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主動股基發展停滯 資産荒下公募能否承接儲蓄理財?

  • 發佈時間:2016-01-21 08: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過去一年來,公募基金實現了長足發展,總規模上漲近九成,不過由於市場的大波動,主要面向中小投資者的主動股票基金規模卻停滯不前。與之對應的一個現象是,相當一些基金投資者並沒有在基金中賺到錢,儘管其中有些基金的凈值相比發行時已然翻番。

  公募基金高層或許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在資産“配置荒“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能否承接銀行端的儲蓄資金、將公募的理財功能發揮出來,顯然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目前公募的一些問題亟須解決抑或改進。

  主動股票基金髮展停滯

  雖然公募基金總規模在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更是在去年一年實現了近90%的增長,但主要是零售的主動股票基金卻並非如此。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2011年至2015年這五年間,主動股票基金的規模分別是10948.1億元、10590.8億元、10532.7億元、9943.8億元及10661.9億元,2008年主動股票基金的規模約9989億元,與2014年末幾乎持平。

  這説明,近年來主動股票型基金的規模並沒有得到發展,主動股票型基金從2014年底的9943.8億元增加至去年年末的10661.9億元,增幅為7.2%左右,而公募總資産規模的增長幅度則約為87.6%,該數據與主動型股票基金的增長情況頗不一致。

  就201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基金資産超過85%的大幅增長來自於貨幣基金、分級基金以及一些混合型的打新基金。事實上,這些基金增長的背後散戶是少數,絕大多數是機構。

  “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公募基金的規模增長實際上是機構在做自己的配置,它們需要配置公募基金從而帶來了公募基金規模的增長,而主要以散戶為投資標的的主動股票基金卻基本沒有增長。”北京一家公募的副總經理如是表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從相關渠道了解到,一家規模前十大型公募的一隻主動型産品,在近十年來凈值增長了十倍,但值得反思的是,十年前該基金規模是20億,十年後凈值上漲了十倍規模依然保持在20億。

  “為什麼作為公募基金應該吸引的普通投資者這麼多年來沒有增長,是産品問題、渠道問題還是客戶問題?一定要思考怎麼才能把最主要的公募基金的客戶基礎提起來。”該北京公募副總坦言。

  顯然,一個行業面對的問題是如果想要實現公募基金規模的快速增長,必鬚根據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針對性地拿出解決方案。

  基民的困擾

  對廣大的個人基金投資者來説,或多或少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基金凈值翻番,但是基民卻沒有賺到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基民買基金的時點是不恰當的。打個簡單的比方,一隻基金從1元錢(凈值)漲到4元,接著從4元回到3元,這個時候基金估值上漲了200%,但基金在1元發行時是2個億到4元時在賺錢效應下規模劇增到30億,而在3元時規模可能回落到了10億,就是説大量的散戶投資者是在凈值3.5元~4元時候進去的,表現出來的就是大量基民是賠錢的。

  那麼,是不是説權益類基金的投資就是負收益呢?事實顯然不是這樣。

  目前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社保基金是最佳範例。公開數據顯示,社保基金成立至2014年底,年均投資收益率達8.38%,比同期通脹率高出5.96個百分點,社保基金在所有大型機構投資者裏,股市配置的比重也是最高的。

  “未來開放基金在滿足機構市場客戶需要、在做解決方案的前提下,也需要通過解決方案把零售市場做活。”上述北京公募副總指出。一位管理社保基金的投資經理便告訴本報記者,社保基金不追求短期特別靠前或者特別靠後,要求長期帶來業績回報,因此業績相對比較穩健。

  因此,也有基金業內人士提出建議,投資權益類基金的長期回報一定比不斷地今天買進明天賣出這樣得來投資回報高,但這種做法,確是現在大量投資者正在做的。“也許是要做投資者教育,也許是要在投顧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場人士反思道。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注意到,進入2016年以來隨著大盤回調至3000點以下,一些基金公司力推保本基金、貨幣基金及偏債型基金,權益類基金則受到冷落。

  配置荒下的公募走向

  現階段資管行業説得最多的詞之一便是“資産配置荒”,國內利率不斷下行,大量理財資金向海外流去,對公募而言除QDII産品井噴外,理財資金的吸納也是基金公司人士考慮的一個問題。

  “未來五年我覺得與80年代的美國有異曲同工之妙,大量的資金理財需要得到一個妥善的安置,理財時代也應該是現在從此展開。”在上海一位公募投資總監看來,能否滿足從銀行系統出來的大量儲蓄的理財需求值得公募考慮。

  過去一年,公募基金得到了爆發性的發展,規模幾乎增長一倍,但無法忽視的是産品設計、人才匹配等都是公募業需要解決的難題。

  不得不説的一個問題是,目前公募基金依然沿用相對業績考核,但這種考核機制與市場的訴求卻是隔離的:基金經理追求相對排名,而投資者則需要的是絕對回報。如果在熊市中基金經理雖然錄得負收益但是排名靠前,那基金經理績效就會很高,但並沒有滿足投資者的訴求。

  “考核標準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可以按照價值投資來進行佈局。”上述社保基金投資經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私募的管理則比較靈活,客戶缺什麼就補什麼。顯然私募裏他利益驅動很明確,這也是為什麼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奔私的一個原因,因為到了私募以後每年收入都是很高的。”一位私募高管如是指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