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基金為何“舍大取小”
- 發佈時間:2015-11-05 05:52:4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 前三季度中小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速度明顯高於滬深兩市主機板公司,成為基金“舍大取小”的重要原因
▲ 不能以股本或市值一概而論,大公司中也不乏高成長性的個股,小公司也可能面臨風險
截至11月3日,市場正在發行的新基金已達37隻,其中權益類基金(不含股票多空策略和被動指數策略的)達16隻。記者統計發現,這16隻新基金中,有11隻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都在不同場合表達過對中小盤成長股的看好。
按照開放式基金成立規則,新基金成立之後6個月內完成建倉,因此短期內無從考察新基金的重倉股。不過,從次新基金重倉股看,中小盤股票格外“受寵”。Wind資訊顯示,截至11月3日,近3個月成立的190余只次新基金共重倉36隻股票,其中創業板股票7隻,中小板股票13隻,滬市主機板股票僅有5隻。在這些基金重倉股中,總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的股票僅有蘇寧雲商、廣發證券、格力電器3隻,總市值不足100億元的股票有8隻,總市值不足200億元的股票達15隻。像聚飛光電、三維通信、山東藥玻、通光線纜、三特索道等總市值在50億元上下的股票有5隻。
如何看待新基金髮行“舍大取小”現象?金牛理財網研究員何法傑認為:“不能簡單地認為小盤股就一定好,主機板的股票就一定不受基金青睞,而要從各類股票本身的特點以及公募基金的操作特性等內外兩方面綜合考慮。”
成長因素致小盤股受寵
“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一般包含:一是經濟因素,包括宏觀層面的經濟基本面、微觀層面即公司的每股收益(EPS);二是流動性因素,也就是市場有多少資金;三是市場信心,即短期內投資者是恐慌的還是興奮的。”建信資訊産業股票基金經理邵卓説。
大盤股和中小盤股的這3方面因素各不相同。大型上市公司一般集中在銀行、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市值太大往往意味著公司處在相對成熟甚至産能過剩的行業,增長空間不如中小型上市公司。以鋼鐵板塊為例,目前34家鋼鐵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為200多億元,平均市盈率為7倍左右,但近3個月成立的190余只次新基金卻無一重倉鋼鐵股。
何法傑認為,對於一隻中長線投資的股票,投資者往往期待一定漲幅,因此基金經理必須估算行業或上市公司有無業績增長空間。在鋼鐵上市公司中,這樣的成長前景並不明朗。而在中小盤股票中,成長型公司數量相對較多,市值上升空間較大。
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小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速度明顯高於滬深兩市主機板公司。滬市主機板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增幅平均為-0.34%,深市主機板公司為4.06%,而中小板公司為23.44%,創業板公司為22.67%。相比2014年前三季度,滬深所有上市公司凈利潤總和同比增長8.75%,創業板上市公司凈利潤的整體增幅為15.43%。
越是在成長股較多的行業,基金加倉的意願越強烈。據好買基金研究員雷昕介紹,10月26日至10月31日期間,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3名的行業是通信、醫藥和餐飲旅遊,配置倉位分別為3.40%、3.37%和3.27%;基金配置比例居後的3個行業是非銀金融、煤炭和有色金屬,配置倉位分別為1.35%、1.31%和1.28%。
“回到眼下的市場,大多數投資者出於對經濟轉型和外延擴張的預期,更加偏愛中小盤股票。”邵卓認為,創業板的股票多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産業,無論是通過自身創新推動轉型升級,還是走外延並購之路,中小盤股票都更有想像空間。
存量資金偏愛中小盤
除了經濟因素和短期市場情緒,中小盤股受到偏愛的另一因素來自存量資金。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10月份以來機構調研的42家上市公司中,創業板和中小板各分別有15隻和18隻,兩者相加佔該時間段機構調研公司比例的近80%。
華夏國企改革擬任基金經理鄭曉輝認為,目前市場的很多結構性機會集中在成長類股票上,主要包括改革成長類股票和新興成長類股票,這正是新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具體來説,改革成長題材方面,以國企改革為代表的制度紅利持續釋放,將通過改善公司治理結構、理順激勵機制以及整體上市等外延增長來提高企業內在價值,從而構成改革成長股的巨大上漲動力。如近期發行的華夏國企改革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就是;新興成長題材方面,更多的機會或將體現在與內需相關的行業,比如精準行銷、大數據等相關行業。
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值過小的股票有時也意味著實力有限、抗風浪能力不足;市值大也意味著融資能力強,同時大公司受到市場關注度比較高,競爭力一般較強。
“不能以股本或市值一概而論,大公司中也不乏高成長性的個股,小公司也可能面臨風險,要從行業、市場、基金投資風格等多維度進行綜合判斷。”邵卓認為,“目前部分相對行業更小、行業景氣較高的利基型企業值得關注,而部分已經被熱炒的創業板股票不宜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