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一年出走近300名基金經理
- 發佈時間:2015-12-30 08: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臨近2015年末,在公募基金年度排名即將落定之際,行業內卻又有一位大佬出走。
12月29日,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申萬菱信”)公告稱,2015年12月25日歐慶鈴因個人原因離任公司副總經理一職。
除了卸任副總一職外,歐慶鈴此次辭去的還有投資總監職務。“很多想法,還沒最終確定。但下一站肯定還是會選擇資産管理行業。”歐慶鈴回應《第一財經日報》稱。
下一站或為私募
“董事會已經通過了,現在還在離職審計期間。”一位接近歐慶鈴的消息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歐(慶鈴)本人的意思是暫時休息下,這些年日復一日地做著投資工作,主要也累了,想適當調整下。
對於下一站的去向,歐慶鈴並未直言具體動向,但聲稱自己熱愛資産管理這個事業。
自2014年末牛市行情啟動以來,公募基金經理、大佬離職而奔私都並不是新鮮事,伴隨著A股行情的高漲,奔私人數也達到了高潮。
儘管如此,並非每個奔私的行業大佬都能成功轉型。相反,自6、7月股市斷崖式重挫以來,大批奔私的基金經理感嘆時運不濟。截至目前,多數私募基金凈值低於股災前,高位成立的私募産品凈值正常均在1元以下。
然而,經歷了股災之後,A股市場的風險大幅緩解,各行業的估值大幅下降。在歐慶鈴看來,經過了7、8月份調整之後,市場機會相比過去好很多,現在成立私募是一個好機會。
歐慶鈴認為私募和公募投資策略存在差異,其中較為明顯的一點即是持股期限。“時點好是一個方面。”歐慶鈴稱,總體而言,公募基金追求的是相對收益,私募是絕對收益。公募持股的平均時間明顯長于私募基金。
歐慶鈴並未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言明去向,或許跟目前所處的境況有關。依據基金高管任職規定,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督察長、基金經理離任的,公司應當立即對其進行離任審查,並自離任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將審查報告報送中國證監會。
而《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人員管理指導意見》規定,基金經理變更就職的公募基金公司,需要有3個月的“靜默期”,在這3個月內該基金經理不得在其他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從事投資、研究、交易等相關業務。去私募基金任職同樣滿足這一條。
“我9月份卸任了基金經理的職務,所以基金經理3個月的靜默期限制已經過了。”歐慶鈴稱,即便是6個月的靜默期,如果選擇奔私的話,準備工作、發産品等耗費的時間肯定夠的。
公開資料顯示,歐慶鈴學歷為理學博士。曾任職于廣州證券、金鷹基金、萬家基金等。2011年8月加入申萬菱信,曾任消費增長基金、申萬菱信新動力(310328,基金吧)基金經理。離職之前,任該公司副總經理、投資總監。
一年近300名基金經理離職
2015年即將逝去之際,回想過去一年,基金經理離職潮可謂此起彼伏。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12月29日,共有298位基金經理選擇了離職,而多數選擇了成立或者加入私募基金。這也給公募基金行業提出了一道難題:如何改善管理、進行有效的激勵,留住人才,尤其是明星基金經理以及高管等核心人才。
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家基金公司,華夏基金2015年離職基金經理達到11人,居行業之首,而天弘基金去年未有基金經理離職。一位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天弘在阿里巴巴入股後,2014年年中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持股鎖定期5年。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在行業人事變動的過去一年,天弘基金經理團隊如此穩定。”
在基金經理批量離職的時候,基金公司高管變動也較為頻繁。據證監會網站資訊,截至12月29日,今年以來,國內逾百家公募累計發佈了128份高管變更公告,除了新任和崗位變動外,剩下的是出走。
作為應對之策,公募基金行業推出了諸多改革措施。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事業部制改革。截至目前,中歐基金、前海開源基金等都搭建起了事業部制平臺,並在過去一段時間以優異業績為平臺建設進行了正名。
“多數基金公司的專戶部門都在推事業部制,公募業務相對少。”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稱,“專戶推事業部制相對容易,公募推事業部制面臨大股東的壓力,一些態度較為保守的股東會認為事業部制在侵蝕他的利益。”
相比公募內部推事業部制,讓基金管理人有限地享受股權和業績分成,一種對個人“激勵”更為徹底的模式——自然人建公募的模式也在興起。
據相關媒體報道,凱石基金、瑞泉基金和匯安基金等3家擬註冊基金公司出現了曾經的公募大佬。其中,凱石基金由陳繼武和李琛分別持股96%和4%,陳繼武曾擔任富國基金(部落格,微網志)投資總監,現任上海凱石投資總經理;王俊峰持有瑞泉基金45%股份,此外分別持股4.5%的上海嘉璟投資、上海嘉襄投資也均為王俊峰産業;匯安基金共計出現9個自然人持股,持股比例最高的何斌和秦軍分別為原建信基金和華安基金副總經理,分別持股35.7%和35.5%。
“未來公募和私募之間的對流將更為密切。”上述行業人士稱,“私募人辦公募,公募人辦私募。公募學私募推改革行激勵,私募學公募加強風控等以後定會進一步交叉推進。大資管時代,行業的人事更疊仍將是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