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公募基金奪食太猛 IPO網下超低獲配率逼退私募

  • 發佈時間:2015-06-15 09:30:16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打新踏空,不僅讓散戶糾結,手中資金充裕的機構同樣苦惱。

  “現在網下打新的獲配率只有萬分之幾,打新收益率還不如持股。”南京一位私募人士林豐(化名)向《金證券》記者坦言,自己目前專注二級市場,暫時放棄網下打新。

  獲配率一路走熊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雖然現在每月新股供給增加了一倍,但網下申購仍是僧多粥少。由於回撥新規的作用,除了中國核電(601985)這樣的大盤股外,絕大部分新股的網下發行規模只佔發行總數的10%,發行量在100萬—1000萬股左右。林豐直言,“一個賬戶最終只能拿到一萬多股,甚至有的創業板新股只有幾千股,跟散戶比沒多大優勢。”

  以創業板新股迅遊科技(300467)(300467)為例,該股網下申購吸引302個有效賬戶,且每個賬戶都是頂格申購600萬股。最終,每個申購賬戶獲配數量分為3726股(A類)、3225股(B類)和2531股(C類)三個檔次。

  林豐對《金證券》記者算了一筆賬,迅遊科技發行價33.75元,頂格申購600萬股需要動用兩億元左右的資金。作為私募機構,獲配數量2531股,即便上市後炒作到300多元的高價,以每股賺300元計算,獲利約為75.93萬元/股。“一隻新股賺75萬,看著不少了,但整體收益率還不到千分之四。”

  來自國泰君安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3月新股平均網下獲配率是0.332%,第4批新股網下獲配率0.209%,第5批新股則只有0.096%。這也是新股發行重啟以來,網下獲配率的最低值。

  雖然第6批新股的平均獲配率小幅上漲到0.101%,但也只相當於第四批新股網下獲配率的一半左右。而剛剛結束的第7批新股,如果剔除因超級大盤股中國核電(601985)的網下獲配率0.353%的話,相關數據也處於歷史低位。

  私募機構網下退兵

  而另一方面,A股跳出打新魔咒,甚至在新股申購的資金凍結期內強勢上漲。

  以近兩輪新股申購為例,第6批新股在5月19日和20日集中申購,按資金凍結3個交易日計算,滬指從5月18日收盤數4283.49點上漲到25日的4813.8點,累計漲幅約12.3%,同期創業板指數漲幅約7%左右;第7批新股在6月2日和3日申購期間,A股同樣高奏凱歌,滬指強勢突破5000點;創業板指數則上摸4000點,創下歷史新高。

  “算一算,現在打新股能拿到的籌碼實在太少了,還不如直接在二級市場炒股划算。”林豐對《金證券》記者介紹,他所在的私募機構目前管理著3隻産品,初始募資規模分別為1億元、1億元和2億元。不過,由於牛市賺錢效益,總市值從最初的4億元攀升到目前的7億元左右。

  林豐告訴記者,目前網下申購獲配率只有萬分之幾,這也意味著,想要拿到1萬股的籌碼,申購數量至少要在1千萬股以上,動用資金數千萬元甚至過億。“像我們這種小私募,總盤子才1—2個億,如果要網下申購,就必須提前賣掉一些股票。”鋻於網下申購獲配率實在太低,他已經暫時放棄網下打新。

  事實上,私募機構放棄網下打新,已逐漸成為普遍現象。《金證券》記者梳理髮現,最近的兩批新股發行中,大多數新股網下發行的入圍名單都在100戶至300戶左右。其中私募基金賬戶和個人賬戶身影寥寥,只有上海從容投資和天津遠策投資等少數幾傢俬募還活躍在網下打新名單中。

  林豐向《金證券》記者透露,“也有一些癡迷于打新的私募或者大戶,跑到網上申購去了,畢竟網上申購中簽率要高一些。”

  借道公募杠桿申購

  網下中簽率下滑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募基金的迅速擴容。

  據同花順(300033)iFinD統計,今年前五個月,公募基金募集金額分別為806.05億元、398.11億元、1794.16億元、2602.8億元和2789.7億元,共有330隻新基金募資總額達8390億元。

  公募基金的財大氣粗,在大盤股中國核電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中國核電此次網下發行有效申購數量為3301.66億股,有效申購資金1.12萬億元,其中A類投資者(公募社保類)有效申購數量為2218.32萬股,佔此次網下有效申購量的67%。99隻公募基金中,半數以上選擇了頂格申購27.237億股,單只基金動用資金就高達92.3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公募基金屬於A類機構,在網下申購時佔有優勢,部分企業年金和私募機構從B、C類退出,借道公募基金申購。根據承銷新規,新股在進行網下配售時,必須優先向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這兩大類型的機構投資者配售不低於網下發行總量的40%。

  據了解,目前借道公募基金打新最流行的做法是,找銀行資金5倍杠桿打新。有商業銀行人士對《金證券》記者透露,“一般是企業年金、基金專戶等做劣後,然後再找銀行理財資金做配資,融資成本在6%—7%左右。杠桿比例最高能做到1: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