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5年公募洗牌:天弘貨幣牌式微 三甲位次或重構

  • 發佈時間:2016-01-06 08:5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2015年已落下帷幕,這一年中,公募基金行業整體迎來了爆髮式增長。截至2015年11月,行業規模達到7.2萬億元,隨著12月份大盤上漲2.72%,2015年末的公募規模極有可能逼近或是創出歷史新高。

  在此態勢下,幾乎所有的公募基金公司都量價齊增,不過由於增速的嚴重分化,公募基金行業面臨著重新洗牌,行業前三名的地位也將發生變化。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顯示,剔除QDII基金部分(下同),截至2015年12月末,天弘基金資産管理規模6739.30億元,繼續領跑整個基金行業,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緊隨其後,資産管理規模分別達到5902.09億元、5759.67億元。

  相比2014年,公募前三的差距已經明顯縮小,尤其是易方達與華夏基金之間的差距不足150億元,這意味著兩者的位次隨時可能出現更替。天弘基金也顯得“小心翼翼”,伴隨著貨幣收益率的大幅降低,它的領先優勢明顯縮小,而除去貨幣基金的“虛胖”,其管理規模的排名或止步前30位。

  冠軍“紙老虎”

  對於中國基金行業來説,天弘基金的做大緣于阿裏餘額寶源源不斷的“貨幣”導入,尤其在貨幣收益率未大幅下降期間,天弘基金實現了大幅擴張。作為貨幣基金行業的巨無霸基金,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餘額寶基金在去年一季度歷史性地突破了7000億元大關。

  不過,伴隨著2014年下半年來央行多次降息,中國貨幣市場收益率大幅下滑,貨幣基金的戰線也出現了收縮。然而幸運的是,始於去年6月中旬的股市暴跌讓中國投資者風險偏好大幅降低,由於貨幣基金具備接近無風險且具備高流動性的屬性,成了大量避險資金的好去處,與此對應的貨幣牛市煥發生機,行業規模大幅擴張,並於去年10月達到高峰

  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31日,境內100家基金公司累計擁有203隻貨幣基金,累計管理規模達到3.73萬億元。天弘餘額寶趁勢再度發力,2015年基金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天弘餘額寶規模達到6039億元,到了10月份,天弘餘額寶再度衝關7000億。

  然而當A股市場回歸正常化,天弘基金的貨幣優勢逐漸轉變成了擴張劣勢,伴隨著去年四季度股市的反彈,天弘基金遭遇了大量的贖回。

  截至目前,若剔除天弘餘額寶基金,天弘基金旗下其他73隻基金累計規模總和僅為547億,其中,38隻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即便把A、B、C、D等子基金規模合併統計,也有10多只基金規模達不到5000萬的清盤紅線。

  “如果沒有天弘餘額寶,天弘基金將淪為三線基金。”一位長期跟蹤基金市場的資深投資者對《第一財經日報》如此評價。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國內105家公募(包括券商資管)中,達到600億元規模的有38家,其中排在39位的國壽安保基金規模為570.03億元,這基本與“去餘額寶”的天弘基金規模相接近。

  易方達逆襲

  2015年的基金市場最具看點的莫過於易方達新興成長基金一騎絕塵,以171.78%的收益獲得開放式基金年度總冠軍。

  在基金冠軍的帶動下,易方達基金在2015年業績全面開花,除了收穫基金總冠軍殊榮外,易方達旗下創業板ETF以82.16%的漲幅摘得2015年指數型基金的冠軍,這也成就了易方達2015年“主動+被動”的雙料冠軍。

  相比權益類投資,易方達固收類業績同樣突出。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末易方達旗下27隻債券基金的産品平均收益率超過12%,成為前十大基金中債基業績的領先者。

  在業績優勢的帶動下,易方達過去一年實現了規模大擴容。短短一年間,易方達基金規模增長突破3400億元,這幾乎等於再造了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這一數字甚至達到了一家排名業內前十的基金公司的規模。

  “我們並不注重規模的增長,如果算有效資産規模的話,我們去年就已經是業內第一了。”易方達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

  根據海通證券定義,“有效規模”是指按照各類型基金的管理費標準化為股票型基金管理費的規模。另一個行業指標也見證了易方達基金的實際霸主地位。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在非貨幣基金中,易方達以2690.57億元的規模遙遙領先於華夏基金2203.27億元、嘉實基金(部落格,微網志)2003.43億元的規模,位列行業第一,天弘基金的這一規模擠不進業內前30位。

  相比易方達基金的春風得意,華夏基金顯得“老氣橫秋”,但其實,華夏基金最近幾年一直延續了這一頹勢。

  2012年~2013年,華夏基金投研核心人物中有“公募一哥”之稱的王亞偉、時任華夏基金副董事長的范勇宏先後離職,這對華夏基金來説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此後不久又有兩位高管劉文動、張后奇離職,2014年,總經理滕天鳴離職。至此,范勇宏時代的核心成員幾乎全部出走,對華夏基金來説,失去了中國最資深的、第一代公募基金行業領袖。

  一線基金經理與核心管理層的流失,讓華夏基金損失慘重,這樣的態勢也很快反映在基金的業績上,最具典型的便是華夏大盤和華夏策略兩隻王牌基金,在王亞偉管理期間曾是業內的佼佼者,但2015年度在開放式基金排名中,華夏大盤排名跌至743位,華夏策略跌至374位。

  一升一降之間,華夏與易方達基金之間的差距近在咫尺。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樣的差距近乎為零,上述基金投資者對本報稱:“如果易方達的基金冠軍放開申購,那易方達基金的規模極有可能在幾個交易日內超越華夏基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