覆蓋,儘量減少執行中的模糊地帶,讓利更大,機制更清晰,對優秀基金經理更有吸引力。

  初見成效 實施事業部制基金公司人員流失明顯放緩

  公募基金進行事業部制改革已近兩年,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公募基金人才流失還有待時間考驗,但就目前實施事業部制的10多家基金公司來講,基金人才流失已明顯放緩。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2015年共291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81家基金公司,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華夏基金博時基金兩家公司離職基金經理數雙雙突破個位數,24家基金公司有5位以上基金經理離職,相比之下,實施事業部制的公司基金經理離職明顯放緩。

  以中歐基金為例,2014年中歐基金有5位基金經理離職,今年基金經理離職潮加速,中歐基金今年僅有兩位基金經理離職,與之相反,中歐基金今年新聘基金經理破紀錄得多達14位。

  窺一斑可見全豹。作為一家新基金公司,前海開源基金2014年新聘基金管理6位,當年無基金經理離職,今年前海開源基金新聘基金經理8位,離職基金經理亦僅3位,公募基金事業部制初見成效。

  不過,事業部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遏制離職潮還有待觀察,中歐基金、前海開源基金人才流失明顯放緩,但另外兩家實施事業部制的國泰基金招商基金依然深陷人才流失漩渦。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6日,國泰基金今年已有8位基金經理離職,招商基金有9位基金經理離職,人才流失依然嚴重。

  有業內人士解釋道,事業部制的“封閉性”成長具有其致命的局限性,其能否覆蓋多數公募基金還存在太大的不確定性。

  “封閉式”成長存致命缺陷 事業部制前途難料

  有業內人士表示,首家公募基金成立以來已過去近20年時間,一些成立時間較長、規模較大的公募基金內部各項機制已相當穩定,事業部制更像是股權激勵的一塊“試驗田”,且其相對“封閉”的成長模式能否被所有公募基金鎖接受還存在太多不確定性的。

  首先,基金成為最受投資者喜愛的理財産品,得益於公募基金擁有眾多專業的基金經理和龐大投研人才,而這恰恰是銀行、保險公司、私募等機構所不具備的。目前華夏基金、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等規模靠前基金公司的管理團隊、投研團隊已相當成熟且穩定,這些大型公募基金不可能放棄成熟的機制轉而裝注意力集中在未經驗證的事業部制上。因此,目前實施事業部制的基金公司多數為中小基金公司或新成立基金公司。

  其次,有內業人士表示,成立事業部後,事業部管理、運營、財務核算等和投研不相關的因素會牽扯基金經理過多的精力,這也解釋了為何很多優秀基金經理轉投私募之後産品業績不理想。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基金經理並不適合做管理工作甚至某些基金精力更希望將精力集中在研究上,這部分基金經理被排除在事業部制之外,無緣事業部制帶來的紅利,事業部制的“封閉特性”由此顯現,離職潮也因此並未得到遏制,國泰基金、招商基金便是其中典型。

  最後,有業內人士認為,投資就是資訊的獲取與處理,並將其傳遞給基金經理做出決策的過程,研究人員的資訊互換對一家公募基金的投研團隊至關重要。而此前據媒體報道,有基金公司旗下多個事業部成立之後,因為團隊之間的隔離,不同事業部之間幾乎沒有交流,不同的事業部或許在做著相同的研究,這極大的降低了投研效率,且研究結果也不能分享,完全拋棄了公募基金賴以生存的最大優勢。除此之外,因公司只有一個市場部門,市場部推廣哪一隻産品或許會成為不同事業部之間的矛盾點,業內人士擔憂不同事業部之間會否形成惡性競爭。

  事業部制是不是適合每一家公募基金暫且不論,業內人士仍然相信從不缺乏創新精神的公募基金會不斷推出更新、更有效的激勵機制。有業內人士表示,員工持股是比事業部制更加科學的長期激勵機制,結合員工持股的事業部制則可以更加有效地調動員工積極性,事業部制“風口”過後,員工持股或許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