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244隻貨基收益率破3 餘額寶、中銀貨幣等全線承壓

  • 發佈時間:2015-10-09 07:56:28  來源:東方網  作者:李維  責任編輯:畢曉娟

  導讀

1

  去年以來的多次降息,以及機構間同業資金和固定收益類産品收益的下降,成為貨基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股災後貨幣基金配資需求的增長,也變相提升了貨基取得更高收益的難度。

  本報記者 李維 北京報道

  宏觀層面“負利率趨勢”正在向貨幣型基金傳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9月30日,在已公佈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下稱7日收益率)的440隻貨幣型基金中,其中268隻收益率未能超過3%,而在2年前,貨幣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尚在4%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貨基收益率的下滑已經成為一種趨勢,9月中旬和下旬,分別有不少於236隻和244隻貨基最近7天年化收益率未超過3%;而進入10月份後,該趨勢或仍在持續——截至10月7日,已公佈最近7日業績的72隻貨基中,56隻的收益率再次出現下滑,而更有14隻貨基收益下滑超過50個BP。

  6成貨基收益跌破3%

  資産荒正在讓貨幣型基金承受更大的壓力。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僅有178隻貨幣型基金的最近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3%,而其中能夠超過4%的只有36隻;事實上,這一收益已較兩年前“錢荒”時的平均水準相差近150個BP。

  而就在國慶前後,貨基7日收益率仍然呈現出下降走勢;截至10月7日,已公佈最近7日業績的72隻貨基中,56隻的收益率再次出現下滑,而更有14隻貨基收益下滑超過50個BP。

  值得一提的是,亦有部分貨幣型基金的近期收益率維持在較高水準,例如中融基金旗下兩隻貨基在9月30人的7日收益率就達到了16.64%和16.39%,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部分貨基短期收益較高為偶然因素,其年化收益最終仍將圍繞政策市場利率水準浮動。

  “這種高收益的現象只是曇花一現,有可能放了短期杠桿,或者發生了異常申購或贖回。”匯金係一家券商固定收益研究員指出,“在基金規模變動和資産配置常規化後,相關的收益率將向下‘回歸’。”

  在業內人士看來,央行去年底開啟的降息週期和金融機構的資産荒是當下貨基收益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去年11月以來,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從3.0%下調至1.75%。

  “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寬鬆了,但是資産端卻缺乏適合的資産,最終導致資産荒,而貨幣基金為了追求穩健,最終只好犧牲收益。”上海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運營部經理認為。

  此外,A股的階段性低迷也成為促使貨幣基金收益走低的原因。

  “A股成交量有限,許多觀望的投資者都轉投了貨幣型基金。”前述券商研究員認為,“這導致貨幣市場資金面更加寬裕,從而壓低了市場價格。”

  需要注意的是,A股的企穩也正在為貨幣市場的低迷局面創造轉機——就在10月8日收盤前,交易所國債回購利率尾盤出現價量齊升,上交所隔夜價格(GC001.SH)尾盤拉漲一度達到400%,利率最高至11%。

  而有研究機構認為,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當日股市成交量的放大。以上證指數為例,其10月8日成交額達2588.30億元,較節前的9月30日增長超過1000億。

  “續借的多了,但出錢的少了,看看股市成交量,還是放大了不少的。”中金公司指出;但其同時認為,貨幣市場資金價格回升的原因也與節後週末等時點因素有關。

  “今日是週四,資金會佔用三天,飆升一下很大程度上也是合理的。”中金公司認為,“國慶節前資金太寬鬆了,連週四效應都沒有了,今日股市抽取部分資金後該效應又凸現出來。同時節前諸多期限回購融資集中到期續借,是成交量飆升的主要原因。”

  餘額寶等産品承壓?

  隨著貨幣基金收益率的下降,部分規模較大的貨幣型基金産品受到的影響或將更加明顯。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貨幣基金資産凈值規模最大的前5隻貨基分別為“天弘餘額寶”、“工銀瑞信貨幣”、“中銀貨幣”、“華夏現金增利”和“興全添利寶”。

  “越大的基金規模意味著越大的流動性管理壓力,這種情況下,貨基只能選擇更加穩健的投資,進而壓低收益。”前述運營部經理指出,“這對規模較大的貨幣基金影響更加明顯。”

  9月份部分規模排名靠前的貨基收益率佐證了這一邏輯。

  數據顯示,截至年中規模排名第一達6133.81億元的餘額寶9月份的7日收益率就呈現出不斷下滑趨勢,其9月上旬的7日收益率尚為3.24%,而在當月中下旬則已低至3.23%和3.10%,而截至10月7日,其7日收益率更是跌破3%,跌至2.96%。

  無獨有偶,規模排名第三的中銀貨幣的7日收益率更是在當日跌至2.79%;而值得一提的是,工銀瑞信貨幣的7日收益率也在9月期間不斷下跌,但截至9月30日,該收益率尚為3.29%。

  亦有研究人士認為,在降息週期中,規模較大的貨基雖然更容易出現收益空間的收窄,但其規模未必會隨著其收益下降而受到明顯衝擊;而基金公司則可以通過提升産品體驗及效率,來彌補規模所帶來的收益和流動性壓力。

  “像餘額寶、理財通(微信嫁接的貨幣型基金)更多是習慣性配置,也就是説在移動端配置貨基可能已經成為一種使用習慣,在年化收益仍高於活期利率,而流動性也有保障的情況下,規模受到的影響並不大。”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收研究員則認為,在收益整體走低的情況下,更好的流動性管理、産品體驗和運營效率將會成為現金管理産品的核心競爭力。

  “對於現金管理來説,流動性偏好往往高於收益偏好,所以更好的體驗和流動性支援才是貨基所應追求的。”該研究員坦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