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又見搶手 公募基金再現大擴容前景仍被看好
- 發佈時間:2016-01-22 08: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導讀:近來的基金公司股權變更無外乎股東方出於“一參一控”等合規需要,或是出於激勵將股權轉讓給高管、核心員工,為了變現而賣出基金公司股權的幾乎沒有,上市公司等純參股的股東也不再有賣出股權的想法。
“最近有哪家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權出售,有上市公司誠意控股或參股”,日前,有多位機構人士在基金圈內打探這樣的訊息。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前些年一度“燙手”的公募基金股權如今似乎又成了“搶手”的香餑餑。而不僅如此,新基金公司設立也越來越熱,據證監會最新公示的行政許可資訊顯示,2015年,先後有泓德基金、新沃基金、富榮基金等6家新基金公司成立,同時,截至今年1月15日,還有30家擬設立的新公募基金公司已遞交申請,正排隊待批。若這些設立申請全部能夠在今年內獲批,那麼,公募基金公司數量就將大幅擴容超過30%。
公募基金公司大擴容
根據證監會此前公佈的截至2015年12月底的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名錄,我國境內已有公募基金公司101家,最新的是富榮基金,于去年12月底獲批成立,整個2015年,公募基金公司共成立6家,其他5家分別是泓德基金、金信基金、新疆前海聯合基金、新沃基金和中科沃土基金。
需要指出的是,這6家基金公司多成立於去年下半年,且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募基金公司設立申請越來越多地涌現出來。截至去年9月底,包括富榮基金在內還只有16家提交申請,而到了今年1月15日,已經達到了30家,除去已經獲批的富榮基金,新增申請的公司有15家,短短三個多月時間,數量增加接近一倍。
具體來看,最新提交申請的是南華基金,今年1月5日被接受材料。而去年12月提交的申請最多,有國鑫基金、瑞富基金、民生基金、重陽基金、太平洋(601099,股吧)基金、歌斐基金等6家擬設基金公司集中申請。此外,去年11月有環球銀泰基金、天天基金、泓嘉基金等3家申請;去年10月有蜂巢基金、先鋒基金、中晟基金、格林基金等4家申請,再加上去年9月底提交申請的凱石基金,它們都是去年9月底開始新增的15家擬新設的公募基金公司。
截至目前,本源基金、鵬揚基金、瑞泉基金、華泰基金、弘毅遠方基金、中航基金、恒越基金和匯安基金等8家公司的申請都已經進入第一次反饋階段,若以6個月的審核期限推斷,這8家公司大多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入編”。
公開統計數據顯示,此前公募基金公司擴編較多的年份是2003年、2004年和2013年,分別有11家、12家和12家。如今看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16年或刷新公募基金隊伍年度擴容的新紀錄。
公募發展前景仍被看好
其實,不僅是公募基金公司成立趨熱,其他資産管理機構申請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也進入熱潮。證監會行政許可公示資訊顯示,截至1月15日,長江證券(上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華泰證券(上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人保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資管機構也在申請公募牌照,此前渤海證券、高華證券、國都證券等都已獲批開展公募業務資格。
“儘管有説法公募基金牌照紅利減弱,也有很多業內精英紛紛轉行或投身私募行業,但其實,總體看來,這一行業的發展還是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1月20日,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表示。
他介紹説,前兩年,基金公司一度不被看好,一些外資股東、境內參股股東甚至將股權折價賣出,但現在,基金公司股權卻不是那麼容易買到的,近來的基金公司股權變更無外乎股東方出於“一參一控”等合規需要,或是出於激勵將股權轉讓給高管、核心員工,為了變現而賣出基金公司股權的幾乎沒有,上市公司等純參股的股東也不再有賣出股權的想法。
“有發展前景,現下賺錢當然是主要原因。”上海某券商係基金公司總經理坦言。
基金業協會1月20日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結果顯示,剛剛過去的2015年,公募基金行業迎來了久違的牛市,管理公募基金規模創出歷史新高,達到8.4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85%,十余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突破2000億元。同時,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達到了12.6萬億元,為公募業務的1.5倍。具體來看,公募基金專戶業務規模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為4.03萬億元;基金子公司的專戶業務去年四季度規模為8.57萬億元。對比此前的一個季度,儘管去年四季度股市震蕩,其他專戶可做項目也並不好做,但管理規模還是繼續實現增長。
“專戶業務是大多數新成立或次新基金公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一塊,由此就能推斷,最起碼在去年,新、小基金公司的日子也比以前好過得多。”上述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多家前些年生存艱難的次新小公司均已靠子公司和專戶業務摘掉了虧損的“帽子”。
私募熱衷設公募
除了擴編加速外,排隊待批的擬設基金公司股東結構多樣化也是行業趨向的一大特色。
以前,公募基金公司的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要麼是銀行,要麼是券商,近兩年又增加了信託公司、保險公司和創投,都是有正規“牌照”的大型金融機構,但如今來看,新成立基金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中私募基金或自然人已開始佔據一定比例。如已成立的泓德基金,第一大股東就是自然人王德曉;金信基金的大股東則是由管理團隊出任。而私募基金“染指”公募基金,典型案例有鵬揚基金、瑞泉基金、恒越基金、匯安基金、凱石基金、重陽基金等,它們的第一大股東或是私募機構或是私募機構負責人,鵬揚基金大股東楊愛斌現為北京鵬揚投資總經理,原來曾在華夏基金擔任固定收益投資總監;恒越基金唯一股東李曙軍,目前為上海恒越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凱石基金、重陽基金更是由知名私募凱石投資和重陽投資設立。
去年3月初,景林投資曾斥資7000萬元入股長安基金,成為首家以參股方式進軍公募的私募機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私募參股或直接設立公募基金目的各有不同。如楊愛斌此前透露,鵬揚基金是與鵬揚投資平行的公司,鵬揚投資的私募業務未來將通過合同轉移成為鵬揚基金的專戶業務。他認為鵬揚基金成立後,鵬揚的投資團隊、投資流程、系統支援、運營效率、産品成本節約等方面都會有明顯提升。
而重陽投資方面則表示,申請公募牌照只是將重陽投資的業務拓展到一個更具發展空間的市場領域,在發展初期,重陽基金的公募業務也會是以權益類基金産品為主。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從海外成熟市場經驗看,公募基金依然是資産管理行業的主流,市場空間大於私募基金。國內情況也基本相同,從存量規模、發展速度及未來潛力各個角度看,公募市場同樣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是,私募進軍公募有助於把規模做大。目前來看,管理層對私募基金行業的監管正在加碼,成熟私募拿公募牌照也被視為是一個不錯的發展路徑選擇。
凱石投資總經理陳繼武表示,之所以計劃設立公募基金,一方面是在做私募的時候,公司架構、體系、研究、交易風控等方面,基本上都是參考公募基金模式,所以,進軍公募也是自然的延伸;在私募基金基礎上設立公募基金,可以有效降低一些成本;同時,還有一個目的是想通過公募基金將私募業務規範下來。他透露,凱石基金會是一個由高管持有所有股份的公司,且要建立直接客戶管理體系,自己擁有銷售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