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華安基金從老十家淪為二線 人事動蕩致實力大滑坡

  • 發佈時間:2015-07-15 08:48:0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繼一年前原總經理李勍離職後,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安基金”)近日迎來了正式的新任掌門人童威。然而,此時的華安基金不再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基金公司,其江湖地位已滑落至二線基金之列。

  李勍出走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華安基金經歷了史無前例的人事動蕩期,不到1年時間裏,華安基金髮布了54份基金經理職務變更公告。其間,總經理辭職、兩位實權副總——分管投研的尚志民及分管市場的秦軍先後離職、基金經理批量出走、一批市場人員另謀高就。

  趁著牛市光景,2015年以來基金行業步入了大發展期。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資産達到了7.11萬億元,較去年同期3.61萬億元的規模,接近翻倍。而富國基金(部落格,微網志)、匯添富等在此期間,都抓住時機擴大地盤,雙雙擠進業內前十。

  然而,華安基金無疑錯失了這一發展良機。這家曾經長期穩居國內前十、上海第一的大型基金公司,如今已下滑至二線基金的隊伍,排名落後於同城的富國、匯添富、中銀、上投摩根、國泰,甚至與後面的華寶興業中歐基金的規模差距不足200億元。

  大佬與基金經理集體跳槽

  2014年9月17日,華安基金公告稱,李勍因個人原因,辭去該公司總經理職務。而對於李勍離職的原因,外界盛傳緣于“裸官”因素,事後也得到了多方證實。

  華安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李勍入職華安之後,由於工作理念的差異,公司內耗不斷升級,一批老華安同事選擇了離去,“但沒想到李勍走後,才是華安基金真正的衰退期。”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自2014年8月30日以來,華安基金髮布了54份基金經理職務變更公告。這些公告內容至少包含了兩層涵義,基金經理離職潮與“一拖N”現象:自李勍離職後,華安基金帳下9名基金經理離職;大量基金經理的離去,讓華安基金剩下的基金經理工作強度明顯加大,普遍情況是一人管理多只基金。

  Wind資訊統計,當前華安基金旗下僅有一位基金經理李欣沒有一拖N,管理華安智慧裝備(001072.OF)基金,其他基金經理至少“一拖二”。其中,固定收益領域的賀濤“一拖11”,管理基金資産規模達到了284.16億元。投資總監翁啟森“一拖八”,不僅管理華安物聯網、生態優選等A股基金,還管理著華安香港、華安大中華兩隻QDII基金,合計管理基金規模達到149.5億元。

  相比基金經理的離職,今年以來兩位實權副總的離去,讓陷入困境的華安基金“雪上加霜”。

  2015年3月5日,華安基金分管投研的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尚志民離職。在一位基金行業的資深業內人士看來,尚志民的離去,不僅是華安基金的巨大損失,也是公募基金的重大損失。尚志民是國內第一批公募從業人員,在“老十家”華安基金任職期間,他管理的産品長期業績達到年化18%,離職前不久,他執掌時間最長的基金安順到期,15年的存續期內累計回報超800%。

  3個月後,華安基金另一位副總秦軍也選擇了離去。有接近華安基金的內部人士對本報稱,秦軍是李勍招聘進華安的,他的離去華安內部早有預期,在職期間他分管華安基金整個大市場團隊,包括渠道、市場等。

  眾多週知,一家基金公司的實力主要體現在投資業績與銷售實力上,在總經理離職後,分管投研和行銷的兩大副總又雙雙離職,對走下坡路的華安基金而言可謂釜底抽薪。

  實力大滑坡

  華安基金成立於1998年6月,是國內首批成立的“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

  曾幾何時,華安基金是上海基金業的一張“名片”。華安基金官網顯示,截至2013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5年穩居行業前十,擁有豐富的産品線,産品數量行業前三;15年檢驗,業績穩定可靠、長期居於上游,股票投資能力12年據行業前十,7年據前1/3,5年居前1/4。

  華安基金曾經也是引領中國基金行業創新的一面旗幟。在中國基金行業發展的十多年中,華安基金開創了開放式基金、開放式指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QDII基金、ETF聯接基金、短期理財基金、黃金ETF等七大類基金産品的先河。

  “李勍在時,華安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他和秦軍兩個"外來戶"與老華安之間內耗不斷升級。”上述內部人士稱,可以説,當時幾乎沒有一位高管真正操心公司的發展。

  多年的停滯不前,足以讓一家曾經名聲鵲起的公司掉隊。用上述業內人士的話説,這幾年華安基金一直在吃老本,已經被後來者甩開了“一條馬路”。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華安基金管理公募基金資産1215元,在10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9位,在上海基金中落後於富國基金2658億元、匯添富2199億元、中銀基金1958億元、國泰基金1512億元、上投摩根1329億元的規模。由此,原上海第一大基金公司變成第六大基金公司,並與第七、第八的華寶興業1109億元、中歐基金1058億元的規模的差距在200億以內。

  公司核心人物的接連離去、基金經理“一拖N”的常態化,讓華安基金的産品業績變得平庸,甚至是嚴重落後。

  據晨星統計,在690隻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中,華安基金有26隻基金屬於這一范疇。今年以來,有17隻基金排在後1/2,13隻基金排名後1/3,11隻基金排名500多位,4隻基金排名600多位。

  在實力全面下滑之際,新任掌門的上任能否改變華安基金的命運?

  2015年7月9日,華安基金髮佈公告,原副總經理童威升任總經理。然而,上海一家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對華安基金未來的發展並不看好,在他看來,華安基金已經錯失了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它當前能做的是複製其他公司的成功經驗。

  在行業大發展的一年多時間裏,産品創新與體制改革成了兩條主線。分級基金是過去一年最熱的基金産品,而在華安基金進場後推出多只分級基金不久,就遭遇了股災厄運,分級基金遭遇大量詬病,從香饃饃變成了燙手山芋。

  體制改革方面,在上述內部人士看來,華安基金的國資背景似乎也限制了它複製前海開源和中歐基金的模式,事業部制改革之路料難徹底。

  從股權結構來看,華安基金擁有上海國資背景,五位股東分別為上海國際信託、上海電氣(601727,股吧)集團、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工業投資集團、國泰君安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各佔20%的股權份額。

  上述華安基金內部人士稱,華安基金也推出幾個事業部,但負責人是沒有股權的,薪酬跟事業部整體業績掛鉤,“其實跟之前變化並不大有,與中歐、前海開源差距很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